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α-硫辛酸组和糖尿病组,α-硫辛酸组腹腔注射α-硫辛酸50 mg/kg,连续4周,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含量。另取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4周后α-硫辛酸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但胰岛素值逐渐升高超过糖尿病组(P<0.05)。胰腺β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Bcl-2的表达则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α-硫辛酸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减少β细胞凋亡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囊胚发育及凋亡调控蛋白Fa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促超排卵,获取妊娠3.5 d小鼠囊胚,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低糖组和高糖组,分别培养在含0、7.5、28.0 mmol/L葡萄糖的M199培养基中,24 h后吸出囊胚。SP法检测囊胚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中囊胚细胞胞浆可见少量浅棕黄色颗粒,低糖组无着色,高糖组棕黄色颗粒较多;Fas表达分别呈弱阳性、阴性、强阳性;高糖组Fas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和低糖组均高(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凋亡蛋白Fas表达,致囊胚细胞数目减少而影响囊胚正常发育和着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内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与脂多糖(LPS)诱导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之间的关系。创新点:(1)LPS诱导后,线粒体中NF-κB的增加导致细胞凋亡;(2)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ANT1)活性决定线粒体中NF-κB的水平。方法:通过MTT和Hoechst 33342染色来测定药物对PC12细胞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和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检测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ANT1、脂质过氧化物和抗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相对表达水平。结论:(1)在LPS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期间,NF-κB通过摄取ANT1在线粒体中被激活;(2)神经生长因子(NGF)不仅降低NF-κB活性,还降低ANT1活性,进而使得线粒体中NF-κB的表达水平下降,并抑制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凋亡调控相关蛋白来了解顺铂耐药成因,同时考察乙烷硒啉(Ethaselen)在K562耐药细胞中逆转顺铂耐药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研究乙烷硒啉在逆转顺铂耐药中的作用,且此作用与乙烷硒啉诱导细胞凋亡相关。方法:通过长时间脉冲诱导得到顺铂耐药K562细胞,并观察耐药细胞形态及倍增时间。采用MTT法考察乙烷硒啉、顺铂及其联用组在不同细胞株间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最后,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考察凋亡调控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论:脉冲诱导得到的K562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是原K562细胞的5.34倍。形态学观察发现,耐药细胞体积增大,粘附性进一步降低。乙烷硒啉与顺铂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当加入少量的乙烷硒啉(顺铂与乙烷硒啉的摩尔比率为10:1),顺铂作用K562耐药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可以减少21倍。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表明,乙烷硒啉能够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其逆转顺铂耐药主要是通过调控Bcl-2及Bax蛋白比例以及通过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引起线粒体通透转运孔道(PTP)蛋白孔道的形成来促使释放细胞色素c,进而引起Caspase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蒌叶(PB)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HT29和HCT116细胞分别给予PB、5-FU以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4小时,应用等效线图法分析PB和5-FU的药效学相互作用,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HT29和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PB和5-FU间任何可能的相互化学作用。重要结论:联合PB,低剂量5-FU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细胞毒作用,而单独应用PB或5-FU治疗较联合治疗可以诱导更多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显示PB和5-FU的联合作用在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生长中分别体现出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HT29细胞中,PB使得较低剂量5-FU发挥最大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效果,然而在HCT116细胞中,PB没有显著降低5-FU的药物浓度,说明PB和5-FU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灵芝菌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得到富含苷元及灵芝活性成分的多因子转化产物,并研究了转化产物对结直肠癌细胞HTL-9的体外凋亡诱导,初步探讨转化产物的抗癌活性及机理。创新点: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大豆异黄酮的苷元物质也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本文首次利用灵芝菌液体发酵的匀浆液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所得到的产物中大豆苷元与染料木素转化率高,同时还富集了灵芝菌的活性成分,并对转化产物的抗癌活性及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首先利用灵芝菌液体发酵的匀浆体系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图1)。其次,对转化产物的抗癌活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对癌细胞存活率(图2)、细胞凋亡(图3)及细胞周期分布(图4)的影响。最后,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进行检测(图5和表2),初步探讨转化产物的体外抗癌机理。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转化产物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转化率分别为96.63%和87.82%,其中染料木素的含量可达(703.21±4.35)mg/g,同时转化产物中还富含了灵芝菌的活性成分。其次,对转化产物抗癌活性研究发现,其能有效降低HTL-9细胞的存活率,可通过将细胞阻滞于G1期而诱导细胞晚期凋亡。此外,转化产物(100μg/ml)还可明显上调Bax、Caspase-3、Caspase-8、Cyto-c和p53的表达量,而Survivin和NF-κB表达量发生明显下调。结果表明,转化产物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但同时还调控多个与凋亡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种化疗药物对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的敏感性,结合Her-2、TopoⅡ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分析药敏结果与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4种化疗药物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Her-2、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⑴4种化疗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排序为:紫杉醇>长春瑞滨>阿霉素>卡铂,紫杉醇剂量与疗效之间有量效关系,而阿霉素、长春瑞滨和卡铂则不存在量效关系;⑵Her-2、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和53.9%;⑶紫杉醇、长春瑞滨、阿霉素对Her-2阳性、TopoⅡ阳性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而卡铂则无显著性抑制作用。结论:原代培养肿瘤细胞的体外药敏试验对临床肿瘤的化疗有很强的指导作用,Her-2、TopoⅡ可作为判断预后很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癌变过程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转录表达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散发性乳腺癌病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14-3-3σ异常甲基化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14-3-3σ蛋白表达。结果: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率为90%(61/68),部分不典型增生病例检出异常甲基化18%(2/13),而正常组织未检出。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患者居住地、组织分型、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14-3-3σ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下降呈良好的一致性(P<0.05)。单变量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风险指数为:5.0,P=0.02)。14-3-3σ基因甲基化与否并不影响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P>0.05)。结论:14-3-3σ基因异常甲基化参与乳腺癌癌变过程,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影响乳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研究硒蛋白M(SelM)在由镍诱导的小鼠心脏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索褪黑素的解毒作用。在对雄性野生型(WT)和SelM敲除型(KO)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镍(NiCl2)和/或褪黑素21天后,我们发现NiCl2能诱发WT和SelM KO小鼠心脏的微观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通过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下降证明这些变化是由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引起的。同时,我们观察到与内质网应激(激活转录因子4(ATF4)、肌醇需要酶1(IRE1)、c-Jun N-端激酶(JNK)和C/EBP同源蛋白(CHOP))和细胞凋亡(B细胞淋巴瘤2型蛋白(Bcl-2)、Bcl-2相关蛋白X(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12)相关基因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损伤在SelM KO小鼠中更严重。此外,褪黑素减轻了WT小鼠由NiCl2引起的心脏损伤,但对SelM KO小鼠的心脏却不能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DWP0016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探讨诱导U251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WP0016对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WP0016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抑癌因子P21,P53的mRNA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Ac-H3,P21,P53,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DWP0016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531 μmol·L-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奥沙利铂(IC50=4.792 μmol·L-1),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DWP0016作用后,U251细胞中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产生凋亡,P21,P5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i3K/Akt通路中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DWP0016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其机制与促进抑癌因子P21,P53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中Pi3K/Akt生长信号通路有关,具有良好的抗神经胶质瘤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猪流性腹泻病毒(PEDV)核衣壳蛋白(N蛋白)对III型λ干扰素(IFN-λ)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在IPEC-J2细胞模型中证明PEDV流行病毒株的N蛋白可拮抗由聚肌胞苷酸(poly(I:C))诱导表达的III型IFN,但不能拮抗I型或II型IFN。这种拮抗作用是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入核来实现的。方法:利用poly(I:C)刺激IPEC-J2细胞使其IFN诱导表达。实验组转染N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对照组转染空载体;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技术,检测N蛋白对I型、II型及III型IFN表达抑制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κB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分析NF-κB入核与N蛋白抑制IFN-λ表达的关系。结论:2013年至2017年间从浙江省不同的农场分离的10个PEDV毒株的N蛋白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而疫苗毒株CV777的N蛋白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单系分支(图1)。流行病毒株的N蛋白可以在IPEC-J2细胞中成功表达(图2和3),并拮抗由poly(I:C)诱导表达的III型IFN,但不能拮抗I型或II型IFN(图4和5)。PEDV N蛋白通过阻断NF-ΚB入核来对poly(I:C)诱导的IFN-λ3产生的抑制作用(图6)。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大蒜素对体外培养的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的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寻找对耐顺铂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方法:细胞培养:体外培养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调整细胞密度为5×l04/ml置于200ml的培养瓶中培养。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蒜素作用后SKOV-3/DDP细胞的超微结构:大蒜素组用含25μg/ml大蒜素的培养液培养SKOV-3/DDP细胞,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的培养液培养SKOV-3/DDP细胞,两组作用24小时后收集细胞,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KOV-3/DDP的超微结构。结果:大蒜素对SKOV-3/DDP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未加药物培养的SKOV-3/DDP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为卵圆形,未出现凋亡细胞,经过大蒜素作用后的SKOV-3/DDP细胞则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并具有典型凋亡细胞特征:细胞核固缩,核膜皱缩,胞浆浓缩并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染色质浓聚,形成凋亡小体。结论:大蒜素可诱导SKOV-3/DDP细胞呈凋亡改变。大蒜素可诱导SKOV-3/DDP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人耐顺铂上皮性卵巢癌的抗癌机制之一,为使大蒜素成为治疗耐顺铂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有效药物提供了可靠的体外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蜂斗菜素(petasin)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罗丹明B(SRB)法检测蜂斗菜素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蜂斗菜素对SK-N-SH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蜂斗菜素对SK-N-SH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蜂斗菜素对SK-N-SH细胞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蜂斗菜素对SK-N-SH,SGC7901,SPC-A-1,SMMC 7721,Ec9706,SK-N-BE(2)和U25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蜂斗菜素使SK-N-SH细胞的周期阻滞于G0/G1期,但不诱导其凋亡,且下调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论:蜂斗菜素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其机制为抑制细胞增殖,但不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包括下调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游泳方法建立运动模型,观察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一般负荷运动组肾小管排列略紊乱,肾小球轻度肿大,超负荷运动组肾小管排列紊乱,肾小囊变小甚至消失,而对照组无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在不同负荷运动组的表达情况.超负荷运动组Bcl-2蛋白的表达比一般负荷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一般负荷运动组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应用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一般负荷组细胞凋亡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超负荷组与一般负荷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P<0.05),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是:超负荷的运动刺激导致线粒体膜受到损伤,促使其释放了促凋亡因子,诱导了细胞的凋亡.研究结果表明:过度训练对肾脏组织结构造成一定损伤,使肾脏细胞凋亡增加,这或许是过度训练导致运动疲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口腔黏膜上皮P^27蛋白的表达的变化,探讨OLP发病的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OL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P刀蛋白在两组上皮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OLP组与正常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2.74及5.61±1.82,t=0.0407,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7蛋白与OLP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血浆输注对脂多糖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在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证明血浆输注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与p53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相关。方法:将40只清洁型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每组):(1)对照组;(2)血浆(plamsa)组。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样本,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试剂盒检测血清中AST和ALT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网状纤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在腹腔注射后32小时内对小鼠进行存活分结论:能够显著诱导小鼠的急性肝损伤,包括增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中心小叶坏死和炎性细胞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炎症上(TNF-α和IL-6)。当血浆输注后,这些变化被缓解。结果显示,血浆输注显著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AST、ALT和炎症因子如TNF-α和IL-6的水平。Cleaved Caspase-3、BAX和p53的表达下调,Bcl-2上调,表明血浆可以减少诱导的细胞凋亡。血浆输注对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机制与通过p53诱导的凋亡途径和炎症因子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由金银花、黄连、甘草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青脚麻鸡胸腺显微结构、免疫功能以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125羽健康28 d未接种法氏囊疫苗的青脚麻鸡,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对照组、攻毒组和试验Ⅰ ~ Ⅲ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对照组和攻毒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 ~ Ⅲ组分别添加0.5%、1.0% 和1.5% 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攻毒组和试验组在30 d通过点眼人工感染IBDV,试验期为7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DV攻毒第3天,青脚麻鸡胸腺指数、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胸腺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胸腺皮质厚度和细胞因子(IL-2、IN F-γ)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胸腺指数、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皮质厚度和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IBDV攻毒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青脚麻鸡胸腺指数、Caspase-3 mRNA表达量和胸腺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而胸腺皮质厚度和细胞因子(IL-2、INF-γ)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相比攻毒组,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胸腺指数、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和胸腺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显微观测发现,IBDV攻毒第3天和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青脚麻鸡胸腺显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皮质和髓质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结论:饲粮添加1.0%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IBDV感染青脚麻鸡胸腺显微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提高胸腺免疫,抑制胸腺淋巴细胞凋亡,减轻IBDV对青脚麻鸡胸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状态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在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证实帕瑞昔布对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可能与Bax、Bcl-2和BDNF的失调有关。方法:设立如下四组对照:(1)阴性对照组;(2)100μmol/L H_2O_2处理组(处理时间为24 h);(3)80μmol/L帕瑞昔布处理组;(4)160μmol/L帕瑞昔布处理组(第三和第四组先用帕瑞昔布处理24 h,再用100μmol/L H_2O_2处理24 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用MT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率,用荧光探针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DHF-DA)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含量,并用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状态。最后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BDNF三种蛋白在4组中的表达水平。结论:H_2O_2处理可以导致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图1)和存活率降低(图2),提高星形胶质细胞内的氧自由基水平(图3),同时诱导细胞凋亡(图4)。然而,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被帕瑞昔布逆转。此外,我们发现,Bax、Bcl-2和BDNF的表达水平在H_2O_2处理时失调,而在帕瑞昔布预处理时恢复正常。综上所述,帕瑞昔布对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鞣花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加入0μg/ml、2.5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的鞣花酸作用于PC-3细胞,分别作用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应用MTr法测定各浓度组鞣花酸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鞣花酸作用48小时后,PC-3细胞的周期时相变化及凋亡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μg/ml鞣花酸作用24小时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鞣花酸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型和浓度依赖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鞣花酸可将PC-3细胞阻滞于G1/S期,并诱导PC-3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Ctm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鞣花酸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柚皮素(C15H12O5)为母核进行结构修饰改造的系列化合物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设立溶剂对照组、APAP模型组、APAP+化合物组和化合物自身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存活率的高低,比较不同化合物对APAP诱导的L02肝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化合物预给药结果显示,与APAP模型组相比,25μmol/L的化合物3,4,5,6,7,8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而化合物1(柚皮素)和化合物2(柚皮苷)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化合物后给药结果显示,与APAP模型组相比,25μmol/L的化合物3,4,5,6,7,8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而柚皮素和柚皮苷组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变化(p>0.05)。化合物保肝活性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APAP)相比,化合物3、8的5μM、10μM、25μM浓度组、化合物4、5的10、25μM浓度组和化合物6、7的25μM、50μM、100μM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中,柚皮素结构修饰产物化合物对APAP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不管是损伤前预给药,还是损伤后给药均具有拮抗作用,且其拮抗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柚皮素经过结构改造后,其修饰产物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