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的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难题就给予一美元的物质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观察发现,尽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在有奖  相似文献   

2.
提高英语课改实效 避免产生“德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解答一道智力难题就给予一美元的奖励,另一组不给任何物质奖励。后来在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发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却只有少数人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孩子解答一些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他对所有的孩子都不奖励,尔后,他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每解答一道难题就奖励一美元,另一组则没有任何奖励。在安排孩子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里,他发现,尽管有奖励那一组的孩子在有奖励解答的时候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却很少有人在自学解题;而没有奖励的那一组却有很多孩子在继续认真地解答尚未解答的难题。从总体上说,有奖励组的孩子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了,而无奖励组的孩子反而兴趣更浓厚。人们习惯地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这个实…  相似文献   

4.
“迪西效应”的奖励启示丁建章心理学家迪西(Deci,E、L)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个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休息或...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迪西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个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由活动时,实验者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尽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答十分努力。  相似文献   

6.
<正>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大学生解答富有趣味的智力难题。在实验开始阶段,德西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大学生答对一道智力难题可以得到相应报酬,第二组大学生答对一道智力难题则没有任何报酬。在休息阶段,会发现得到奖励的大学生继续答题的人数明显减少,他们的兴趣在逐渐减弱;而未获得报酬的小组中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利用休息时间继续答题,他们的兴趣在逐渐增强,这种现象便被称作“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迪西(Deci,E.L)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时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完一个智力难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另一组学生不给任何奖励,然后在两组学生休息或自由活动时间里,实验者进行观察,发现尽管奖励组学生在有奖励时解答十分努力,但自由活动时  相似文献   

8.
暮雪 《家长》2011,(8):61-62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  相似文献   

9.
暮雪 《家长》2011,(Z2):61-62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是  相似文献   

10.
卞恩鸿 《生活教育》2013,(11):48-49
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了—项专门的心理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项专门的心理实验,要求被试解答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没有得到奖励;在第二阶段,将经历第一阶段的被试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一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与第一阶段相同,没有报酬;第三阶段是休息时间,被试可在原地自由活动,在活动后问他们是否愿意继续解题,并把他们是否愿继续去解题作为喜欢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结果发现一种趋势: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非常努力,而在第三阶段表示愿意继续解题的人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让孩子成绩好、考高分,父母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可是费尽了心思,订计划、给承诺、用礼物刺激……这种做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孩子入学以后,父母往往会被迫面临一个问题: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时候,要不要奖励孩子?孩子学习缺乏动力的时候,给点奖励能不能刺激他更努力?如果可以,如何奖励才有效呢?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相似文献   

13.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使其效果降低,变成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现象是由心理学家德西首先发现的,因此称之为德西效应。 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成两组,实验组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当作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序指标,结果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个阶段继续解题的人却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但被试验者有更多人愿花费休息时间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程度在增加。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内感报酬),如果给提供外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灵的对话(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红星,学生为什么已不再追求———“德西效应”的启示从事过低年级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教师奖励的一个小红星或一朵小红花,往往会激动好一阵子。于是,不少教师便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听得认真,奖你一朵小红花;问题回答得好,奖你一枚小红星;考试得满分,奖你一面小红旗等。这种奖励办法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促进学生养成某些好的行为习惯。但奇怪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这种奖励已不在乎,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为什么不再“追星”了呢?心理学家德西…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德西效应”,如何让对学生的欣赏、奖励发挥应有效应,值得广大教师关注、深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笫一组的学生,每傲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炊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张幼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其解答能力最能反映学生的智力程度,其解答过程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进行思考方法的基本训练。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存在弊病,一是单纯凭生活经验解题,“想”得少;二是...  相似文献   

18.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做对一题奖1美元,而对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对做错都不给予奖励。结果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结果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专家的结论是:“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仍然会不时地下达…  相似文献   

19.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做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事实上,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会不时地下达诸如“表…  相似文献   

20.
数形结合是解答高中数学难题的重要方法,尤其用于解答函数难题可有效降低运算复杂程度,提高解题正确率.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展示数形结合在数学难题解答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解题的关键,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