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释学作为一种理论是从德国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但这并不妨碍中国有更长的阐释经典的历史和自己关于文本理解的阐释学思路。中国古代的阐释学,滥觞于先秦诸子关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的讨论。本文首先对于学术界关于hermeneutics一词的中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然后分别对先秦时期阐释的产生、目的和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先秦奏议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子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奏议有奏言与奏章之分,作为书面形式的奏章,其渊源可追溯于商周时期,成形于春秋、战国,成熟于秦汉。  相似文献   

3.
先秦簿戏考     
《楚辞·招魂》云:"菎蔽象棊,有六簿些。"王逸注云:"投六箸,行六棊,故为六簿也。"《颜氏家训·杂艺篇》云:"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焭。"李贤注《后汉书·梁冀传》引《艺经》曰:"弹棊,两人对局,黑白碁各六枚,先列棊相当,更相弹也。其局以石为之。" 先秦的"博",大概是一种在设有弯曲的行棋之道的棋局上击棋的一种游戏,其中的棋子即叫做"簿",共十二枚,双方各六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最初产生于人们的日常饮食活动,透视先秦饮食的深层品位,可见先秦人的饮食审美意识,主要表现在食物的"形""、味""、香""、鲜"等四个方面。凡此,可显示先秦人自我欣赏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先秦哲学是我国学术园地里最早开出的一簇绚丽多彩的花丛。它对后世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乃至天文学、医学等部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先秦哲学,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基。这里所列的,只是入门的最基本的论著和原始资料。考虑到读者寻找的方便,尽量选择近几年出版(包括再版)的书籍。一、通论综述先秦诸子思想概要杜国庠著。三联1955年版。并收在《杜国庠文集》内。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对先秦名辩思潮的分析,尤为详尽。十批判书郭沫若著。人民1976年改版。收在《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内。是作者差不多把秦汉以前的材料“彻底剿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彭坚 《档案时空》2006,(12):38-39
先秦档案及其历史价值 史学界习惯把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远古起,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中国止,称为先秦.  相似文献   

7.
"虎符"是古代战争中调兵的凭证,在不断地考古发掘中就有考古实物出土,在古文献记载中也看到了特殊情况下虎符的使用情况,由此看到虎符是君权和军权的重要体现,在先秦时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志"、"前志"、"礼志"、"军志"、"史佚之志"等志书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为《左传》、《国语》及先秦诸子等传世文献所征引,因仅有20余则吉光片羽的佚文传世,致使历代学者对其体例的认识言人人殊,更鲜有问津其发展源流者。本文在辨明志书体例的基础上,根据现存志书佚文及相关传世文献记载,试将先秦志书的发展划分为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勾勒其"产生—繁盛—衰亡"的大致轨迹,追溯志书的源头及西周志书"史佚之志"、《逸周书·史记》的创制,揭示了春秋时期志书发展的盛况,并就先秦诸子对志书的改造、利用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丁海斌  袁礼 《档案》2014,(5):11-17
先秦是我国文档名词的起源期。先秦文档名词的内涵由单义性向多义性逐步演变,组合由单音词向双音词演变,其产生领域呈分散性和多样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先秦文档名词的特征及历史影响,进而着重分析了“书”、“典”、“图”、“文”等高频词及其族类名词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其中以“书”、“文”两族类最为重要,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刻;对低频词也进行了统计与简述;对具有特殊意义的《周礼》中的文档名词情况进行了总体性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4,(S6):90-91
<正>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孔子开创,孟、荀等人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先秦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儒家思想理论体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处处闪烁着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其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天人关系上,孔子对西周以来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饮馔,技艺精湛,源远流长,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早在先秦时期,中国饮馔就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艺,这种技艺从食物的初加工,一直到成为可口的馔食,每一环节无不闪耀着先秦人民的智慧之光,同时也反映出先秦社会的文明发展水平。因此,从历史文献中考察先秦的饮馔技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食物的初加工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对食物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如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谷物加工工具有碾盘,碾棒等,加工谷物时,只是把谷物放在碾盘上,然后用碾棒把谷物擀碎,成为糁,以便煮食。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加  相似文献   

12.
13.
胡康林 《云南档案》2011,(11):25-26
盟誓档案的形成可以从不同时期、形成仪式、形成类别进行理解。天府、盟府是管理盟书档案的主要机构;管理盟誓档案的官员有大司寇、太史、内史、司会、六官、大师、外史、司约、司盟等。盟誓档案在先秦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的记录作用及法律凭证作用,在后世则发挥着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苏鹏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7,(5S):69-70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作为我国古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第一时期,展开对先秦体育思想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古代政治、军事、教育、哲学,以及医学等领域内取得的研究成就和文史资料,对于全面客观的评价先秦体育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传说中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秦朝的消防安全逐一剖析,指出先秦时期的治火组织、治火设施、火灾刑罚对今天消防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甚至一些消防安全措施至今仍在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从人际交往的信息活动来看,儒家思想满足了人际传播的动机,并通过游说、授课、著书等形式将其思想进行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通过“三纲五常“构建了当时的人际传播秩序和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铭悦 《新闻世界》2010,(4):115-116
从人际交往的信息活动来看,儒家思想满足了人际传播的动机,并通过游说、授课、著书等形式将其思想进行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通过"三纲五常"构建了当时的人际传播秩序和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20.
韩文娟 《兰台世界》2006,(24):52-53
先秦儒士的淑世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后世文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为了解决人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反思古先哲们的谆谆教导,无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示,引起我们的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