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汽车经济》张久、张思远摄影并编辑的《汽车人图库》,将以中国汽车界杰出、著名、知名人物组成。图库以人物照片为主,并对每位人物图片辅以简历或在某一阶段、某一事件中的表现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和英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李白和弥尔顿同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二人在写作风格、人生志向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二人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生目标等三方面对其作品《将进酒》和《失明述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巩艳秋 《科教文汇》2010,(28):52-53
通过对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与《被遗弃的韦塞罗尔奶奶》中主人公艾米莉与韦塞罗尔奶奶的人生经历的比较,剖析了二人的性格特点,认为正是由于二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们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挫折时的态度,并最终导致了二人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4.
赵海霞 《科技风》2015,(1):201-202
《玉白菜》中的蛟龙和《白鲸》里的白鲸都可以说是自然的化身,反映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反抗。另外,两部作品中都有相似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都向全世界,让人深思的问题——如何生存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以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要人物的自然意识为切入点,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两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并进一步挖掘这两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化长河 《科教文汇》2010,(19):78-78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探视宝玉部分对写作的两点启示:一是在内容剪裁上详略得当,二是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6.
李伟 《科教文汇》2008,(32):257-257
蘩漪和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二者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她们大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却被强大的异己力量所压制而窒息疯狂终致毁灭。笔者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无爱的婚姻,“疯”的真相和抗争等几方面进行对比和解析,揭露父权社会文化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揭示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吴宏梅 《科教文汇》2008,(7):155-155
《儒林外史》中的写人技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部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人物的出场、人物群像的刻画与单独刻画相结合以及从修辞看人物刻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9.
唐·德里罗是当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长篇小说《坠落的人》于2007年出版,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同时被《新闻周刊》等十余家美国主流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坠落的人》(Falling Man)被评论界评为"9.11"小说定义之作。小说《坠落的人》中,德里罗用复杂且睿智的语言将"9.11"这个宏大的历史性事件在个人的层面上形象的展示出来,精确地刻画出"9.11"事件之后的岁月中纽约人身上体现出的心理、与情感上的创伤。本文将拉康精神分析中的"创伤"概念引入到对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思和他的妻子丽昂等人物心理创伤的分析中来,对他们由于创伤性事件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曾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工作之余,王开志反复阅读《资治通鉴》《史记》等历史著作,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悟。他说,读史可以见今,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当年也是  相似文献   

12.
张娜 《今日科苑》2009,(14):187-188
《海上花列传》是韩邦庆所著的一部各方面成就比较高的狭邪小说。《海上花列传》中描写了众多的妓女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取吴语的方言形式刻画出人物的个性。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就是针对赵二宝这个人物进行分析。首先就是她在当时的那个社会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的坚贞,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其存在的原因,当时围绕在她身边的人的背叛。坚守与背叛的完成让她这个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而饱满。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有可能会哭出血切弗·拉契夫——2006年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大战皇家赌场》中的一个虚构人物,他是这个电影中的具有特殊身体怪癖的大反派,因为他偶尔能从左眼哭出血来,借此推动这个人物罪大恶极的形象。事实上,在不少武侠小说、电影、电视中,那些具有悲剧或者潜在邪恶的人物都会流出血泪水。比如美剧《真爱如血》中的吸血鬼就一直是这样的,而中国武侠小说中,也经常会出现因中毒而七窍流血身亡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彭俊生 《科教文汇》2011,(29):70-71
本文通过对《药》与《夜》中不同层面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比较,说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认真读名著,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5.
《大闹天宫》《三毛流浪记》《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这些人物组成了我们记忆中的万花筒。随着日、美等动漫大国的市场开放,今天的中国儿童享受着由大量动漫、3D包围着的幸福童年。然而不少人开始担忧,这些"打打杀杀"的作品,是否会起负面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欣达 《科教文汇》2007,(11Z):182-182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17.
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人物都涉及到身份确认问题。这些人物的身份复杂又多元,并不能笼统地用"她们是谁"来给身份下定义。一些人物,比如《序曲》和《在海边》中的玻丽尔和《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康斯坦蒂感到自己就是在扮演这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是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假我"。本文将通过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的这些代表人物来探寻人物身份的多层次性。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解读这些人物为了符合对她们的社会预设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8.
李晶 《科教文汇》2009,(9):223-223
曼斯菲尔德的许多作品人物都涉及到身份确认问题。这些人物的身份复杂又多元,并不能笼统地用“她们是谁”来给身份下定义。一些人物,比如《序曲》和《在海边》中的玻丽尔和《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康斯坦蒂感到自己就是在扮演这某一个角色,而这个角色是自己创造出的一个“假我”。本文将通过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的这些代表人物来探寻人物身份的多层次性。运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解读这些人物为了符合对她们的社会预设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自我”。  相似文献   

19.
杨慧根1936年出生,云南剑川人,白族,中共党员。原任广西冶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8年以来,被聘为《辉煌中国》、《中国骄傲》、《红色记忆》、《见证中国60年》等书编委。《和谐西部论坛》一书特邀副主编,《人物主流人物词库》(华人卷)特邀顾问编委。  相似文献   

20.
《受戒》这篇小说从语言、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诠释了佛教中的关于“受”与“戒”的真义,形成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