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人类传播可区分为三类,即人类信息传播、人类知识文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人类信息传播是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大数据、信息形态的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初级形态。人类智慧传播是智慧经济时代人类对智慧映像的传播,智慧映像传播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中级形态;一类是人类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是人类传播之母,是社会传媒之母。人类智慧传播是同人类的诞生同步的,但是它的显现、功能力被人类认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的,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智慧传播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智慧传播变成了现实,并以人类传播之母、人类传媒之母的身份带领其“子女”们为人类传播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2.
一、着重研究人类精神生产的肯定性成果由刘明翰、郑一奇主编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史著。这部大型的综合著作,共分四卷,188万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精神生产的阶段性成果,包括哲学、教育、科学、卫生、文化、艺术、体育的发展程度,人们的思想、道德、风尚,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等等;二是人类解放的程度,主要是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领袖人物对人类精神状况的关注,对精神生活健全发展的认识和总结,人类理性发展的程度,人类精神解放的程度。所以它的内容既广…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事业的兴衰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及其素质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通常所谓“环境”泛指某一主体周围的客观物质世界(客体),它包括地域、空间、介质等。博物馆所依存的环境也是如此,但它只能是人类环境。人类环境,简而言之,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无疑,这种环境以人类为主体,而把人类进行生存活动的周围物质世界视为客体。由于这种物质世界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广义上讲,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特指人类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容,即关系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范、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文化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历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为了记录发展的、变化的文化,人类需要一种载体,这就是档案。  相似文献   

5.
<正> 文献是人类知识、信息和情报的记录,迄今积累和传递的文献集合,是全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如同水资源、矿物资源和森林资源一样,文献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的是,文献是人类自身形成的一种智力资源,是经人类选择、组织和建设,并可以开发、传递和共享的知识情报体系。因此,社会的文献资源可以经人类自身之手有意识地进行建设、改造和优化,并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的文献资源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各单位文献资料的总和。它应是一个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适应国家的各种需要的人类知识情报存取系统,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人类知  相似文献   

6.
编辑与两种文化的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场静悄悄的人类文化上的革命正在全球蔓延。它首先发端于发达国家,继而波及到发展中国家,其特质是人类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接近、对话、互求和整合。文化学者们共同认为,这场人类文化上的革命将促使一种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体的全新文化的诞生,在这种全新文化的基础上,人类将汲取更丰富的文化营养,获得更高的聪明才智,从而拥有更强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显然,人类文化的整合将是继人类文化的形成、人类文化的分流之后的第三次人类文化飞跃,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纪录.这种纪录具有原始性,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6,(Z1):35-36
<正>人类社会的文明肇始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档案是人类社会文明最早之花结出的果实。人类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自觉地培养、繁衍这些通过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的文明成果,才使人类自身逐渐摆脱了蒙昧和野蛮,进入了光辉的文明社会。档案是人类社会文明、文化的火种,通过人类的千万年培育,才有了今天洋洋文化的燎原之势。就档案与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关系而论,毫无疑问,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的原始记录。广义范畴的  相似文献   

9.
完善办公环境波澜再起 随着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人类完善办公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上个世纪,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和传真机的诞生,使人类告别了绵延千年的纸与笔的时代,这是人类办公方式的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但随着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这些大部头的设备大举进驻办公室,人类原本有限的办公空间变得更为狭小,人类满心欢心的天空不免又平添了几  相似文献   

10.
正博物馆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的记录者和守护者,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创造者。博物馆是人类生存物证的收集者,因此,博物馆又被称为是人类生存及其文化多样性的避难所、诺亚方舟,但博物馆从来都拒绝成为物的坟墓,而竭力成为思想的摇篮、科学的殿堂、艺术与情感的源泉,以历史智慧为未来保驾护航,滋养新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的根本缺憾 ,恰恰就在人造物的强化与人的异化所导致的矛盾的激化之中。因此 ,对于大众传媒的根本缺憾的讨论 ,应当从“大众传媒作为世界”的角度入手。面对大众传媒 ,人类必须是也只能是主体 ,大众传媒必须为人类而存在 ,必须体现人的目的、价值。作为一部欲望机器 ,大众传媒只有在人类的手中 ,按照人类的意志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 ,同时 ,大众传媒只有作为人类的朋友、只有作为“你” ,而既不是作为人类的工具、不是作为“它” ,也不是作为人类的敌人、不是作为“他” ,才有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李洲 《采.写.编》2021,(11):147-148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各种自然灾害已经敲响了警钟,贫富不均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处于贫穷和战乱之中.人类将何去何从?当其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无疑如长长隧道中射进了一缕曙光.《流浪地球》适逢其会,脱颖而出,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示和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提出入手,讨论《流浪地球》中人类情感的共通性,进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横纵向关系,最后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辉映下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永凤  乔娟 《传媒》2016,(6):77-79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类既往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人类社会互动方式,而且加速了人类关于媒体发展的思维方式的嬗变,引发人类思维方式产生新的积极变迁。连接的思维、推送的思维、定制的思维成为新媒体语境下重要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其发展,使人类的时空观念、表现方式乃至语言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新闻传播空间,而且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颠覆或改写了人类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其实,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是人类悠久漫长的新闻实践的理性升华和结晶,网络只是人类众多新闻传播技术中的一种,网络能够而且应该为人类新闻传播观念贡献新鲜血液,但人类新闻传播理念的构建决不能唯网络是从.新闻传播的网络化倾向,会使人类的新闻传播误入歧途,值得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一、传播权力与传播权利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概找不出比传播更久远的历史。人类自从从生物进化为人类以来,人类社会持续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就是由于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不断地传播信息。自己新的发明、新的发现、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不断地被  相似文献   

16.
刘明寿 《现代传播》2007,(6):138-139
人类的文字传播活动历史悠久,它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文字传播的载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更面临着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丰富的图书资料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在林立的书架上,蕴藏着的是整个人类的智慧、文明和创造.浩瀚的知识海洋是读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印刷为进步之母,她蓄积人类知识,推动人类进步,传播人类文化,美化人类生活;其成品还可以广泛流传和永久的保存。人类文化越进步,对印刷的发展需要越迫切。今天的印刷业兼具文化产业的属性和信息产业的功能,是集加工服务、文化和信息产业于一体的行业。中国是印刷的故乡。  相似文献   

19.
文物,作为人类社会实践之遗存,在博物馆中陈列,以供人认识、观赏。它的一般价值包括历史、科学、社会、艺术,经济等很多方面。但文物价值的根源在哪里呢?凡事物都在作用于他事物,同时也在被他事物所作用,都留下自身运动历史及条件的痕迹。任何文物都是在人类历史中产生、发展的,都留下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痕迹。因此,它才成为人类历史信息的载体。文物的全部价值都根源于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的载体,是信息传达的结果。可以说,文物的真正本质就是人类社会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人类创造文明的长期活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它们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近几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