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尊敬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及贵所全体同事:我以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主席团的名义,衷心祝贺贵外国教育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 俄罗斯教育科学院的同事们十分了解贵所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他们高度评价这些成就,并认为有必要在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利用这些成就。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钟启泉教授: 我非常高兴地获悉,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将在今年庆祝建所三十周年。这是一个特大的喜讯,因为贵所为发展贵国的比较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跟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科研和个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希贵 《云南教育》2011,(20):43-48
连载于《人民教育》杂志,由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所创作的《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受到读者的好评,本刊特节选部分精彩内容予以转栽,以期对您的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我的阵地,也是我的舞台。在这个阵地上,我坚守着执著的信念;在这个舞台上,我努力成就学生的梦想。回首28年的教育生涯,艰辛与欢乐同在,遗憾与收获并存。这28年的教育历程,既是我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也是我的探索与提高之路,更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  相似文献   

5.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6.
詹娜 《教师博览》2014,(3):37-38
<正>如果你问我愿意在哪个领域干上一辈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教育。自打我上幼儿园那会儿,我就立下了要当老师的志向。2011年1月,我来到美国佛蒙特州读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本科。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极具创意的教学方法、即将引领教育变革的教育科技以及更符合人性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美国学校实习时发生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7.
詹娜 《大学生》2013,(22):56-57
正如果你问我愿意在哪个领域干上一辈子,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教育。自打我上幼儿园那会儿,我就立下了要当老师的志向。2011年1月,我来到美国佛蒙特州读小学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本科。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极具创意的教学方法、即将引领教育变革的教育科技以及更符合人性和认知规律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想与你们分享一些我在美国学校实习时发生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9.
视窗     
《上海教育》2009,(19):3-3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完了电视里播放的“60年,我与祖国同行——2009年上海市庆祝教师节”主题活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的教育也走过了60个春秋。作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为我曾经拥有的几十年教育生涯而自豪。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中国教育、上海教育走过的漫漫征程,虽然这其中有艰辛、有坎坷,但在这些艰难困苦背后,更多的是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为之付出的青春与激情,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写在科教兴国的旗帜上,为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挥撒汗水。《上海教育》杂志9B上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工作32年,其中担任小学科学教师22年。22年来,我能够在科学课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要感谢省、市、县三级教研员,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会刊《科学课》编辑部几代编辑老师!是他们在教学思想上引领我,在教学业务上指导我。是他们对科学教育的执著追求感染着我!是他们为人师表的品质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39年5月生于兴凯湖畔的密山市。解放后,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我上了小学,读完了中学,后又获得了大学数学本科学历。1958年我当上了人民教师,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我任密山县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职务,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这段经历占了我教育生涯的一半。我热爱教育事业,更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我立志终生从事这一事业。为此,我在近15年中先后辞谢了八次重要的升迁机会。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为搞好教育行政管理,我在各级党政领导、全市人民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努力钻研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1980年从事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1984年任县工农(成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教育局工农(成人)教育股长至今。可以说,我与《农村成人教育》同岁,在教育崎岖道路上蹒跚地走过了十年。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从小在爱的沐浴下长大的人。所以我很感性……”这是我发表于2004年第9期《山东教育》上的文章中的一句话。如今回味起来,怀着深深的崇敬与感恩,叙说我与《山东教育》爱与被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6年。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中,在通往教育理想的道路上,她肩负繁荣教育科研的使命,在江苏这块充满教育智慧的大地上,催生出一片绿色,构筑起属于教师的对话平台。从2000年的2000多篇论文到2005年的20000多篇论文,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她牵手,展开真诚而深入的教育对话,展示丰富的教育智慧与科研成果。我喜欢哲学,并时常用哲学的眼光来审思教育现象。我把思考的结果写成《自由:教育现象的哲学诘问》一文,参加省内一知名征文活动,结果没有获奖。自信和自尊驱使我将此稿投给“师陶杯”,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志欣 《教师》2010,(5):31-32
我曾经在年底一次与老师们的思想交流中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我认为,这些应该归功于我们遵循了教育的规律.让教育得以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17.
1914年,在开往太平洋彼岸的客轮上,坐着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两位不容忽视的教育家--陶行知和陈鹤琴.当陶行知写下讴歌现代科学技术的<海风歌>时,陈鹤琴正在脑海中酝酿着弃医从教的抉择:"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医生是与病人为伍的,我喜欢学生,学生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从此,他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25年来,《山东教育》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常伴我左右,帮助我由一名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成长为今天的中学高级教师。更让我自豪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山东教育》上,曾刊登过我的“教育感悟”。  相似文献   

19.
我从教60余载,当过中小学教师和中学校长,主要是在高等学校任教。教育活动与教育研究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教育活动是教育研究的源泉和平台,教育研究是教育活动的导向和指针。1942年,我被分配到临江县兴隆国民优级学校,针对学生实际,想出"打擂式教学",这是我教育实验和研究的开始。在研究和探索的道路上,我经历过艰难困苦。"文革...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经济》已经走过她风风雨雨十个年头。她以自己在学术上的鲜明风格和强烈的专业特点,赢得了广大教育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信赖和爱戴。 说起来,我与《教育与经济》确实有“缘份”,在大学学习期间,她是我最早而又经常阅渎的教育理论刊物之一;她又是我发表处女作的园地。1994年,《教育与经济》第三期发表于我的毕业论文《张謇教育经济学思想》,不久,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