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奥巴马时代的能源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头号能源消费大国的地位,决定了其能源政策必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奥巴马时代的能源政策,并分析其对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能源发展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对于当今中国能源相关政策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结构份额与效率份额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揭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机理及变化趋势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测算方法,基于1985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是各产业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波动较大;无论是从效率份额还是结构份额来看,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都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工业能源强度的下降是导致整体能源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我国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研究的主要着眼点应该放在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顺成  肖卫东  王志宝 《软科学》2020,34(2):117-123
以山东省57个城市单元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家庭、住宅、城市和区域等多样化的视角对家庭部门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家庭部门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探索性地分析了相关要素对家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关能源消费的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别是某些影响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抵作用。实证研究证实,所选定的城市类型、城市特性、住宅特征、家庭属性、私家车使用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等6类影响因素对家庭部门的碳排放产生着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竹  耿涌  薛冰  郗凤明  焦江波 《资源科学》2011,33(7):1325-1330
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参照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根据中国能源统计现状,利用能源表观消费量数据和现行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将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分为3种核算方式:①基于能源平衡表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②基于一次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③基于终端能源消费量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并分别根据3种能源消费核算方法构建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以北京市为案例对比3种方法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的选择对核算结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认为排放因子、碳氧化水平及加工转换过程是产生不确定性的3个主要原因。基于能源平衡表的修正后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的二次能源消费遗漏及重复计算,然而,由于当前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尚不能满足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的需要,需要尽快建立更为细致的统计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弹性脱钩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脱钩方法,并借鉴Tapio脱钩评价标准,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模型,进而从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种类能源消费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1991—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体呈现弱脱钩状态,要进一步实现强脱钩,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能耗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孔丽  胡广文  穆献中 《资源科学》2022,44(10):2022-2037
提高能源效率被认为是短期内减缓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主要途径,但其有效性可能受到能源反弹效应的影响。由于价格变化带来的居民消费行为改变是能源反弹产生的重要来源。对于高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的北京市而言,无疑会消纳大量的由产品能源效率提升而增加的产能,这加大了居民消费行为改变所产生的能源反弹风险。因此,本文建立了LA-AIDS模型对北京市居民消费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应能源效率提升比例下居民消费再分配等行为进行仿真,量化2000—2019年北京市能源反弹效应的大小,并对不同类型能源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能源反弹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Slutsky分解方法将价格变化导致的居民能源消费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分解,深入探索北京市居民消费配置的能源反弹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①北京市居民消费带来的能源反弹结果存在完全反弹和部分反弹两种现象,且商品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是能源反弹的主要来源;②居住类商品对整体能源反弹效应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交通通信类商品对整体能源反弹效应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③家庭部门中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意愿,不同类型商品的能源效率提升比例,和能源成本占比均会影响能源反弹的程度。最后,本文从居民、生产企业和政策制定者3个主体角度提出有效缓解能源反弹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和两步GMM回归方法,从回弹效应视角分析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将回弹效应分解为能源价格效应、城市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权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狭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虽然会通过促进能源低碳化减少能源消费,但也会通过加速城市化扩张和加剧市场竞争增加能源需求,产生回弹效应。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对回弹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和两步GMM回归方法,从回弹效应视角分析技术进步影响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并将回弹效应分解为能源价格效应、城市化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权结构效应。研究发现:广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狭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呈现正U型关系。技术进步虽然会通过促进能源低碳化减少能源消费,但也会通过加速城市化扩张和加剧市场竞争增加能源需求,产生回弹效应。相比之下,能源价格由于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对回弹效应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依纯 《科技广场》2014,(3):164-169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制定节能降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递增的阶梯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有限。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交通能源消费系统往往会因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突变而发生结构性变动,虚拟变量法是经济计量中用于处理结构性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根据虚拟变量法的原理,利用我国交通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我国未来交通能源消费系统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验证了我国交通能源消费系统中结构性变动的存在,并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2010年前,我国交通能源消费量的高、中、低三种情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何晓萍  江毅  万昆 《现代情报》2015,35(8):92-99
在线教育的不断发展,使MOOC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引文分析和共词分析,利用Citespace Ⅲ软件对2010-2015年间发表论文中的关键节点文献、高频关键词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MOOC的研究热点主要在概念发展及表征方面,但已开始转向MOOC的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并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2)美国和西班牙在MOOC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3)MOOC的奠基性理论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逐渐从cMOOC发展出具有商业性的xMOOC。  相似文献   

12.
论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悖论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悖论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悖论是一种证伪手段、科学问题的生长点,它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也可以导致科学危机,并诱发科学革命。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悖论产生的根源和必然性,阐述了悖论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电子商务对审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软科学》2002,16(3):71-74
电子商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的出现和兴起使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失去了代表意义,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它对审计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审计目标重新定位;审计对象和范围拓宽;审计技术方法更加先进;审计准则相应改变;审计风险整体上升;审计主体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如何科学地评价电能、环境的协调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运用系统协调理论,通过对电能、环境二者的协调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电能、环境协调度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基本依据,对我国西部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度进行了量化评估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特定的受众群体优势、传播优势和价格优势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学术类期刊所拥有的广告价值,并从改变办刊理念、注重成果转化、缩短出版周期和注重装帧效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学术类期刊实现广告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丹 《科教文汇》2011,(8):132-133
本文试图从已知的关于语境的相关研究入手.采用示例分析的方式,重点从社会语境、情景语境、个人语境等方面探讨语境对词义的重大影响.旨在激发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语境知识的学习兴趣.引起其对语境学习的重视.以期对人们掌握英语的确切词义和恰当地运用词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周莉  王珏 《科技广场》2008,(3):75-76
本文从数据库设计的角度出发,对XML数据的约束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路径表达式和树模型的XML函数依赖。对于利用XML实现异构数据库的交换技术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新颖 《大众科技》2016,(10):103-106
植物有森林树木、盆景花草、园艺花卉等,对人的心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植物色彩、植物芳香、植物景观环境、植物园艺操作四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对人的感知觉、情绪情感、心理状态、福祉等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鲍永庆 《情报探索》2014,(10):23-25
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3年毕业生的15篇肿瘤学博士学位论文2111篇引文进行分析,揭示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需求特点和规律。从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研究该重点学科的发展态势,以便为该学科提供文献动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