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的集体责任心教育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医学生集体责任心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学生集体责任心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在性别、社团干部、家庭来源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年级、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四个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感指个体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动机和策略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研究采用《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理量表》对817名大学生施测,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大学生总的社会责任感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2)对性别和年级差异的分析发现,女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对家庭背景变量的分析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社会责任感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影响显著。(4)对受同伴欢迎程度的分析发现,自我评价为很受欢迎的或较受欢迎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高于自我评价为不受欢迎和较不受欢迎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责任心问卷》对464名高职生的责任心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责任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在城乡特征上,责任情感和自我责任心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任情感、责任行为及家庭责任心三个方面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五个维度在父母关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责任要求非常严格的高职生在责任情感、自我责任心、社会责任心及集体责任心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高职生。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揭示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心;(2)对总的社会责任心而言,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3)在集体、家庭和同伴三个责任心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显著,而在道德和社会发展维度上,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社会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责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之一。文章基于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自编了问卷,结果发现除了维度一,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尤其是维度四还相当欠缺;男生普遍比女生的社会责任感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维度三上责任感相当,而其他维度上,独生子女较强;曾经当过班干部的学生普遍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5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取样研究,考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差异。结果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分维度上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溺爱和兄弟姐妹的缺少使独生子女主观上感觉自己更不被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尊需要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进行肯定,同时受他人与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它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本研究以534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为被试,考察大学生自尊需要的特点,结果如下:(1)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尊需要,其中自我价值需要与优势比较的水平最高,自我防御倾向的水平最低。(2)男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重要性追求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在自我防御倾向上显著低于男生。(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尊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干部大学生的重要性追求和优势比较显著高于非干部大学生,而自我防御倾向显著低于非干部大学生。(5)在年级比较上,大一学生的重要性追求显著高于大四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现状。方法:本研究在西南地区7所二本院校随机抽取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采用赵兴奎编制的《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总均分为3.49;(2)在社会责任心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3)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在性别、年级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专业类别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1)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总体上较好;(2)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各维度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心、物质责任心、文化责任心;(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后,书院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对所在书院是否有归属感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采用自编《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调查问卷》,以南京审计大学3 682名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书院文化塑造对在校大学生归属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的书院归属感总分稍高于中值水平,党、团员与群众差异显著;有学生干部任职经历与没有学生干部任职经历的学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情感-精神归属感维度,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大学生社会责任心问卷,调查1798名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状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发展水平较高,但各维度、因子间发展不均衡;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学校性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等存在显著差异;普通大学高于重点大学,大一高于大三,非独生高于独生,非单亲高于单亲;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与性别、家庭来源和父母职业等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调查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幸福感总体较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婚恋状态、月均消费水平等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生源地、学历、是否独生子女等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情绪智力量表(EIS)、成就动机量表(AMS)等随机调查的方式探究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学业成绩方面的影响及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情绪智力水平显著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是否独生子女对情绪智力没有显著影响;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和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逐步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其社会责任感关系到社会化进程,一个责任心强的大学生,能自觉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模范地遵守各种规范,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责任感缺乏和淡化,与社会期望不相符合,迫切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把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对大学生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内涵的分析,探究当前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背景下,为探究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5所高校1229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成绩排名及家庭经济水平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差异显著;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社会责任感三者之间呈现两两显著正相关;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各高校在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时要注重个性化差异,同时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增强其感恩意识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发展责任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对小学生责任感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责任感状况良好,但各维度的责任感发展不均衡;女生的责任感显著高于男生,责任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独生子女的责任感与非独生子女无显著差异。因此,学校应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即采用职位轮岗法、运用情境体验法、制订不同的责任教育目标、完善家校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及自我与自然关系时出现的非理性心态与非理性行为,法律、纪律等外约束力效果有限,需要挖掘、培养人们的自我约束力量.实际调研数据表明,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在群性认知、友好交往两个维度上相对较高,在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三个维度上相对较低;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党员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内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明显弱化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不到位;家庭对孩子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偏差;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颇。  相似文献   

20.
采用CD-RISC量表对甘肃省74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应激承受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在坚韧维度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城乡生源地在乐观维度有统计学意义;年级在总分和坚韧维度都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