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父亲爱看老影片,说总有一种让人浑身长劲的感觉;老校长爱说老故事,镜片中总闪烁着一分执着和陶醉,这两种感觉常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交织起来,使我经受着时光的冲刷,体验着一份莫名的激动。庙宇课堂60年代初,庙宇和课堂在中国大地上经历着角色的转变,说不清是什么原因,两者却实实在在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所庵堂刚转为学堂时,里面还住着一位老尼姑。庵堂已经破败,一堵墙东倒,一面墙西歪,演绎着东倒西歪的生动注解。一切教具都是就地取材,两张供桌权作讲台之用,一块匾额已作黑板之途,匾上题字“佛光普照”已经被厚厚的黑漆遮蔽得透不出一丝佛理…  相似文献   

2.
已近深冬,我与同事一行五人赴扬参加“新世纪中学语教学研讨会”。因种种条件所限,手中只有两张门票。给了两位女同胞后,我、老顾、老陆三上大老爷们虽嘴上说没关系却也不免心中有些焦躁。到得会场,当接待人员一再提醒带好入场券,并半开玩笑地说她常遇到“蹭会”之人时,我总觉得她是在挤兑我,眼角也总在瞟着我。一时竟有了一种做小偷被人窥破机关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千百种人生的感觉,谁能说清哪一种常青不老?千百种人生的姿态,谁能看出哪一种亘古永恒?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过去教《大自然的语言》,主要精力放在讲清结构层次、语言特色、说明方法上。虽也不乏双边活动,有讲有读,有问有答,但总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也不是很浓。现在再来教这篇课,我尝试着用一种新方法来教,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总感觉可讲的东西太多,教学计划安排一课时、两个课时还不够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老  相似文献   

7.
已近深冬,我与同事一行五人赴扬参加。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因种种条件所限,手中只有两张门票。给了两位女同胞后,我、老顾、老陆三上大老爷们虽嘴上说没关系却也不免心中有些焦躁。到得会场,当接待人员一再提醒带好入场券,并半开玩笑地说她常遇到“蹭会”之人时,我总觉得她是在挤兑我,眼角也总在瞟着我,一时竟有了一种做小偷被人窥破机关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已近深冬,我与同事一行五人赴扬参加"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因种种条件所限,手中只有两张门票.给了两位女同胞后,我、老顾、老陆三上大老爷们虽嘴上说没关系却也不免心中有些焦躁.到得会场,当接待人员一再提醒带好入场券,并半开玩笑地说她常遇到"蹭会"之人时,我总觉得她是在挤兑我,眼角也总在瞟着我,一时竟有了一种做小偷被人窥破机关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本的两大情节模式一个是“看与被看”,一个是“离去—归来—再离去”。“看与被看”无非就是“哪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人不说”的老中国人的悲哀;而“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更是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又要回家,结果最后还是要走出来,不断地往来于城乡之间的知识分子不断地演绎着悲欢离合,而乡土明和都市明的冲突和碰撞在他们心灵的空间决斗着、角逐着,内心里的痛苦、寂寞、孤独是那么的惨烈。作为一个化人、明人,回到乡下。不由自主的就会有一种优越的启蒙心态,我想当年鲁迅也应该是这样的心情。当我又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的时候,就感觉到鲁迅的启蒙情节的强烈、启蒙遭遇的窘迫以及对启蒙反思的深刻。  相似文献   

10.
那个夏天,我一直在寻找,那似相识的感觉。——题记 “知了一知了一知了——”夏日里的老榕树下,女孩吵着要让坐在榕树下的奶奶讲故事。奶奶实在拿女孩没办法,只得说,我讲,我讲。夏风吹拂,吹着稻香,吹着奶奶的发梢,吹着那童话般的夏天。  相似文献   

11.
成长的语言     
罗萌 《中文自修》2001,(10):17-17
成长,也许是对于生命活动最初的尝试,因为你远未成熟;人说成长是一种烦恼,毋宁说是一种快乐,你可以不时品尝到生命给予的亢奋、新奇与神秘,一种不可复得的感觉包括骨节生长的痛楚与幸福。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故事。但成长的语言意指着同一个主题:它扑朔速离,匪夷所思……选样的生活及其种种的诉诸的情感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与理由;成长作为生命一个特殊的过程,它时刻在发生着什么,谁能置身事外或漠然赴之?它使你真正承载于双肩的,正是你不时在体验或思考的事物,于是成长的语言在不经意之时获得了从有点觳觫到表达顺畅的自由,由它诠释成长的本身故事,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2.
谢文华 《广东教育》2006,(7):124-124
我家住在老城的西北面,每当黄昏,夕阳的影子总会悄悄地溜进我们的阳台,然后偷偷地在窗台上洒下一个很长很长的倩影。祖父总喜欢看西边的日落,他说,在夕阳的影子里他会想起很多,有种回到童年的感觉。不过看归看,总觉得阳台缺少了一种特别的韵味。那种特别的韵味就是生命的灵动。也难怪祖父这样想,因为别人家的阳台都装饰得美仑美奂,惟独我们的空空荡荡。不过从这里可以看见全城的风光,也可以独揽城市的黄昏。  相似文献   

13.
刘墉 《阅读与鉴赏》2004,(10):54-55
我的心底总藏着三个小故事,每次想起,都一惊。那是人性最微妙的一种感觉,很难用世俗的标准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淮茗 《21世纪教育》2003,(12):61-62
说起来已是十年前的往事,但每当回忆起这段仅短短三年的中学教师生涯时,总有一种梦魇的感觉,这是一段令人终身难忘的记忆,这是一段影响人生选择的阅历。  相似文献   

15.
最棒的玉米     
常成  文治 《红领巾》2007,(7):42-42
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她在屋子的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相似文献   

16.
案例: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后如何扭转?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因为平时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感觉老师有偏心,老师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也不信任了,总感觉老师故意为难他,最反感的是,总认为老师经常去家长那告状,说实在的,老  相似文献   

17.
“我总有一种感觉,我如果不到河里去游游泳,那些宝贵的河水就会被浪费掉了似的。”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  相似文献   

18.
家长0250年第6期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因此,父母的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问题孩子来自问题父母。一、父母关注过多令他紧张【案例】小明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男生,平时总给人一种精神紧张的感觉。老  相似文献   

19.
常常听见几位语文同仁上完课后垂头丧气,牢骚满腹:“这帮学生,上课死气沉沉,下课生龙活虎。农村的学生就是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联想起自己平时上课,感觉的确如此。农村的学生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吗?突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和他网上相遇的,只知道每次上网打开QQ就期盼着他来。喜欢他的名字“葬诗魂”,听起来有种冷清凄美的感觉,更喜欢他慢悠悠的讲话,和他的谈话很有特色,似乎不是在网上,没有神侃,那是一种很自然的聊天,我喜欢。我记得《红楼梦》里有一句诗叫“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于是,给自己改了一个网名叫“渡鹤影”,他看了之后发了“笑脸”给我,然后说,“你能感受出‘渡鹤影’的感觉吗?”我笑了起来,“和‘葬诗魂’差不多吧!”我说。他说:“不!像我已经老了,不像你,很年轻,你不应该去理会‘渡鹤影’。知道《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