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英汉称呼语的比较分析 ,探讨这两种语言中称呼语的使用差异 ,指出正确使用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称呼语  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汉语中的“同志”、“哥哥” ;英语中的“mother”、“madam”等。在语言交往过程中 ,称呼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词语 ,往往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谈双方的身分角色、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 ,而且实现了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因此 ,如何根据讲…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是说话人对人际社会角色关系的指示语和交往心态的定势语。它既可以作为双方交谈的起始语,又可以作为交谈过程中的调节语和话题转换语。称呼语是人们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一种语言形式。我们汉民族有几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人际交往中,历来都很重视称呼语的使用,用称呼语合宜地表示自己和交谈对方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用称呼语鲜明表示自己对于交际对象所持的态度。由于世世代代的继承与发展,现在,我们已建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是交际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的称呼语除了表示对交际对象的直接称呼外,还往往反映出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传递着称呼者含蓄而丰富的情感信息.此外,称呼语在表达复杂的、难以述尽的思想感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是交谈者面对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名称的词语。称呼语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交际者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的选择,实现交际目的。由于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受到语境的制约,交际者对称呼语的选用必然要顺应语境因素,交际者的顺应对象包括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某一称呼语的使用常常是对两个以上因素顺应的结果。此外,对心理动机的顺应可能与语言现实、社会规约相矛盾。  相似文献   

5.
称呼语使用,作为一种语码选择,须受制于客观语境下的社会语言规则。而实际言语交际中不乏偏离语言规则、转换使用称呼语的现象。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此进行考察并指出,交际者试图运用称呼语转换这一策略手段,表达自己对交际双方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意愿,传递亲疏关系的信息,从而达到调整相互关系状态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做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景中担任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人们在与其它社会成员进行交际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恐怕是如何恰当地称呼对方,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无非为权势关系或同等关系,在英语交际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不同的称呼类型,反之,不同的称 呼类型又反映出言语交际双方当时的社会关系,本论述了两种基本社会关系在英语称呼语中的体现,从而揭示出在学习英语称呼语时,不只是要学习称呼语的构成形式。更要注意其使用规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变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称呼语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语交际中的许多意义 ,往往是通过称呼表达出来的。它的变换体现了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有其丰富的语用含义。恰当的称呼语有助于人们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呼语(kinshipterms)是文化的一个方面,了解并正确使用称呼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成功交际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的亲属称呼语作一比较。一、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亲属称呼语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关系,反映在语言上,汉语中有表示各种具体关系的亲属称呼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伯伯、伯母、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等不一而足,其关系十分明确,界限清楚。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独立的个性,家庭观念不如…  相似文献   

9.
称呼,一般说来是口语交际的开始。它起着明确身份和交际双方关系、确定交际对象、得起注意和表达情感等作用。称呼语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称呼语种类多样,有直称、尊称、谦称、贬称、代称、泛称、统称等等。为了交际的需要,同一意义的称呼语可用不同形式和手段来表达。与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过程一样,对称呼语同义手段的选择,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在交际中称呼语的运用,其实也就是对其同义手段的选择过程。对称呼语的选择,受着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地体现了交际双方的地位和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情感、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人际关系的改变也体现在称呼语的改变上。人际关系和称呼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讨论人际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中,说话者双方称呼语的演变,以揭示称呼语背后所隐藏的人际关系变化及交际双方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言语境、社会语境和语用语境三个角度分析了在面对面交际活动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指出交双方不是随心所欲地使用称呼语,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们认识到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交际中为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采用委婉语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委婉语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英语委婉语具有美言功能、避讳功能和蒙蔽功能。在交际中,应发挥委婉语的积极作用: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14.
王倩蕾 《文教资料》2014,(30):158-159
本文考察网络称呼语“亲”的使用情况,分析了它作为网络交流的亲昵称呼法和称呼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和爱好的一类人的用法及其成因,认为它的流行是因为满足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礼貌原则,并且拉近了人们在网络之中的距离,满足了交际双方求新求奇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5.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英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在口头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使用频繁,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英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是对模糊限制语理论体系和应用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称呼是谈话者之间对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遵循称呼规则选择称呼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称呼语码的选择有时会明显地违背称呼规则,谓之称呼的有标记语码转换。它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在称呼有标记语码转换过程中,发话者借助于称呼的有标记意义,来体现其在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心理动机,诸如表达短暂态度、改变权势、社会联结关系、表示讽刺等。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委婉语.因为委婉语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而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利用委婉语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所以,本文从类型、功能等方面的略谈一下英语委婉语.  相似文献   

18.
英语委婉语的形成与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语言交际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而人们在交际中通常避免使用引起双方不快从而损害双方关系的语言,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它既是语言修辞的结晶,又是社会化的积淀。委婉语体现了语境和社会化对使用语言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不同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权势和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社会语言学对称呼的研究已开展得卓有成效,然而社会语言学并未解释称呼语在特定的语境之下所带来的语用暗含。从语用学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之下的言外之力。  相似文献   

20.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