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本文在2011年全国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围绕三类重点资源,构建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丰度指数,对各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水平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刻画.通过建立这一度量标尺来反映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综合情况,以期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测度和监测结果已成为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现有测度指标体系在指标构成上尚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真实的国际相对水平一直备受争议,干扰了其评价结果在支撑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中的有效作用。采用指标对比研究,在通过典型科技创新基础指标客观揭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真实国际相对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揭示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产生的差异性影响,试图说明指标类型的不同会对一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评估存在较大影响。对科技创新能力测度的主要启示:在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国家比较时,需要认识到国家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阶段等国家基本特征要素的差异性;可综合考虑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不但可从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两个角度全面反映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可避免国家基本的规模和结构特征的影响;但如何权衡规模性指标和相对性指标的组成和比例,还有待从方法和理论角度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加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高技术产业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必要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考核,便于发现不足之处,进而制定措施来提升。本文经过文献调研,咨询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着重参考《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构建了一套量化的、实际可用的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之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在我国30个地区中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评价结果和原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奋  赵宏宇 《中国科技论坛》2006,(2):137-140,144
通过对赫芬达尔指数及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在描述科技人力资源集聚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分析,提出了综合数量与质量特征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指数,以刻画科技人力资源的区域集聚水平;通过12年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区域的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科研层面评价相关国家在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的相对位置,支撑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和科技政策战略决策,研究建立了基于科研论文价值的学术竞争力评估模型。运用文献计量学、创新网络分析法等方法和工具,研究形成了科研学术创新的数量、影响力、热点性与前沿性的表征指标,采用TOPSIS综合评估的算法,对领域的学术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在石墨烯领域对主要国家的学术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各表征指标反映的情况和综合排名评价结果,与本领域专家调查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运用创新综合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分析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中东欧各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通过比较探寻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科技合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提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水平的评价划分为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影响四个要素维度,选取了20个指标,通过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具体指标构建了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线性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分析了京沪深三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综合指数、要素指数及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沪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防科技智库拥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队伍,具有较好研究条件,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的国防科技智库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建立全面、客观的国家科技智库评价体系对提高智库水平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结合已有的全球智库评价体系和中国特色,构建了围绕基础研究能力、投入产出能力、专业研究能力、智库影响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可表征科学研究能力的论文份额(PS)指标和表征科学研究影响力的被引用度(CD)指标定义了用于表征基础研究发展水平的基础研究发展指数(DI)指标,并参考自然指数分析采用的期刊选择104种期刊作为基础科学各学科的代表性期刊样本,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在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发展指数及综合发展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在各学科的研究都呈现出增长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除了天文学外,中国在其他学科的增长速度都位居第1;中国在各学科的排名中,化学已经位居第1,地学和综合学科位居第2,物理学科位居第3,数学和生物学科位居第4,天文学科位居第6;上述进步使得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综合发展指数已逐步超越日本、法国、德国、英国,至2017年位居第2。上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发展指数可以作为表征基础研究水平的指标,可以用于基础研究趋势分析,并为科研机构和学科评估等提供一个定量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Dimensions数据库,分析了七国集团国家、部分金砖国家和韩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国际科技论文产出总体状况,并从量子钟、量子感知、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四个方面研究了各自的相对产出、相对引用影响力和国际合作情况。同时,还对七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在上述领域获得项目资助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美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该领域资助所产出的国际科技论文情况开展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董艳  石学彬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83-192
针对国家科技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改革后形成的5类计划之一的重点研发计划,基于2016-2019年9月完成的3批立项项目有关信息,从不同领域立项数和立项资助金额、牵头承担单位、立项区域分布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国家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的力度和强度,除了基础配套领域,其他领域每年都有新的类型资助项目增加,社会环境领域项目数和经费数每年都排第一,高新技术领域次之,基础研究领域的重点专项投入最少,农业科技领域重点专项的投入不多且年均下降幅度最大,基础研究、农业科技领域的立项数和经费数明显低于前两个领域;与科研院所、企业相比,高校牵头承担项目数最多,项目平均经费却最低,这与高校牵头基础研究领域项目最多有一定关系,科研院所项目的 总经费和平均经费最高,企业的某单项经费最高;资助项目多数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北京的项目数约是排第二的上海的四倍.基于研究结果,对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提出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促进区域间互补协调发展、深挖牵头承担单位潜能等建议,同时对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提高研发起点和评审层次、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增设平台咨询服务功能以及以成果转化倒逼高质量实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琼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09-116
基于2008-2016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公共服务效率评估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市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并通过静态、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公共服务效率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向滞后效应;区域创新能力本身存在累积效应,前期创新能力是当期创新的基础;市场化程度、城镇化和人力资本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替换区域创新能力指标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评估其发展现状是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为此,文章以顶尖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马普学会)为例,探究其为下属多个研究所构建的评估体系。文章首先梳理了具体评估过程中不同评估环节的评估内容与特点。其次,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的重点评估内容,探究其评估体系的发展变化情况。最后,文章立足我国实际情况,为我国基础研究类科研机构的评估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并非越高越好,而是与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密切相关。本文从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3个相关因素出发,选取代表指标构建实力指数。从实力指数角度分析美国、法国、日本3个国家基础研究强度变化。基于此,探索国家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国家发展实力之间的规律关系,为国家合理基础研究强度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基础研究投入(人员、经费)、基础研究产出(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CPCI-S科技论文数量和出版科技著作数量)、基础研究经费分配结构(研究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基础经费占比)和区域效率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等教育水平、对外开放水平)4个类型的变量,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SFA)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探讨了我国不同区域的基础研究效率以及基础研究经费分配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分配给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SCI科技论文数量、EI科技论文数量和科技著作数量的产出效率越高,分配给高校的基础研究经费越高,区域CPCI-S科技论文数量产出效率越高;(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提出提高对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研究投入水平、建立健全事权与财权、财力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提高金融发展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效率影响着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探讨2009-2017年"双一流"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构建相应的静态、动态以及分类横向对比模型,并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和科学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高校科研效率较2016年增长25.8%,2009-2017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缓慢趋势;4类不同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呈不同发展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7,(7):110
“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科技部对经费的投入方向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重点加强社会发展科技领域工作,由原来的社会发展领域与工业领域的3:7,调整为现在的5:5,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投入将会成倍增长,以改变过去社会发展科技领域投入相对不足的局面。据统计,“十五”期间,国家在社会发展科技领域的投入60多亿元,取得科技成果24000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50亿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勇刚 《科研管理》2006,27(1):107-113
本文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与题研究入手,提出三维立体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企业信息化发展指数、质量指数、能力指数指标体系,建立了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突破了以往企业信息化测度只重水平而忽视信息化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为"适度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理念贯彻执行、信息化水平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信息化结构的深入诊断和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研究了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的分析评价方法,并通过分析,评估科研机构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地位。我们主要以国际上权威的科研成果文献数据库——美国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子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数据源,抓取评估对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学科方向的研究成果产出论文,对其论文数量、被引次数、h指数、发文期刊、机构排名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同一领域中国际、国内的成果产出情况进行对照,分析评估实验室的科研水平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