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应用终端正从PC端转向移动端,移动优先成为互联网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准则。现有可视化系统应用终端多依赖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插件,难以实现大数据跨平台、跨终端的移动可视化应用。分析了大数据处理、可视化算法及库、浏览器、触摸交互和响应式设计5大移动可视化关键技术及挑战,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HTML5标准提出了移动可视化系统架构,实现了大数据挖掘和交互式可视化应用,可为可视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字媒体生产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为了能够让这些海量信息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从一个数据分析人员的视角,研究基于Apache Superset的商务智能数据可视化问题,并以某手机品牌线上销售数据为例,从不同维度对销售数据进行选择、过滤与转换,最终以适当方式将结果呈现出来,从而达到以可视化方式展示数据的目的。利用Superset可视化工具,不仅为数据分析人员带来了极大便利,而且普通用户也能通过连接数据库自主选择数据可视化操作,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徐飞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2):136-139
数据可视化是关于数据视觉表达形式的研究,它关注如何以适当的形式向用户展现数据。数据按其特点和用户需求,可划分为时间敏感型、比例敏感型、关系敏感型和空间敏感型等类别。重点分析了时间敏感型数据的特征,提出了有关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用户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并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可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实验室管理的实时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数据可视化技术又为基于管理目标的行为引导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华大学智能实验室管理的信息需求及基于实时数据及可视化诱导分析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东华大学为例,并与国内外几个典型的可视化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比较,对典型的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实时数据的设计及实现进行了阐述、对系统的可视化展现、以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诱导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5.
徐飞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3):119-120
数据展现是人们利用数据的终端环节,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分析,最终得到有用的数据。数据可视化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数据以用户需要的方式进行展示。对表达事物间及事物的不同属性间关系的数据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该类数据的若干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据可视化是一个专门学科,它关注的重点是以何种形式向用户展现数据,因此不但要研究数据本身,还要考虑用户的具体需求。根据数据本身特点和用户需求,可将它们划分为四大类:时间敏感型、比例敏感型、关系敏感型和空间敏感型。重点分析了比例敏感型数据的特征,并提出了若干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数据可视化课程中,缺乏知识点覆盖全面、美观大方、吸引人的可视化综合案例,针对此问题文章以农业数据分析为主题,设计了可视化数据大屏。通过HTML+CSS搭建可视化大屏的基本结构,综合考虑制作难度、美观性、实用性和数据分析的便利性等方面设计图表,利用echarts库制作了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图表,充分展示了农业数据可视化方法。以农业数据为主题,让学生从数据读取、设计、制作等环节,全方位了解数据可视化过程,提升数据可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周婧 《教育技术导刊》2018,17(2):147-150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数据的可视化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地震数据是海量数据,数据量巨大,在可视化绘制过程中面临着需提高效率、减小误差,以及高精度地展现数据特点等问题,因此地质勘探数据的可视化技术一直备受关注。使用Visual Studio 2008,基于Open Inventor三维图形可视化软件的扩展模块VolumeViz和MeshViz实现了地震数据的多分辨率显示,以及层位数据和测井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结合Open Inventor的LDM多分辨率特性和MeshViz对数据的渲染,可以实现储层雕刻的高速率、高精度和良好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数据为基础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将数据模型嵌入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系统,明确管理用户,筛选正确信息,可实现数据展示形式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自由切换;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入教学质量管理中,按照确定系统用户、制定数据管理流程、设计展示形式与应用场景、开发辅助功能的思路搭建系统框架,能够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方面监控;利用加强用户数据意识、扩大数据粒采集范围以及提升数据采集精准性的手段,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6,(8):109-115
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如何将大数据关联于教育变革以及由此衍生的学习分析的应用逐渐成为了热点课题。文章以浙江省教师教育MOOC培训平台为例,任选其中的某门在线课程,通过常规挖掘、频次统计、跳转聚合、数据可视化等方法,以渐进深入的方式,对选课学员的学习行为和日志进行数据挖掘,并根据学员在平台中的学习行为数据,展示学员与课程的相关性和适应度,发掘学员模块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喜好,定位平台中的模块功能和课程资源缺陷,优化适应性教学资源,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研究表明:上述这些举措将大大提高选课学员的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社交网络在时空框架中的变化过程及规律进行可视化表达,将LBS与SNS相结合,构建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站,实现了时空社交网络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并使用Silverlight相应的可视化控件以及扩展,对社交网络可视化方法进行探究,以可视化方式形象展示各种社交网络专题内容、好友空间分布和数量统计规律,并提高社交网站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革新”既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又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优势”。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数据采集、筛选以及可视化等多个环节。然而,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片面性、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以及数据主体的僭越性等困境,可以采用持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加强数字能力培育以及充分发挥主体性价值等实践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分析和概率统计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宝贵信息,而信息可视化又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基于AJAX技术和Echarts3制图技术,通过AJAX传递用户交互需求中所获取的数据,以EChart3为主体实现一种针对基础图表类型的支持数据挖掘和类型转换交互的数据可视化分析组件,达到清晰和直观的信息呈现效果,提升任务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依托"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通过构建结构化的教育生态指标、指数化的教育生态数据空间、可视化的教育生态健康图谱以及基于监测大数据开展基础性教育实证研究等路径,形成了对区域、学校教育生态全方位的数据描述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数据可视化日趋成为巨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大数据驱动的可视化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设计的责任和担当荣誉回归。但令人担忧的是,现行的教育模式很难向社会输送具备数据素养的高品质可视化人才,人才供给将遭遇"断档"危机。文章立足于大数据时代,重新审视当下的设计艺术教育,针对大数据时代设计的新使命,提出了多元基础和理性建构的教育转型思路,旨在完善大数据时代可视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曾鹏  刘佳 《教育技术导刊》2018,17(8):190-193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治理,深圳市宝安区将全区划分为4 833个基础网格,建成“1+10+124+4 833”的网格化智慧管理体系,实现全区综合巡查、城管、查违、消防等12大类155项事件数据采集。结合宝安区采集的数据特征和实际业务情况,采用Tableau作为网格事件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及信息挖掘工具,对宝安网格化大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及事件数据分析结果多平台可视化展示,实现重要网格事件的预警、预判,在宝安城市精细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COM技术和vB、vC语言为基础设计开发了一个用于挖掘关联规则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能对Access和SQL Server创建的数据库以及以文本方式记录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户参与到规则的挖掘过程中,使系统按照用户的需求完成规则的挖掘.  相似文献   

18.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象观测数据更新速度快、数据量大的特点,通过对气象数据采用Shepards预处理为离散栅格数据,并对处理结果采用地图比例尺的优化策略,结合VTK(Visualization ToolKit)将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文本数值数据用视觉观察的图像形式三维呈现,使用户能够直观地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和交互操作,从而实现在平台上动态分层绘制大容量多组气象数据,实现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算法和新数据库的不断引入,大数据国际政治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在暴力冲突研究、反恐研究、国际政治传播学研究以及公共外交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与国际政治研究的结合可以在事件预测与辅助决策、微观理论和中层理论研究,以及宏观理论研究这三个层次上得以实现。然而,大数据国际政治研究也必须应对数据和算法的不完善性所带来的挑战。大数据国际政治研究的未来方向不仅仅是加强实际应用,而且更应该侧重完善学科的理论建构。为此,应开发新的数据源,倡导多种研究方法的协同运用,大胆创造新的算法-数据实体,建立新的研究合作机制,并积极运用可视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了便于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规划设计并为网络的升级与故障分析提供有效依据,设计了一种基于J2EE的分布式网络流量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一个分布式监控平台与多个远程监控客户端构成,使用Postgres数据库存储网络设备的实时数据,不仅为用户提供一个图形化的操作平台进行流量的查询、报表打印、故障分析以及将监控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还提供实现自动报警的可视化的监控与管理等功能,便于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