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林艺 《百科知识》2003,(8):17-18
■2400年前就出现了大规模传染病 传染病的肆虐不仅夺去了大批生命,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可以这样讲,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次传染病的大流行,都是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反过来,每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病又对人类文明本身产生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公元前431年开始的西方史上著名的伯罗奔尼撇战争,使古希腊人遭到了传染病的攻击,致使雅典军队的生力军1/4死亡,瘟疫继续在南部希腊肆虐,导致了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众》2014,(11):8-9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地遭受到传染病的困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下面列举了一些骇人的病毒,它们有些现在仍困扰着人们,有的已经彻底从人类的历史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可见,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过程,各种文明之间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试从文明的多样性、历史的统一性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古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往往可以看作是一部材料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不同历史阶段也是以材料和工具作为标志,譬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对材料的认知和利用能力决定着文明的形态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所以人类从未中断过对更好的材料和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工具的追求。20世纪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兴起,不仅促进了新材料的制造和科技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并变革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07,(5):21-21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孕育出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印度等文明大国,堪称地球的"血脉"。然而,长江、恒河、尼罗河……这些孕育了人类众多文明的大河如今却受到了来自人类持续不断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竹纸史话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它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同时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说:"造纸术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份."  相似文献   

7.
泛第三极地区主要包括了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亚洲内陆干旱区,西至高加索等山脉,东至黄土高原西部。该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史前和历史时期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不同民族和多种文化历经了复杂而长期的接触、交流、冲突、融合和沉淀,开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研究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扩散、人类活动、环境变化和丝路文明兴衰及其相互关系,分析这一关键区域的社会环境发展规律,对于增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认同、揭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自然和社会演变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参考。泛第三极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文明演化过程及其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应当成为我国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和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影响来比拟。从蒸汽机到晶体管,两次产业革命都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新千年伊始,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的科学浪潮席卷全球。该项技术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  相似文献   

9.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文明史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每一个文明时期的人一地关系演变中,技术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后两个文明中,技术的副作用日益显现。文章从历史的角度,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态历程中研究技术在人地关系演变、文明衰退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了技术副作用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0.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综合环境与中国科学的未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综合反映。只有这些事件的意义超越了国度,处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并且成为整个人类近现代史的里程碑,才成为发生这些事件的国家进入科学活动中心的前导。近百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经历了历史上最急剧的变革。但是,这些变革基本上都属于追赶世界文明主流性质的,除了特殊的国度因素之外,在性质上还谈不上构成影响人类历史主流的里程碑。1978年以来我国进行的社会改革实践,如果能够发展成为在性质上影响世界并且标志人类历史主流进程的里程碑,则中国进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才有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传播的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虽然人类最早创造的精神产品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科学。在研究人类文明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地球上不同地区先后出现的文明千差万别,然而人们不约而同创造了极为相似的生存技术。依靠它们,人类得以生息,文明得以传承。很可能当时的  相似文献   

12.
刘美娜 《科教文汇》2007,(5X):159-159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可见,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过程,各种文明之间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试从文明的多样性、历史的统一性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因为人类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保存的所有文明知识都可能会在大灾难中"失传".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可持续进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阳系是银河系边缘的一个中等大小的恒星系。人类生活的地球是太阳系中位置、大小和温度都适中的一颗行星。地球上极其罕见和宝贵的条件组合蕴育出生命的进化。生命的进化已有3.5亿年的历史,可分为生物进化和人类文明进化两个大阶段。生物进化速度极其缓慢,要以亿年为时间单位;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它有一个越来越大的加速度──原始文明以万年,农业文明以千年,工业文明以百年为单位。图(1)显示的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曲线,起初一直是平缓的,但最近300年陡然上升。 我们讨论“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不论是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还是逐渐兴起的广大城镇,都是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心。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可见城市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程度。然而,伴随着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合理规划城  相似文献   

16.
发明的启示     
发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需要强调的另一点是:发明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它常常使我们看到,历史上某个时候某人头脑中的思想是怎样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的发明是建立在人类思想的基础上,而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类脑子里的思想更重要。我们在享受发明创造所  相似文献   

17.
相信科学     
《金秋科苑》2011,(10):1-1
人类文明历史不断向前迈进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灾祸与生存的困扰。勤劳、睿智又坚韧的人类都能够义无反顾地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18.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和图书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象征。有了图书,人类自然就开始了收藏图书的事业。作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图书收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张万辉 《百科知识》2023,(19):14-17
速度一直是衡量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从发明至今不过100余年,在绵延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畜力车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以马为动力的辐式双轮车的发明更是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无论是爱琴海的迈锡尼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河畔的古埃及文明,还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文明,辐式双轮马车在东西方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马为动力的畜力车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双脚出行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及迁徙范围,有效地促进了欧亚大陆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薛梅 《科学大众》2014,(12):166-167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生态经济、生态消费方式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生态经济模式、运用生态技术、推行生态机制、倡导生态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以营造生态旅游吸引物、建设生态旅游设施、培育生态旅游体验环境和倡导生态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式,是旅游响应生态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为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