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椎牛"仪式是湘西苗族三大传统祭祀仪式之一.它产生于原始的采集狞猎时代,受到"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其原始的功能主要有三:祭祀大地、祭祀远古祖先、酬神还愿.  相似文献   

2.
《苗族理辞》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民间规约,是苗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苗族理辞》以史诗的庄严风格、宏大规模等艺术特性呈现了苗族民间规约的文化内涵。《苗族理辞》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控制功能,人们根据"古理古法"维持一个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灿烂.苗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比如,推崇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的思想.苗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苗族 《开亲歌》作为一种"活态"的口传艺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苗族传统婚姻的发展脉络,蕴藏着苗家人的婚姻价值与生命意识,且作为苗族传统婚俗与婚姻规制的传承诉求,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苗族传承历史的活的载体.论文结合田野考察实况,分析 《开亲歌》中的传统婚俗,从礼物、媒人、"舅喊钱"等方面探究其作为苗族传统"活态"载体的重要作用及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苗族古歌中流传有大量的"年历歌"、"年节歌"等关于时间、历法的古歌,但这些古歌并非只是记载了苗族的时间和季节,而是将他们的社会网络与过节顺序联系在一起。苗族过节的日期往往是按宗族、姻亲网络分批过节的,这不同汉人社会;苗族的分批过节在于其时间与社会构成逻辑的统一,苗族的社会网络及其组织逻辑决定了苗族的时间观和历法体系,而不是相反。不同地域的苗族因社会组成的基础不同,其节日安排也有区别,如在重视婚姻圈的清水江流域,其节日安排顺序一般以姻亲网络和亲属关系的秩序进行安排;而以宗族为标识的黔中苗族往往根据血缘家族安排节日顺序。苗族的"抢季节"古歌以议榔的形式安排各村寨过节的秩序,体现了苗族"时间"、"历法"与"社会网络"的紧密结合,即以时间历法体制来展示和表现苗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以苗族传统服饰的色彩语言为出发点,首先从"自由随意"、"对比强烈"、"巧妙调和"三个方面阐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审美特征;其次分析影响苗族传统服饰色彩的因素;最后从"五色观"与"天人合一"两个方面重点论述苗族传统服饰色彩中的哲学思想,进而向世人展示苗族传统服饰绚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苗族村寨传统休闲是苗族在特殊环境里孕育的,体现了苗族的社会文化、生产生活和所处的生态环境,苗族村寨传统休闲具有娱乐休闲、恢复体力、社会交往、艺术创造、历史记忆和社会教育等功能.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变动,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苗族村寨的传统休闲也发生了变化,在音乐休闲、舞蹈休闲、节日休闲、体育休闲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鱼"作为苗族农耕文化发展史中的一种特有生计方式,是苗族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多种证据的历史考证,苗族的这一农耕文化现象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存在。这里从文化遗产传承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利用传统、"稻田养鱼"的生计范式与节日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中的文化构成等视角就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稻田养鱼习俗与传统稻作文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史料线索和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昌宁县苗族聚群而居,地处远避,传统服饰文化得以较好地保持,通过田野考察,发现昌宁苗族代表性服饰"一等盛装"尤具特色,可以佐证能指与所指间的对应,体现服饰系统的三层结构及其意义关系。以土皮太村、打平村为例,深入了解苗族服饰"器"、"行"、"道"的多层语义逻辑集合,这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地方性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其文化内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孟蒙 《安顺学院学报》2013,(1):107-108,130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岜沙苗族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对岜沙苗族传统体育"打火枪"、"跳芦笙"、"坐秋千"等项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岜沙苗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并行。  相似文献   

11.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苗族历史悠久,文献纷繁,研究者甚众,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著述皆没有得到学界系统的梳理、总结、分析,以致给民族史学、苗学研究留下了诸多遗憾。从国内外有关苗族研究两根主线出发,拟对历史时期苗族研究脉络做一系统的整理探讨,以服务于当前我国民族史学、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往中国学术界主要研究国内苗族。近些年来,跨国苗族群体研究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苗族的跨国文化和跨国分布也是国际学者关注的热点。国内学者关注包括老挝、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苗族群体,希望能够推动有关研究。西方学者从事东南亚苗族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来自欧美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和传教士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苗族的研究著述。文章追溯自十九世纪以来本领域研究的历史与发展,尝试对有关东南亚苗族的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加以总结,为国内外苗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自17世纪开始,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不断穿越中国的国界进入了东南亚国家。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苗族迁入越南主要有三四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越南的苗族主要来自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从19世纪开始,有一部分居住在越南及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又零星地、渐进地迁入老挝、泰国及缅甸,也有一部分苗族在这些国家中相互迁徙。苗族迁入东南亚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及其它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苗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包括对生物物种的认知和区别、对生物间互动生存方式的理解与把握、对生物资源利用的表达、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认知与区别等。这些生态知识在苗族的言语活动中不可避免地把本民族生态认知加以充分的展示,致使我们生物剖析苗语,发现其对生态认知有规范和细密的表达。本文仅以苗语地名、物种分类名、物种专用名以及广为流传的苗族谚语和歌谣祭词为研究对象,揭示苗语中所表达的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将红河州河口县老刘寨到坡龙一带的Hmong①共同体分割,造成了Hmong共同体内部的人口流动被置于国家在场下。而在国家化的不同历史情境过程中,所被分割的两个群体间的人口流动受到了国家在场的影响,这曾造成形成了Hmong群体对于国家在场的冲突和不适应性。人口流动主要以传统的社会交往、跨国婚姻和跨境劳动雇佣等形式出现,跨境的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该区域的族群内部,而因时代情境的变化,Hmong共同体内部的流动会进行自我调节。而近年受到国家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影响,在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的情境下,族群内部人口流动历经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多元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The existence of the achievement gap is more than just a black–white issue; contrary to stereotypes, it is a concern within Asian homes. Hmong students underachieve in comparison with many East Asian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s and povert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explanatory factors. Our data suggest that a more critical factor might be within‐school segregation. Utilising a racial exposure statistic,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diverse a school became, the higher the achievement of Hmong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t (LEP) stud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for this find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Hmong student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县苗族银饰具有深层次的艺术价值,传承性和工艺性是它的核心内质.由于文化上的固有差异,苗族银饰制造有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凤凰苗族银饰随旅游业而兴盛,亦因市场经济冲击而面临挑战,其传承现状和保护力度俱不容乐观.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地方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传承人自身也务必转变观念,认同银饰技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