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中国的古建筑门屏上端,多缀有匾额,其特点为文字不多,寓意深远,措词文雅,书法劲壮美观,匾形庄严肃穆。有二字、三字、  相似文献   

2.
漫话匾文化     
邓沛 《语文知识》2001,(6):11-11
匾,又称匾额、匾犊、牌额等。匾字的古文为“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匾,署也。署门户之文也。“匾兴起于何时,尚未有确证。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早在汉高祖六年,萧何就题苍龙、白虎二关之匾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匾额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从都市到乡村,随处可见它的踪迹,至今使人感受它那强大的生命力、堪称语文林中一大景观。匾额又称牌额或匾。大凡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的均称匾额。它多为木制,也有少数金、石制者,后来还有用绸制者,民歌《绣金匾》就指这一类。无论是什么制的,匾额一般是长方形,悬挂  相似文献   

4.
搜集近年新发现的有关清代御赐天后宫的匾额史料,归纳御赐匾额的主要缘由有八种,以类相从,合并为四大类。并考证相关的历史背景,指出一些有关妈祖宫庙赐额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5.
陆元 《教师博览》2005,(11):32-32
人们去故宫游览,会看到每座宫门、宫殿的檐下,都悬挂着题写此门此殿名称的匾额(横书为匾、直书为额)。这些匾额,有用单一汉题写的,有用满、汉题写的,还有个别用满、蒙、汉三种字题写的。这些差异,都是反映时代变迁的历史遗痕。  相似文献   

6.
在诚意伯庙中,保存着古今士官名流、邑人、裔孙、文人墨客从不同视角撰联赞颂和缅怀先贤勋业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保存之全,为国内其他名人纪念建筑中所罕见。这些楹联匾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墨客政要对刘基认识与评价。从诚意伯庙楹联匾额的内容出发,结合史实,分六个角度探究楹联匾额所反映出的刘基成长环境、智谋形象、功业、文学成就、总体看法以及庙享千秋的荣誉,表达钦建诚意伯庙宇楹联匾额也是刘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7,(3):43-47
张掖古城城门楼及镇远楼都悬挂着匾额,成为古城一大人文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意蕴。首先,张掖古城楼阁匾额昭示了二千多年来张掖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西部重镇这一事实,彰显了张掖及河西人民始终心向中原的精神归属和强大的向心力,以及河西走廊人民认祖归宗于炎黄文化的浓郁情结。其次,张掖古城楼阁匾额概括了张掖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这些匾额有的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楼阁不单单是一座凝固的建筑,而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第三,匾额文字措辞、构思很有讲究,体现出我国汉字、汉语排列组合高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地方县志与报刊资料,对状元匾额,榜眼、探花、传胪匾额,进士匾额,会元匾额与举人匾额进行了分类论述。最后,从科举匾额制作材料和尺寸方面讨论了科举匾额的工艺价值,从文物物件与文献史料角度分析了科举匾额的史料价值,从文物收藏与拍卖的经济视角论述了科举匾额的经济价值,从装饰与书法艺术角度探讨了科举匾额的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乾隆《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注译和说明别廷峰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五福五代堂”①之扁,既额于“宁寿宫”②之“景福宫”,兹复额于“避暑山庄”者何故?敬维本朝家法,于几内殿理事处御书之扁,莫不历代模勒③,以志继绳殷志④。故“正大光明”自世祖至今四世;“勤...  相似文献   

10.
匾额是我国很重要的一种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书法、建筑、礼仪、文化等多种要素的载体。本文选取的是安康本地匾额中的一类被称为福寿匾的一种,集中探讨了其中的文字内涵和体现出来的福寿文化,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安康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尤其是了解当地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作为徽州明代民居的典型代表,程氏三宅体现了徽州民居较高的建筑技艺。从历史沿革着手,分析了程氏三宅在建筑布局与建筑性质上的特点,以及其在装饰、彩绘、楹联匾额等方面的建筑特色,同时对程氏三宅的保护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对徽州古民居保护及现代徽派建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道教宫观建筑中有许多匾额、楹联,蕴涵着富有武当特色的伦理道德思想,认真研究、挖掘其突出道教信仰,宣扬诚信向善的积极意义,对现代道教宫观匾联布置将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说"清客"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相似文献   

14.
闽台妈祖宫庙装饰包括宫庙建筑内外的装饰和宫庙整体环境的装饰。闽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剪瓷雕、交趾陶、水车垛、绘画、书法匾额等工艺技法。妈祖宫庙建筑还有牌楼、戏台、影壁、碑铭、须弥座、藻井等装饰,其中也包括了色彩的装饰,妈祖宫庙建筑装饰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5.
武当匾额长期散见于各宫观庵堂,史志文献多不收录,加之去古颇远,劫火屡更,多失其名,亦难搜寻,致使错讹迭出,有关这一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根据近年来武当山田野考古发现的匾额,梳理了唐代至民国武当匾额文献遗存,探讨了武当匾额的内涵、武当匾额创作年限、武当匾额遗存文献价值。不仅补充传统史料记载之不足,还进一步认识武当匾额在武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红楼梦》中的匾额翻译出发,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为基础,主要从语义,语法,民族色彩和美学四个角度比较分析两个译本中存在的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避免或减少这一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间匾额在我国民俗文化中一枝独秀,它注重用典,在用典中广泛吸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精华、故事传说,使民间匾额言约义丰、内容厚重,为人们所喜爱。本文试从用典入手,从民间匾额典故的界定、典故的成因、用典的效果、典故所折射的社会内容几个方面对民间匾额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地。颐和园大门上方的匾额“颐和园”三字,庄重、浑厚、雅致,与园林瑰宝颐和园协调和谐,令世人赞不绝口。题写“颐和园”匾额的就是贵州著名教师、书法家严寅亮先生。严寅亮(1854-1933年),字弼臣,号剩广,别号碧岑、阳坡山民、阳坡居士,贵州省印江县阳坡人。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世家,幼年勤奋好学,对书法尤其情有独钟。年14即以能书扁传颂乡里,惊动四邻,从此乡人索书者不绝。光绪十五年(1889年)35岁,始考举人,后授四川后补知县。第二年他千里北上至京城,先习业于国子监,继授馆于某侍郎家,不…  相似文献   

19.
翻看《红楼梦》,发现大观园里的语文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有创建诗社、对诗、制谜猜谜、为各个景点题名、作联等等,少男少女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着语文,用着语文。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带着宝玉和众清客一边游览大观园,一边为各个景点题名、作联。在这个过程中,宝玉才思敏捷,不落俗套,清新雅致的匾额对联脱口而出。"沁  相似文献   

20.
客观上,园林的造景以及建筑的建造有雨的因素,而主观上,雨为园林增添了一抹诗意,与芭蕉、荷、竹、梧桐营造出不同意境。匾额楹联中也体现出多样的雨文化。雨意象在苏州园林中体现了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美学原则,给人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