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长顺  李欣 《青年记者》2006,(10):20-21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笔发现,“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播电视节目亮点不多,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目前上马的一些节目存在“入户不入心”的尴尬。  相似文献   

2.
“村村通”工程作为一项国家主持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以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推进农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的进步,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只通设备,不通内容,难以达到工程实施的最终目的。新一轮“村村通”工程已经全面展开,计划至2010年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同时加强工程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石长顺  李欣 《中国广播》2006,(2):34-36,51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一段时间以来,“村村通”工程增加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数量,提高了接收质量,现在全国通有线广播电视的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可以  相似文献   

4.
<正>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三年来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响应与支持下,完成了10万余个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覆盖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国已通电的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电视的任务,解决了7000多万农民群众的收听收看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成绩显著,作用明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6,(2):79-7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月17日在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强力推进新一轮“村村通”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今已经实施了15年,在这15年间,一方面它确实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效地改善和普及了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前人研究都将它放置于广播电视业发展或者农村建设的内部来看待,但本文认为,“村村通”工程所面对的农村现实源于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之下急剧的广播电视市场化改革,而在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回应由此带来的城市中心主义的问题,因此,它既难以真正回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涵,又难以对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所以需要跳脱内部视野,而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脉络中对其进行考察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邓年生 《声屏世界》2001,(10):41-41
今年3月,从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遂川县广播电视局荣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该局今年继荣获“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8.
广电"村村通"建设:历史、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毅 《现代传播》2006,3(5):45-50
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一个真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究其原因,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三个代表"思想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对这项建设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新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建设进行了历史回顾;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成就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未来进行展望;最后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如何推进乡村有线电视,是广播电视业界乃至地方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江苏东部的如东县,在成功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实现“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统筹发展,推动有线网络与无线覆盖齐头并进,实现广播与电视的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走出了一条从“村村通”到“户户通”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0.
曾岩 《视听纵横》2007,(2):92-95
去年以来,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普遍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使2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这对于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缩小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差别,改善农村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1.
余能文  黎楠 《声屏世界》2007,(10):18-19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十五”期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及广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克服各种困难,强力推进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村村通”建设任务.为促进江西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展示全省“村村通”工作建设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本刊特开设专栏.连续三期刊发全省广电系统荣获全国“村村通”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报道,旨在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增加亮色,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郭宏 《大观周刊》2011,(14):284-284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自1998年实施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人口综合覆盖率不断提高。通过广播电视,农民们学会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了致富本领,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承担了38个县(市)共1627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按照江西省广电局要求,省网络公司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从省网络公司到各相关分公司坚持做到组织领导健全、技术设计规范、工程管理有力、资金保障到位,确保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圆满完成省广电局下达给省网络公司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14.
加紧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从1998年启动之后,成效显著,到去年底,已经完成了通电的11.8万个行政村和8.6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通广播电视任务,解决了9700多万农牧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困难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工作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国家已经十分明确,要把村村通工程视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1号工程。可以预料,今后,推动村村通工程进展的力度一定会更大,所采取的措施一定会更有效。那么,村村通工作的下一个目标、任务以及具体要求将是怎样的呢?“要载”栏目发表了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的文章《加紧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对相关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在巩固和扩大“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向农民提供合适、优质的内容服务,自然是“农村服务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作为我国四级广电媒体最基层的县级广电来说,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何向当地农民提供所需要的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6.
张超 《中国广播》2008,(9):25-28
2006年2月23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在贵州省联合召开了全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国家广电总局王太华局长在现场参观了贵州省农村自然村“村村通”建设情况后,对贵州省的“村村通”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王太华局长指出“贵州省的做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农民的负担比较轻,收听收看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广电总局1998年开始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使全国已通电的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大大提高了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村村通”工程运行良好,但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返盲”现象。我国至今仍有近48万个自然村、8000多万人口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工作的成果,解决一些地方的“返盲”问题,是“村村通”目前工作的重点。为此,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转发了国家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巩固和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抓紧贯彻落实。本期特稿栏目刊发的《重谈广播问题》和《杨部长的广播情》两篇文章,既反映了一些地方“返盲”的现状;同时,浙江省金华市解决广播覆盖的事实也说明,只有像该市委宣传部长杨守春那样,对开辟农村广播阵地想方设法,真抓实干,才能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工程的成果,才能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优化实现--以"村村通"工程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进行探讨.全文立足于"村村通"工程这一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实现形式,在分析我国现实环境的基础上从广播电视技术管理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文章在考察当前面临的技术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村村通"工程的设备维护管理、成本核算、创收渠道、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力求发掘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村村通"工程优化实现形式,以技术管理制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村通"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宪华 《声屏世界》2000,(11):44-45
为完成“村村通”这一伟大的工程,让“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早日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国家广电总局、中广卫星公司等部门筹集大量的财力、物力,为“村村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但在这种喜人的情景下,有一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即随着“村村通”范围的不断扩大,高山台的传送和播出任务在不断地加重,可面对的仍然是老的设备和旧的经费标准,对高山台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广播事业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60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为人民广播亲致祝贺并作出了重要批示,殷切希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广播系统继续办好广播,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国家广电总局把“村村通广播电视”作为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的重点工作,抓住了解决覆盖问题的关键。1998年以来,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村村通”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从而使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多地进入了千家万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固本强国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和江泽民总书记把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做好对农宣传工作,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信息量大,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