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字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少了“其他”人在种属关系方面无可争议地隶属于动物,正如第10版《新华字典》“人”字条说的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高等动物”也仍然是动物也仍然只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别即人类,在分类学的意义上与山林毛狗属于动物中的野兽类、宠物狗属于动物中的家兽类为同一层级。但是,第10版《新华字典》在有些地方就想不通这个道理,来看具体的“想不通”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唐良秀 《大观周刊》2011,(42):71-71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是指在企业内部,以员工自愿参加为原则,以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生产作业效率、提高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开展创新活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保护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明发达最早的古国之一,其化典籍十分丰富。这些宝贵的化财富所以能延绵千古、流传至今,除了我国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字和书写工具,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化传播工具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图书保护技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有效的方法。对这些经验和方法加以科学地总结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慨括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成为劳动群众的异已力量,是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工人创造的一部分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们被资本家所独占,成为剥削工人阶级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国有制,但由于它们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国有制的生产资料是资本家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这种生产资料对工人阶  相似文献   

5.
介绍信息行为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探讨基于信息行为的跨学科协作的概念性框架。从信息行为视角出发,比较网络环境下三种应用于跨学科知识共享的非正式交流工具:Blog、Wiki和开放本体导航工具,指出它们具有不同的社会网络联结方式、内容组织方式和使用方便程度,适用于跨学科协作的不同阶段;若要发挥它们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更大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从文本信息秩序到数字信息秩序--信息组织进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发展造成了"信息爆炸"和"知识贫乏"的矛盾,知识组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各种信息组织工具进行研究,阐述了它们特点和优点,分析了它们为适应数字化信息环境在知识组织中发生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组织工具是围绕着更深层次上揭示人类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不断改进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祖国的文化,有着悠久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印刷术便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化所作的伟大贡献。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唐代中叶(八世纪)已经有了雕板印刷的书籍。宋庆历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法,此后刊本书籍乃逐渐流行并兴盛起来。从它们不同的雕板形式上,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而且可以考查出我国装订和印刷技术的演变与发展。每一时代所刊行的书籍,无论在板式上或装订上,都有它们一定的独特风格。历代祖先们的幸勤创造和劳动,遂汇为古代图书的浩大海洋。  相似文献   

8.
浅析全文存贮与检索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全文存贮与检索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文惠元目录式检索工具是利用档案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其中的标题、主题词、分类号等是进行档案内容检索的重要依据和条件。但由于它们只是档案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于全面、准确地揭示档案的内...  相似文献   

9.
在编辑工作中为什么要做研究工作? 研究工作,实际上每个认真工作的编辑都是在做着的。在编辑部里,所谓研究,并不是专门的一种工作。它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不过,有的人做得多一些,有的人做得少些;有的人做得质量高一些,有的人做得质量差一些;有的人采取这种形式来做,有些人采取那种形式来做。我们党报的编辑是党的工具;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一种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工具。这种工具在工作中间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的动作,不是简单地把已有的材料堆积起来,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增加新的精种财富。这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是同研究工作做得多少成正比的。所谓编辑工作,包括一些什么内容呢? 最基本的就是“辑”和“编”。“辑”,就是把群众的劳动、斗争、生活和思想的各种材料收集起来;“编”,就是把从群众中来的各种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把它们提高一步,再通过报纸或其它新闻工具把它们传播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造之物,屏幕原本被当作一种工具,甚至算不上独立的工具,只能算作是工具的一部分.但是无处不在的屏幕正在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们既像一面面"镜子",令人类可以反观自身;又像一个个"主宰",支配和塑造了新的人类群体.它们"改变了现代生活的一切,成为人类文化背景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人类自身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孙金木 《天津档案》2006,(11):44-45
人们在形容环境优美时常常用“蓝天白云,乌语花香”这样的话。其中。“乌语”是比喻和形容,乌其实是不会说话的。一切动物只会鸣叫。没有语言系统。语言唯人类所独有。可以说.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特有的功能,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名刊要览     
动物们在想什么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人类总以为动物是因人类的高兴而存在的,它们不会遭遇到像人类那样的痛苦,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思考。但人类自认为的和动物之间的各种差异正在一个个消失。各种最新实验都迫使人类以全新角度来看待动物,了解它们头脑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新近有两个备受欢迎的工具被推出,用以帮助机构改进他们的数据管理,它们分别是JISC资助的数据审计框架DAF和基于风险评估的数字仓储审计方法DRAMBORA。2008年12月1日召开的爱丁堡国际数据保管会议上将介绍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4.
怎样培羊训练无产阶级的新闻记者?当兵、参加实际斗争、参加生产劳动、蹲点等,都是比较切实的好办法。这些办法之所以好,因为记者就是体力劳动和实际斗争的参加者,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锻炼无产阶级立场和思想感情,可以使我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联系工农兵,可以使我们懂得实际工作,可以使我们知道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刘集贤同志参加生产劳动的体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他参加劳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他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都有了变化,报道工作也有了进步。我们推荐这份材料,在于鼓励大家下决心去实践,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改造思想,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专利地图是对专利信息进行计量分析的有效工具,专利技术演进图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可以揭示行业技术发展路线。通过对医学内窥镜相关专利的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专利技术演进图的制作步骤。首次提出基于引文路径分析的专利技术演进图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可以协助发现专利技术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对于专利隐性信息的挖掘、专利战略的制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了人自身。人类又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本领,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扩大劳动的对象,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作为社会的人诞生的。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的劳动是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分工提高了人的劳动效率。人类社会越进步,劳动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这是全部人类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社会化的劳动需要有组织地进行,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配置和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数字化的碰撞与冲击下,传统出版单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一些运营了多年的实体书店也相继关闭,曾有业界人士预测,未来的传统出版产业逐渐萎缩,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末路,纸质书会像最后一只珍稀动物那样消亡。也许,问题的实质不在于传统图书或者新媒体介质的传播形式,它们不过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工具,是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技术形式,核心所在仍是所传播的思想和文化。人是唯一有理性、会思想的动物,人永远会为新思想和文化经典所牵引、所感动。不论传统媒体抑或新媒体,孵的都是思想文  相似文献   

18.
谭辉煌 《编辑之友》2017,(12):64-67
广告形态的自然化发展是技术和媒介推动的必然结果.印刷和电子媒介时代是广告形态的初级自然化阶段,网络媒介时代是广告形态的半自然化阶段,它们都没有完全实现广告形态的自然化.可穿戴技术与设备将促进广告形态的自然化发展,这不仅是指广告可以达到完整而又精确地复制人类的自然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的高级水平,还指可以改进甚至是改变人类的某些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促进广告生存形态的自然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直面美食     
在城市人的日常生活里,与动物接触最多的时间是在饭桌上:我们吃它们。然而,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并不清楚、也并不愿意去想这些食物的背后,还有一串对生命发指的摧残:超市中或饭店里的动物肉是用清洁的塑料袋包装好的,看不到流血。其原因一是每天我们脑子里想着的事太多,所以根本不意识这袋  相似文献   

20.
洪涛 《现代传播》2006,(3):139-141
在《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一书中,法国学者贝尔纳·斯蒂格勒通过对古希腊爱比米修斯和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现代性解读,得出了人的本质是建立在技术(工具)之上的结论。人不同于动物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人不具有与生俱来的属性,这构成了人的“缺陷”,而超越“缺陷”是人之为人的第一条件,普罗米修斯盗出火种正是人借以超越“缺陷”的工具。因而没有技术(工具)就没有人,超越技术来谈论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构。这无疑是一个很有法兰西风格的大胆命题。它和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精神上的一致性。那就是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