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石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403-404
以长兴某水处理有限公司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中试实验为例,采用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环太湖流域排放标准。通过1m^3/h的168小时连续中试,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有效氧化分解印染废水中的难生化处理的可溶性COD。配合后续的混凝沉淀工艺,出水CODcr能够稳定在50mg/L左右,色度小于20倍,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的要求,深度处理部分运行成本在0.4元/吨左右。  相似文献   

2.
旷申昌 《今日科苑》2008,(12):49-50
化工废水的处理是现阶段国内外环保领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催化湿式氧化技术(CWAO)是将待处理废水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通入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同时加入催化剂,让废水中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实现一步达标排放。该工艺可降低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加速反应,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本文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对化工废水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水质情况明显改善,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UASB-氧化塘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有机废水的技术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OD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BOD5去除率为98%,其他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4.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废水是难处理、难生物降解的典型行业废水,笔者以所做过的江苏常州马杭印染小区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工程应用.该项目设计规模1.8万吨/天,其中各种印染废水1.6万吨/天,生活污水2000吨/天,废水CODcr700~1000mg/1,BOD5200~350mg/1,SS 180~220mg/1,PH>9,色度350以上,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处理废水.由于该小区内印染企业比较多,印染工艺各有不同,所以印染废水采水复杂,水量、水质变化大,有机污染物量大.可生化性差,通过水解酸化把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强化降解为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接触氧化法把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降解无机化,并从废水中排除分离,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该工艺具有剩余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效率高等优点.运行结果表明,CODcr平均去除率为91%,色度的平均去除率96%,出水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纺织染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混凝沉淀+芬顿工艺在医药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废水色度从250降至5,色度去除率达98%,满足预期出水水质色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磁化时间、磁场强度和催化氧化各种影响因素下对活性红染料模拟废水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pH值=3,FeSO4·7H2O=500mg,H2O2=0.4mL条件下,反应20min,去除率达62.5%。外加磁场磁场强度为427.8mT的作用下,磁化反应20min,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8.3%。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有机废水的技术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UASB-曝气氧化塘组合工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OD去除率可达到95%左右,BOD5去除率为98%,其他指标也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8.
采用催化氧化法对高浓度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考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投加量为400mg/L絮凝剂队M投加量为10mg/L条件下,CODQ的处理效果可达到30.o%,BOD/COD由0.19提高到0.39,出水可生化性良好。催化氧化法可作为高浓度焦化废水的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改良的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纺织印染废水。方法:采取预曝气、污泥回流和分级沉淀等措施,CODcr去除率约为95.5%,脱色效果可达到97.1%,最终出水水质达到纺织行业标准(GB4287—92)一级标准的要求。结论:该工艺具有剩余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点,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造纸生产废水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氧化、脱色和絮凝"协同处理方法.探讨了搅拌速度、絮凝反应时间、pH值、药剂用量和温度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下,两性聚丙烯酰胺CAPAM用量6.0g/m3、氧化交联剂PDO用量44.0g/m3、pH=8、搅拌速度80r/min、絮凝时间为10min和静止时间为35m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5.1%和97.68%,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可生化的指标范围.并对处理成本和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
本试验分别采用了芬顿试剂和高锰酸钾联合使用法、高锰酸钙法、高锰酸钠法处理含酚废水,考察了以上3种药品对相对于不同浓度原废水的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含酚废水中CODCr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芬顿试剂和高锰酸钾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CODCr,而且还能降低处理成本。其对CODCr浓度为5000mg/L含酚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12.
焦化废水是一类难生化降解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文章对通过经生化处理后难达标排放的焦化废水,采用混凝Fenton,光催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混凝Fenton 后进行光催化氧化处理大大提高废水COD的去除,去除率超过80%,最终出水COD值约为65mg/L,出水清澈透明,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胡群 《科技风》2012,(1):8+12
对采用活性炭吸附法降低含酚废水中CODcr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因素对CODcr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可达到77.00%。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有机废水浓度高,毒性大,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nton试剂为催化剂,进行了废水的催化氧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pH增大,COD去除率增大,pH为3.0时COD去除率最大;在25℃~40℃间随温度的升高,COD的去除率增大;随着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投加比增大,COD的去除率增大;随着3%zE酸亚铁投加量的增大,COD的去除率增大。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pH为3.0,双氧水与硫酸亚铁12:1,30℃恒温反应时间1h,COD去除率为80.08%。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应用,为屠宰废水处理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在14h,溶解氧3.45mg/L,客积负荷为1.36kgCOD/(m2·d)的条件下,出水COD和NH4-N去除率已经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水产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两级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水产加工废水的工程实例。竣工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在进水COD为890~1300mg/L的条件下,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1.2%,处理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微波诱导催化剂Fe2O3/Al2O3处理有机废水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诱导氧化工艺(MIOP),以Fe2O3/Al2O3 为催化剂处理模拟废水及实际废水,考察了催化剂降解有机废水的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微波功率900W、辐射时间5min、催化剂用量2g/L的条件下,处理不同的模拟废水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对实际废水的处理表明,在MIOP工艺条件下催化剂可去除50%的COD及80%的色度,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某啤酒生产企业根据啤酒生产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选择了“UASB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二级处理工艺。UASB厌氧处理工艺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减轻了后续好氧处理工艺的处理压力,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5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普光气田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复配+微波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复合法工艺处理压裂返排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后废水COD能够达到GB8978-1996《综合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为油气田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和处置开拓了新方法、新思路,夯实了该类废水处理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二氧化氯/活性炭工艺来处理含有5mg/1锰离予饮用水.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对含有高浓度锰离子的饮用水有十分理想的处理效果,比单一二氧化氯处理的效率高出了19%;在活性炭投加量为3mg/1、预氧化的时间为20min、活性炭的目数为80目、二氧化氯的投加量为10mg/1时锰离子的去除率为99%.且经过回用的活性炭对锰离子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