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缺位的背景及原因,进而指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要性。其次指出了建立和完善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最后提出建立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教集团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教集团利益相关者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牵头学校、成员学校与企业.职教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包括三个部分,牵头学校的利益诉求、成员学校的利益诉求与企业的利益诉求.职教集团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机构,职教集团的发展战略应当整合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与"各自利益".因此,要在牵头学校、成员学校和企业等部门间建立利益整合机制,使这种合作关系得以制度化.利益整合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职教集团在运作过程中应该主动邀请其利益相关者参与职教集团决策;另一方面,对于职教集团的利益相关者来讲,他们要向职教集团主动诉求其优势和需要,促使职教集团能够更加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不仅成为了高校的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而且还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多元化现状的基础上,应针对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的特点和形式,提出更好地完善大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组织建设、法规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该借鉴世界上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师、学生、管理者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学质量保障的期望和价值诉求不尽相同。在教学质量保障活动中,各利益主体间存在权力失衡现象。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提高教学质量保障的效力,应当建立主体多元的合作机制,建立教师发展机制,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和对管理者的约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和谐校园语境下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高校的和谐稳定,就必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畅通高校学生的利益诉求表达,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从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分析入手,搞清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的内涵和形式,在对现状进行缺陷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包括更新工作模式、构筑参与平台、畅通表达渠道、健全反馈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高校的和谐稳定,就必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畅通高校学生的利益诉求表达,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要从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分析入手,搞清高校学生利益诉求的内涵和形式,在对现状进行缺陷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包括更新工作模式、构筑参与平台、畅通表达渠道、健全反馈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秋 《文教资料》2009,(31):177-17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利益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大学主体的学生诉求表达也日益强烈。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内容.并对构建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诉求表达机制的三个层次,即意识的培养、途径的拓宽和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课外补习缘何屡禁不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益的驱动,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是这一现象的利益诉求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禁补令"屡遭挫败是由于经济利益和教育利益之间、教育主管部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存在着冲突。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治理中小学课外补习、保障教育的价值诉求。加大政府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通过审议进行课程与教学管理,创设以生为本的课程结构和评价机制;通过教育政策的价值引导,优化各利益相关者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多种利益的交织体,和谐班级的创建有赖于其利益实现机制的成功构建,和谐班级的利益实现机制包括利益价值导向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监督约束机制、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利益共享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本文借鉴北京城市学院的成功做法,在阐述高校师生利益诉求机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健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利益诉求机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健全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师生利益诉求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徐海英 《学周刊C版》2024,(6):164-166
在当前新课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成了教育工作开展所关注的焦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也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来说,农村教师在教科研能力方面较为欠缺,同时部分教师受限于所在学校的规模、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力量较为薄弱,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农村学校开展合作教研,既能够弥补农村教师个体能力存在的不足,还能够发挥团队的合力,从而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呈现出单一地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普通学校流向重点学校的趋势。造成单向流动的原因涉及经济、教师个人、学校、制度四个因素。要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需要在经济层面要增加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在教师层面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学校层面要完善评价机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制度层面要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改善教师激励补偿机制,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张杨乐 《文教资料》2013,(18):137-13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他们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学校领导应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利益诉求,设立相关机构,为学生提供表达诉求的平台,保证大学生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实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作为农村教育主体力量的农村教师是如何体认这一改革的呢?对农村教师专业自我水平的评价无疑是评估这一改革举措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如皋市45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我现状的调查,发现了其中的成绩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学校组织氛围、强化专业引领、加强职业信念教育、激励教师的工作动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持续、规模化地向城市流动,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师流动问题主要源于"城市中心"教育制度、农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家庭为本的文化传统、农村学校管理滞后和农村生源流失。因此,提出建立和健全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教育制度,提升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加强农村学校管理、完善城乡教师流动制度和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破解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3省12县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向城镇地区流动。统计分析表明,工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对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学校到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将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不合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乡社会急剧变迁,农村教师生存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为深度了解农村教师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全面地调查农村教师的自然与人为生存环境成为当务之急。调查显示,农村教师所处环境中,社会、政策、学校、家庭四个方面相对恶化。这四方面因素彼此关联,在其合力的消极影响下,农村教育发展严重受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农村人口空心化加剧使得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农业文明的失落使得许多农村教师失去生存之根;农村教师利益诉求受阻使得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加剧。  相似文献   

19.
在职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方面存在培训方案制定缺少利益主体、培训内容缺少现实需求分析等问题。为农村学校或教师参与培训方案制定创造条件、开展农村教师的行动研究、设计合理的农村教师在职培训方案等策略,对提升农村教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具体利益矛盾对抗和激化的表现.由于基层政府服务理念滞后,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短缺,农民用体制外维权方式表达经济利益诉求,并把矛头指向基层政府.只有适当下移行政管理权力重心,减轻基层政府行政压力,树立服务理念,强化对话意识,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在平等、法治的轨道内解决具体利益矛盾,才能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