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强调:“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有位哲人也曾这样说过:一位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怎样教。可见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教育激励理论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教必善喻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成功的原因),又知教之所·由··废(失败的原因),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指教学),喻·(晓喻,含引导启发之意)也。道·(同“导”,引导)而弗牵·(拖、拉),强·(激励、劝勉)而弗抑·(压制),开·(启,开发)而弗达·(通达)。道而弗牵则和·(师生融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专著《学记》云:“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这是说掌握教育兴废的原因,是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怎样来弄清这个原因呢?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即兴  相似文献   

4.
孙显军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汉书·景帝纪》载中元五年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韩愈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即此而言,古代中国从来不缺师资——上自帝王师,中及经师、人师,下至塾师、一字师,朝朝代代,在在处处,学高为师范、行足为师法者比比。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成才都是与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教师工作的能力和成效是要靠实践来检验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于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札记·学记》)也就是说,只有能通过实践认识教育兴衰的人才有资格当教师。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使命有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  相似文献   

6.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升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应是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学记》提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之也”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对于每  相似文献   

7.
<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梁启超赞誉顾炎武"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众所周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能成为"人师",是对一位教育者至高无上的评价。班主任如何为学生做榜样?在我看来,就是要力争成为"人师"。《礼记·学记》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教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教了一辈子书,也没弄明白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好的教育,应当教给孩子四样东西,或者也可以说,人师应当在四个方面为学生做榜样。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是现代学校教育中最常见、最棘手而又迫切需要预防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制止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一、面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应以预防为前提(一)提高对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认识课堂不良行为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课堂不良行为大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里的问题学生,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要做  相似文献   

9.
做个好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我们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如何做到“更好”呢?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师的功能和职责角度看,老师就是要给学生传授学业、启迪智慧、解答难题,韩愈的概括无疑是至理名言,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文化基础和教育科学知识。《学记》早就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教师的道德素质体现在教学的点点滴滴。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  相似文献   

10.
《学记》用“三王四代唯其师”的史实告诫人们“择师不可不慎”。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择师,《学记》为我们提出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等四个基本观点,这对我们今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展示会不久前在川北南充市结束了(以下简称展示会),笔者作为一名观摩者、学习者,充分感受到青年一代园丁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可贵追求,整个展示会展现了四川省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兴奋之余,笔者也有感于展示会中种种瑕疵,故成此文。《礼记·学记》云:“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人民教师的第一要务,在于为师先做人,要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高尚、师德高尚的人。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做人,却往往忘记自己该怎么做。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科源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活科学。本文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三个方面阐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内省或其它方式对自己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既可以发现教师"教"的问题,又可以发现学生"学"的问题。在教学中,既要调整教的内容和方法,又要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及训练的难易程度。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心智水平,笔者将英语反思性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一、课前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主要指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影响教  相似文献   

14.
在《孟子·尽心》篇有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段话告诉我们,孟子所说的"第三乐"是君子传道、育人所获得的快乐,即能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从而使君子之道遍传天下、造福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一个神圣而又幸福的职业。教师的教学幸福,首先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其次是一种精神享  相似文献   

15.
施昌曙 《考试周刊》2013,(81):38-39
“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教师的最终追求应该是“既好教,又教好”。“既好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操作;“又教好”指的是教学的效果最好。本文从如何为教学找到一个好的“药引”,即切入角度入手,试图解决上述“既好教,又教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育科研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广大教师,应立足学科教学,积极从事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7.
儒墨作为两大教育学派,在教育思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总体来看,儒家突出"乐学",墨家强调"强教"。在教学方法上,儒家注重启发式教学,而墨家则注重注入式教学。二者的差异最终是由他们各自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儒家认为教育是"为己",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墨家则认为教育是"为义",培养目标是兼士。"乐学"与"强教"具有各自的价值,只有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园 《宁夏教育》2005,(9):64-65
“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能有几次搏”.“子规半夜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这是宁夏农垦教学研究室主任王鑫波的个性写真。正是这种鲜明的个性,使他在8年的教讲室主任的工作实践中务实、苦干、探索、求真.走出了一条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之路。一所不经人眼的小小教研室弘重.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在"中小学教学"这个层面上,人们对"教什么与学什么"的认知还不能统一,看似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实则是盲人摸象,各立山头.因为在"什么"问题上人们常常是"自言其话,各树旗帜,概念纷纭",即使是一篇课文也会出现"一千个教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现象,更何况是评课呢? 一、什么是教 "教"是"教师"的教."教师"由"教"与"师"构成."教"是动词,有"指导、训诲、传授、发现"等意思."师"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作为动词有"效法、榜样"的意思.教师的教应该属于主动之教.  相似文献   

20.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教学思想,提高"用教材教"的实效,可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如更换教材例题、改变呈现方式等,使"教材"更加优化,切合学生学情,符合教学需要,为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教学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