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派文艺思潮与社会主义美学原则之间,是隔着铁幕呢,还是连着桥梁?——应当说,铁幕有之,桥梁亦有之。二者并施,各有其用,也各有其益。在这方面,不能搞绝对化,不能搞“一刀切”。 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都应当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会丧失其进步的特点。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文艺,就是这样。它应当奉行“开放体系”,应当实行“创作方法多元论”,应当张开怀抱,热烈欢迎一切有益于自已的文艺思潮、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以使自己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它也必须坚持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的美学思想和创作原则,坚持民族化特点和革命性传统,给人以思想滋养,精神鼓舞和艺术享受,从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不即不离”说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命题,它的美学意蕴是非常丰富的,它涉及文艺形象的审美特征、文艺创作的审美规律和文艺鉴赏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艺术生产和消费理论学说告诉我们,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具有本质上的直接同一性。文艺接受作为艺术消费,实质上是作为艺术生产的文艺创作的再创造。在这方面,西方接受美学等美学文艺学理论,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更为具体而透彻地理解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提供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接受美学等现代西方美学文艺学理论关于文艺接受主体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严重缺憾,需要我们用马克思艺术消费理论加以矫正,从而恰如其分地认定文艺接受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及其在接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文坛出现了一股文艺思潮,认为文艺是个人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表现精神活动中的潜意识,下意识;否定文艺与生活的联系,文艺为人民服务和艺术家对人民的职责以及文艺思想内容的意义及其对形式的作用,主张“纯形式”等等。其核心即“自我表现。”这就是所谓“新的美学原则”。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实际上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在中国的变种。西方现代派文艺观,包括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抽象派以及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都主张艺术脱离现实生活转向主观、否定艺术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消费时代的到来,文艺在逐渐融入大众文化,现代生活日渐审美化和审美的日渐生活化,使文艺创作的神圣性受到消解。原本确定而清晰“雅”与“俗”的这对美学范畴正变得疑惑和模糊,经典的逻辑背景不断被命意裂变所抽空。文艺创作失去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神圣地位;儒家美学在审美追求方面,强调乐而不淫、求仁得仁、文质彬彬、克己复礼,温柔敦厚;人生审美态度方面,推崇并倾慕于“雅”,追求温文尔雅;道人品操守与审美创作则标举雅正、正统和雅致而鄙弃淫俗、浅俗和粗俗。所有这些,都是当下重建文艺美学可资我们揭示、去蔽,并加以重新解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文艺是带着明确的功利性诞生和繁衍的.“文艺”冠以“社会主义”,其功利性就更毋庸置疑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一切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本来是常识性的问题,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据说是“新崛起的美学原则”,在文艺的功利性和由此而派生的文艺表现什么、怎样表现等问题上,表现出一种“对权威和传统挑战甚至亵渎的勇气”,提出了与社会主义文艺根本原则背道而驰的艺术主张,还博得了一些人的叫好,这就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发点议论了.  相似文献   

7.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充分尊重艺术规律,不但敢于“文以载道”,而且善于“文以载道”,按照“文道统一”原则,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任何文艺作品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念或情感。“文以载道”实乃必然。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可以而且应该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工作者应大胆抛弃对“文以载道”的顾虑 ,走出对文艺社会作用认识的误区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坚持深入生活 ,深入群众 ,充分尊重艺术规律 ,不但敢于“文以载道” ,而且善于“文以载道” ,按照“文道统一”原则 ,创作出既有高度思想性又有高尚艺术性的精品佳作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股强大的文学创作的潮流,从它诞生之日起,一直延续到现在,滚滚滔滔,汹涌澎湃,显示出永保其美妙青春的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然而,近几年来,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我国某些文艺工作者却对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提出了种种责难。说什么“国家要现代化,文艺就必须现代派”,“现实主义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代派文艺的出现从根本上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原则”,说什么“冲破现实主义的框框,走西方现代派文艺的道路,才是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如此等等,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艺心理美学思想史上,“气”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如果认真追寻一下中国古代文艺心理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渊源的话,就很容易发现“气”的重要地位。在对于文艺的起源、形成和功用的解释方面,古人一向对“气”非常重视,视之为一切文艺创作发韧的起点和内在动因,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和最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四人帮”在文艺创作理论上,把形象思维当作所谓“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和“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潮的一个认识论基础”进行疯狂攻击,而把“反形象思维论”,作为他们反革命阴谋文艺的认识论基础加以大力宣扬,造成了文艺思想的极大混乱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巨大损失。华主席批准发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形象思维得到解放。正当全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广大革命同志认真学习毛主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我国文艺界出现了—股盲目崇拜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有的报刊发表了宣扬和鼓吹现代派的文章。有的甚至公开鼓吹,我国要搞现代化建设,就必须搞现代派的文艺,走现代派的路。在文艺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些宣扬反理性主义、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美学家和美育实践家。他全面吸收了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提出并论述了美的普遍性和超脱性。对文艺进行中西方比较,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较早的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艺术的起源。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并反复加以论证。他的美学思想,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对中国美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使文艺不做市场的奴隶,不沾染铜臭气?应当祛除文艺创作中的“媚商”习气、“媚娱乐”倾向与“媚众”特性,使文艺创作与商业利益、文艺乐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功能、文艺创作与人民大众之间通过良性的互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亦即通过纯文艺与商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文艺自主原则与经济原则相互平衡的文学场或艺术场;通过溶解性的“乐”之功能与振奋性的“教”之功能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平衡式“快乐”;通过扎根大众与反思大众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平衡而深沉的“爱众”式受众观.通过这一系列平衡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个是无情物,杂文亦然。但杂文不是以抒情为主的散文,它的主要目的是明理。如何认识杂文既蓄情又载理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从我国古代美学理论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中受到启发。 情与理,是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用来考察文艺特征的两个重要概念。情,指文艺创作中所潜孕的感情,一些文艺家另采用的“情性”、“性灵”之类说法,也类似这个意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现实主义的光辉思想,结合我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从文艺的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创作过程以及作家艺术家主观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等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创作原则,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宝库。四十年文艺发展的历史证明,坚持这些基本创作原则,革命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就能得到顺利发展,违背它,就会遭到挫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出现了一个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的崭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纪念《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这些理论,对于坚持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发展的推动力。“骂杀与捧杀”,导致评论萎缩,是文学衰寂的重要原因。文艺评论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论有多种标准。把真、善、美及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标准是比较集中的一种观点,历史分析与美学分析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追求的科学的文艺评论标准。评论者亟需提高思想艺术修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事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文艺批评的“最高的标准”,是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从这一观点出发,他们在给斐·拉萨尔的信中,进一步提出了表现最现代的思想和莎士比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光辉论述,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文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畅同志最近出版的《文艺创作审美谈》一书,收集了作者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四十篇文章.笔者研读之后,深感得益非浅.正象文集自序中开宗明义讲到的,这本书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文艺创作问题.作者在坚持四项基资原则,坚持党的文艺政策的前提下,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察与探索了当代我国一些重要的文艺创作问题,批判了某些文艺观点的资阶级自由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新左派文艺思潮盛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是“新左派”左倾急进社会政治运动在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它不仅对西方的美学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冲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生活。其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是准备阶段,中心在法国,以萨特的思想为指导;2.六十年代前期.是形成——高潮阶段,中心在联邦德国,以阿多尔诺的思想为指导;3.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是高潮——衰落阶段,中心在美国,以马尔库塞的思想为指导。本文在阐述其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中,还揭示了“新左派文艺”运动的实质,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及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