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通过对参加 1999~ 2 0 0 0年冬训的我国 2 6名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冬训前后体能和基本技术测试和技评结果的分析 ,揭示了参加冬训运动员的体能和基本技术现状 ,以及成绩变化 ,并将运动员部分体能测验结果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制定的体能测试标准相对比 ,提出了对今后冬训工作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参加1999年和2000年冬训的我国优秀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和基本技术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参加 1999~ 2 0 0 0、2 0 0 0~ 2 0 0 1年冬训的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队 5 8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共 10项指标的测试 ,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 ,制定了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评分表 ,并建立了数据库及计算机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体能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参加 2 0 0 0年 - 2 0 0 1年全国排球联赛的 10支我国优秀女排 10 5名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揭示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体能现状 ,并与往年的体能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我国优秀女排总体体能水平不高 ,特别是冒尖的运动员人数偏少。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体能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参加 1996年、 1999年和 2 0 0 1年我国男排联赛体能测试的运动员的 4项测试达标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与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6m× 16次移动素质成绩三年次基本持平 ;助跑摸高成绩呈下降趋势 ;连续助跑摸高成绩有起伏 ;80 0米跑成绩 2 0 0 1年和 1999年比 1996年比较有大幅下降 ,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体能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2006-2007年我国优秀青年女篮运动员冬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测试、观察、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6-2007年在秦皇岛训练基地集中冬训的优秀青年女篮的体能和基本技术进行测试,了解冬训的效果,为领导决策和各运动队以后的训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冬训期间女篮队员体能和基本技术的整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冬训效果比较显著,达到了集中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测定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 ,对参加 1998- 1999、 1999- 2 0 0 0和 2 0 0 0 - 2 0 0 1年冬训集训的我国优秀青年男篮 198名运动员进行了身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方面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男篮竞技后备人才身高已基本具备亚洲乃至世界强队水平 ;篮球专项身体素质尚待提高 ;篮球基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运动员存在技术粗糙、动作不规范等现象。认为应加大科学化选材力度 ;树立苦练篮球技术基本功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训练并加强系统训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7年初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120名在秦皇岛国家篮球训练基地冬训前、后的下肢力量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我国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现状和本年度冬训的效果.并与2002年、2005年相关成绩进行比较,发现训练中存在教练员、运动员认识不足,训练方法单一,忽视专项力量训练等问题.建议学习先进训练理论,合理安排力量训练,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标枪是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项目,对专项素质与技术的要求很高。本文旨在通过对标枪优秀运动员冬训训练阶段、内容与负荷安排等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为标枪运动员的系统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整个冬训期一般分3个阶段,按照先全面身体素质,后发展专项力量再专项投掷能力的顺序安排训练,负荷量与强度呈递增趋势;冬训期的训练內容以增强力量素质与完善专项技术为主,其他素质练习为辅,冬训期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冬训期的训练手段要丰富,冬训期的训练阶段要清楚划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和技术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女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青年女篮运动员中锋高大,后卫矮小,前锋身高居中,优秀后备女篮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水平高于总体水平;前锋队员体能最好;前锋、中锋和后卫队员体能达标率不高;前锋和后卫队员的防守移动、传接球和运球投篮等技术水平优于中锋;中锋队员的内线突破能力优于前锋和后卫.  相似文献   

11.
以16名辽宁省男子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冬训前后运动员递增负荷力竭测试相关指标和血常规的变化,旨在探讨冬训对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为教练员评价训练效果、完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结果显示:男子游泳运动员冬训后递增负荷力竭测试中最大摄氧量、最大通气量、最大功率、无氧阈功率、最大心率、达到力竭所用时间等有氧能力指标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冬训后血常规测试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与冬训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冬训后运动员1500m自由泳成绩有显著提高。提示游泳运动员冬训后的有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男子赛艇公开级优秀运动员2012年冬训期间生化指标,结合运动员冬训期间赛艇测功仪8km及12km测试结果,进一步评定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水平,通过对所有指标的统计分析,更好的评定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训练效果,找出赛艇冬训期间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优秀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参加1998 年全国青年篮球联赛10 支男、女篮球队、118 名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揭示了我国优秀青年篮球队运动员体能现状,并将体能现状与中国篮球管理中心制定的测试体能标准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测试项目和及格标准的建设性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时期是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的重要时期 ,此时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和训练是我国篮球训练工作中一件十分重要而具有战略意义的长远任务。通过对 2 0 0 3年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运动员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测试等数据统计与分析 ,目的在于发现问题 ,为改进我国少年篮球训练工作提供参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参加四川省幼儿基本体操表演大赛的运动员的体能测试,观测四川省幼儿体操运动员的体质与全国幼儿 的体质差异及四川省2002年与2001年的幼儿体质变化,从中为幼儿基本体操的研究及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速滑运动员一年四大训练周期,最重要的是夏训期(冰期前)和冬训期(冰期)。若两期身体训练抓不上去,肯定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只有不断地超负荷的训练,才能使机体不断的适应,提高运动成绩。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非冰期的体能测试,对冰期训练的体能测试指标及评定,未见报道。而冬训期又是各种大赛繁忙时期,若体能训练不足,将对运动成绩产生很大影响。这样,很难了解运动员各训练周期的训练情况。根据C_Y-bex6000型等速测力仪前期测定结果表明,冰期后肌力总体指标下降明显。这种降低是训练不足还是疲劳所致,至今尚无知晓。本实验目的是在了解不同训练周期对人体机能影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1,(2):69-7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深入分析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并在项群理论基础上,提出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优化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认为,国家队基础体能测试项目偏离专项、测试方式单一以及评分标准过于绝对,不利于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发展和专项成绩的提高。最后,建议以项群理论为基础,强化基础体能测试的测试项目针对性,将测试方式多元化,评分标准引入过程性评价,考虑基础体能测试与专项体能、专项素质的联系,改善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与专项发展的非均衡现状,不断提升基础体能测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神经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参加1988、1990、1991年全国青少年羽毛球冬训的279名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测试及对部分运动员长期追踪测试研究,发现比赛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智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集中程度均优于成绩差的运动员,神经类型与运动年限无关。建议将神经类型作为选材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冠军运动员和10名一级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灵敏素质进行为期6周冬训,并对6项技战术指标进行冬训前、后对比测试分析,结果发现,经过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一般灵敏性和专项灵敏性具有显著提高;大级别运动员灵敏性的提高强于小级别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增强促使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增多;一级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高于健将级运动员,大级别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次数高于小级别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灵敏素质训练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24名国家射箭集训队优秀射箭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引入脑电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运用脑波诱导技术探讨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备战第17届亚运会不同训练阶段中枢机能变化的规律。对24名被试运动员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的脑电实时测试表明:亚运会选拔赛前的3个训练阶段测试中,冬训中期的顶枕区α频段功率值较冬训开始和亚运会选拔赛前2个训练阶段显著降低(P<0.05);冬训中期运动员5-HT水平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DA水平则有所下降(P<0.05);冬训中期及亚运会选拔赛前阶段,被试运动员脑电非线性参数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上述2阶段Lempel-Ziv复杂度均显著低于冬训开始阶段(P<0.05)。对最终参赛的8名运动员脑波诱导训练后脑电测试结果显示:8名参赛运动员综合放松度测试值始终呈上升趋势;脑内DA平均值有所提高,5-HT平均值则出现下降,脑电Lempel-Ziv复杂度平均值上升;8名运动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SAS得分和SCL-90总分在30天的脑波诱导训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1)国家射箭集训队在亚运会选拔赛前不同训练阶段中脑电非线性参数的变化与其训练负荷强度及负荷量的变化有关;(2)国家射箭集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在亚运会选拔赛前的变化最为明显;(3)脑波诱导训练在改善备战亚运会的8名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大脑中枢机能与大脑高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