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刊》 2000年第 5期,发表了孙喜亭先生的文章《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 ?》,孙先生是针对“当前有一种德育立论,主张应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上全面否弃、拒斥灌输”而发的。我同意孙先生的德育不可能完全拒斥任何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因为没有继承 (灌输 ),就没有进化。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   一关于“灌输”的界定   孙先生说:“这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为灌输,即所谓‘输入’社会意识内化于主体”,“灌输就是对人晓之以理,就是传播与传授…  相似文献   

2.
道德灌输的认知心理学释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灌输的概念厘定,在中外教育思想中有着范畴和语义理解上的差异。内容和方法范畴内的灌输,“传递“输送”意义上的灌输理解似乎更符合中国的本土特色。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类型、学习观和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为基本道德知识传递和输送中的灌输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否定和拒斥一切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灌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提倡创新、自由的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启发式教育、理解教育、生命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起“,灌输”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然而,中国的教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探索这一问题,无论是对德育还是智育,无疑都是十分严肃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灌输”教育的内涵及本质中国的“灌输主义”教学观直接缘于列宁“: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灌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提倡创新、自由的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启发式教育、理解教育、生命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起,“灌输”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然而,中国的教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探索这一问题,无论是对德育还是智育,无疑都是十分严肃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切科学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都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深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科学一旦产生 ,后人若再认识某一特定对象 ,就无需再走人类认识该事物的历史道路。人们只要通过传递、学习的途径 ,就可以掌握它。这个文化传递过程 ,其实就是“灌输”对于“灌输”,我认为不应该采取排斥的态度 ,特别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灌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灌输”的教育属性  “教”在《说文解字》中释为“上所施 ,下所效也”。所谓“施教”就是教育者要按照一定的目的 ,选择一定的内容 ,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 ,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活动都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活动;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在灌输的目的、灌输的内容上有重大差别.因此,反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灌输活动的观点及做法,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理直气壮地向人们灌输科学的理论、观念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与现代进程的实践证明,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仍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仍然需要运用和发展"灌输"理论。本文全面解读了"灌输"理论,并探讨了这一理论与制度育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对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这块主阵地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我们往往把知识当作僵死的教条,硬性"灌输",而忽略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人的情感、意志;把本来蕴含着科学真理、饱含着深刻的社会探索和人文关怀的理论体系蜕变为应付考试的条条框框;把传播真理、培养信念蜕变为硬性的"推销",无视教师的人格精神引导的关键作用.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和声誉,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和探索.笔者借此提出几点拙见,愿与广大同行学者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灌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08,(6):17-19
在教育中,灌输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部分反对、部分赞成者亦有之;究竟何谓"灌输"?它有什么危害?如何改造和克服?怎样实现对灌输的拒斥和否弃?这都需要在理论上予以阐释。灌输按其字面意义是浇灌、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对“灌输论”最有力的质疑是“不道德论”。“不道德论”的立论是“无灌输道德教育”,“国家对道德中立”和“教育中立”是其理论支柱,是代表着自由主义立场的教育思想。面对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对“灌输论”的质疑,任何语义上的辨析都是徒劳的,因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因此,任何对“灌输论”立场的退缩,都是在向自由主义教育靠拢,同时也就是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点的坚持。  相似文献   

11.
"灌输"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原理,是由革命导师创立、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灌输"条件的变化,"教条论""无用论""过时论"等质疑声不绝于耳,使"灌输"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准确解读其内涵,科学认识其时代价值,根据变化了的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重塑"灌输"时代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列宁“灌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列宁“灌输”思想的全面考量可知,列宁的“灌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其出发点和目标指向上看完全是一个政治启蒙和主义信仰的问题。对这一思想持否定态度的学者是没有注意到列宁所倡导的“灌输”与西方教育哲学家所反对的“灌输”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注意到我国德育与西方德育在概念上的区别,因而在学术研究上犯了一个“指鹿为马”的错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列宁的这一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灌输”与灌输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许多学者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之所以对"灌输"理论产生质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等同于灌输式教育方式,没能搞清楚什么是"灌输","灌输"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区分它与灌输式教育。由于对"灌输"的认识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从"灌输"这一基础理论出发,纠正对"灌输"的错误认识,并对"灌输"和灌输式教育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原则的建设性思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达到这一根本目的,我认为在人才观上必须有一个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继承前人知识为特征。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称之为“继承型人才”,这种人才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学习上把头脑当作“容器”、“仓库”,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习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发挥"灌输论"的传统优势,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高校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创新,增强其实效性。在思路上,坚持灌输与双向互动交流的原则;在内容上,立足人文关怀,关注个体价值;在方法上,运用心灵沟通和思想互感的方法;在形式上,积极运用多元化的隐性形式;在途径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16.
"灌输"与"灌输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在目的和结果上,都相差极大。厘清两个概念的差异,对于科学地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顺利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1989年第10期发表的韩向前同志《 “灌输原理”质疑》一文(下文简称《质疑》),认为列宁在《怎么办?》提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论断,“不能代表列宁的……一贯思想”;认为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都“一贯反对‘灌输’”,而人们“把它视为……普遍适用的一条马克思主义‘原理’,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理论依据’”,是“对革命导师基本思想的严重歪曲”。他还说,“奉行这一‘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初期,本学科就取得一个共识,这就是把列宁提出的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是在后来,许多教材和专著中出现了不再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倾向.列宁提出的灌输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长期有效的纲领性文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深刻理解和坚守以灌输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归纳为意识形态的教化和灌输,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顾寅春 《考试周刊》2014,(22):74-74
<正>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性思想和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数学教育思想方法的研究成果主要都集中在初高中阶段,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解题思路研究成果甚少。长期以来,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是传授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解题思想方法的提高。意识到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后,苏教版教材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开始讲求由"法"破"题",即重视学生对解题思路的重视,通过传授正确的数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解题,而不是单纯的"授之以鱼"。"假设思想"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其核心问题,还是在传道的前提下,传授知识问题。但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的传入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这种能力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目的全在于应用。传授的知识再多,获得的知识再多,用不上或不会用,那么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