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来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中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莎翁笔下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的,人物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来都不是由某一种品格、观念构成的单一体,所以普希金曾经把夏洛克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进行对比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  相似文献   

2.
陈梦飞 《金秋科苑》2008,(8):212-212
莎士比来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中成功的塑造了夏洛克这一艺术典型,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莎翁笔下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的,人物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从来都不是由某一种品格、观念构成的单一体,所以普希金曾经把夏洛克和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进行对比说:“莎士比亚创造的人物,不象莫里哀的那样,是某一种热情或某一种恶行的典型,而是活生生的,  相似文献   

3.
易施言 《科教文汇》2012,(29):138-139,147
戏剧文献翻译是艺术专题文献翻译的一个领域。戏剧语篇以对话为主,具有很强的口语特征,因此其翻译策略不同于普通文学翻译。莎剧对西方戏剧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而朱生豪作为中国译莎第一人,其戏剧文献翻译特点值得探讨和借鉴,本文将以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经典译作为案例,探讨朱生豪先生莎剧翻译的特,氦以及其对戏剧文献翻译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6.
李群群 《百科知识》2022,(24):17-18+23
<正>《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英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创造的一部戏剧,将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结合起来,以乐观的态度和语气讽刺了英国社会的现状,也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之作。莎士比亚对《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进行了生动而个性化的刻画。  相似文献   

7.
林欣达 《科教文汇》2007,(11Z):182-182
本文以会话含义理论中语言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为基础,对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分析,使我们用科学的手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麦克白》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剧情的发展以及莎士比亚精湛的语言技艺。  相似文献   

8.
蒋慧成 《科教文汇》2011,(20):65-66
《一报还一报》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之一。尽管是一部皆大欢喜的喜剧.但它属于莎士比亚创作中期的作品。它抛却了前期作品中那种肤浅的乐观精神,包含了隐藏的悲剧因素,尽管这种因素被喜剧的结局所掩盖.然而正是这些因素蕴含了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9.
肖丽 《科教文汇》2012,(7):74-75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通过《麦克白》,莎士比亚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并且希望能用自己心目中的人文主义来惩恶扬善,鼓励人们从善如流。但是,在这部戏剧里的"恶人"麦克白,也仅仅是丑恶社会的受害者。那么,这个"恶人"的失败能不能称之为悲剧呢?麦克白能不能被称为悲剧英雄呢?  相似文献   

10.
赵佳美 《科教文汇》2008,(2):160-160
本文分析了莎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李尔王》中丑角的类型,探讨别人对丑角的评价和态度与丑角对自身价值的阐释,以及丑角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说明只要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就算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丑,只要拥有了内心的快乐和富足,就拥有最美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1.
盛琳 《科教文汇》2009,(36):247-248,271
宦海沉浮、人生起落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不时透露出来的一种无奈、苍凉但又无法避免的必然规律。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始终无法超越自身的弱点并最终作茧自缚、自食其果。解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本意。他除了记述历史,更是解构人性,警示人们更为中庸地看待功名利禄、成败得失。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亨利八世》中的情节,阐释莎士比亚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莎剧《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李尔王》中丑角的类型,探讨别人对丑角的评价和态度与丑角对自身价值的阐释,以及丑角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说明只要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就算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丑,只要拥有了内心的快乐和富足,就拥有最美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13.
张松林 《科教文汇》2008,(35):249-250
作者认为莎士比亚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其作品《一报还一报》体现出了《圣经》中罪与宽恕的主题。而这种紧密的联系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从道德的角度思考与探索人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果莎士比亚今天还在百老汇或伦敦西区工作,他要费很多时间跟律师打交道。这位诗人将Arthur Brooke的诗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史》改编成了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诗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史》又是布鲁克根据Pierre Boaistuaur的各种意大利故事的法文译本写出的。  相似文献   

15.
南洋,荒岛上。苏洁和何祥扶起昏迷的曼莎。苏洁焦急地喊:“曼莎!曼莎!”何祥急切地喊:“曼莎!曼莎!”曼莎艰难地睁开双眼。苏洁发现曼莎的伤口,大吃一惊:“曼莎,你受伤了!”苏洁撕下外衣一角,给曼莎包扎伤口。苏洁、何祥和曼莎又饥又渴,苏洁和何祥将剩下的半瓶矿泉水给曼莎喝,曼莎不愿喝,比划着手势,向何祥要来笔记本电脑,曼莎在键盘上敲打着,屏幕上显示:“我不行了,留给您们喝,您们要活下来,回到中国……”苏洁和何祥强制曼莎喝,曼莎坚持不喝。何祥的网机响,何祥用笔记本电脑上网,苏明在屏幕上出现。何祥惊喜地:“苏明!”苏洁激动地:“哥!…  相似文献   

16.
杜蓉  马驰 《科教文汇》2009,(26):239-239
本文试从文学评论的另一角度评析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剧目中女主人公麦克白夫人的性格特征,从而在更深层面展示了麦克白夫人的性格特征,令读者再次感受莎翁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商人》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莎士比亚对那个时代威尼斯法律和法律事件独特的理解.剧中蕴含了契约神圣、契约自由、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等法律理念.这些法律理念值得法学研究者从中深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期的作品之一,该剧主要叙述了古罗马骁勇战将——科利奥兰纳斯被自己的城邦放逐后,联合曾经的敌人起而报复,最后却死于故敌之剑的悲剧故事。本文主要结合舍勒在《论悲剧性现象》中关于悲剧性本质的讨论,去发现《科利奥兰纳斯》之所以寓有悲剧性本质而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姚羚羚 《科教文汇》2013,(23):61-62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二者虽然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描绘了惊世骇俗的爱情,讲述了一对年轻人相识相爱,最后殉情而死的悲剧故事。本文从人物塑造、社会背景、文化差异、结局构建等几个方面对两部爱情著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西方悲剧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09,(10):64-64
反了,反了 一次元旦庆祝会,我是主持人。其中有个节目是表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一段。其中有个奸臣杀死了国王、皇后。一群人就大叫:“反了,反了。”我当时感叹:他们对话剧还真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