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工程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及国家政治、经济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影响。结合国内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要求的工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工程教育还存在许多有待探究与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差距。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战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质,需要从教育观念与培养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回归工程和实践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工程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全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工程与技术在解决人类需求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和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以及国际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则对工程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广的要求。以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大力培养和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操作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参照现代工程师的国际化标准,找准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存在的主…  相似文献   

3.
阐述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地方高校在办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从办学定位、课程设置、质量保证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地方工科院校应秉承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地方需要的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分析了影响工程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包括对工程教育观念理解狭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具有工程背景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欠合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去工化”现象严重等方面,进而对相关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5.
地方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合作教育自 80年代初引入我国高等教育之后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 ,这一教育和科研合作模式已经日趋成熟 ,深深扎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 ,成为我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为高校的技术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我们也深感到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地方工程院校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一、地方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的育人实践1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工程院校教学实践的显效途径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地方工程院校 ,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各种应用型人才。我们引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教育“手…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相结合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开拓新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由分化到综合的变化为工程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高科技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变,社会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社会实践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南京工程学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主动适应现代工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文明服务,逐步形成并建立起来了富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为开拓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新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类型探讨徐毅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因而,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也应是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结构的合理性,必然要求研究生教育、工程本科教育、工程专科教育应有一定的分工...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跨入新世纪之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从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模式和途径,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对我国工程教育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提出了批评。特别是10几年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遭遇重重困难,让人感到失望。因此,正确地认识,及时地沟通包括产学合作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对于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必须重视工程实践能力培…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现代工程的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创新和创造的根本在实践,工程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工程教育只有面向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适应形势,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本文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具体实践,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产学合作培养的内容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多种合作教育方式等方面,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面向物联网的通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方案,通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全面信息化必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前沿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强大动力。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等提出相关的举措,探索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谢朝明 《高教论坛》2013,(11):79-81,99
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宏观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发挥昂贵硬件设备的作用,为国家输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是全国高校发展建设工程训练中心时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5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工程训练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总结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确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却与此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教育规模大但教育质量不符合国际化要求、对工业的贡献率低、偏离了工程教育的中心以及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根据我国工程教育现状,文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发展壮大起来,目标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基层操作性、技能性技术人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级、部级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合作,产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立了适合高职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在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中却较为薄弱。本文简要分析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原因,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探讨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职院校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丰富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产业的兴旺发达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培养既懂市场运作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又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从而积极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法、美、德、俄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致力于将工程教育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视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并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享誉全球.其“卓越”缘由在于:分工明确的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确保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适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培养过程设计使工程本质得以充分体现;制度化、前瞻性认证基准及政策报告规约和引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办学应紧紧围绕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性、高教性的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必须瞄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人才培养同地方经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认为地方院校贵在办学"特色"上。"特色"是一座学校的生命,办出与众不同的学校,走出属于自己开创的路子,学校才能兴旺发达,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必须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地方工科院校可以根据特色原则及最优化原则,从培养目标(纵向)、培养方案(横向)及培养方式(个性化)多个维度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