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300多年前,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大科学家牛顿与发现了哈雷彗星的埃得蒙·哈雷有一段关于占星术的很不客气的对话:哈雷:我不相信占星术!牛顿:而我研究这个问题。哈雷:这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趣事     
原来已经吃过了牛顿,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有一天上午,一位朋友来看望牛顿。当时牛顿正在实验室里工作,便叫朋友在客厅里稍等片刻,可是一直等到中午,还不见牛顿从实验室里出来。朋友已经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了。这时,正好佣人给牛顿送来了午餐,朋友只当是为自己准备的,便毫不客气地将它吃了。过了一会,牛顿兴致勃勃地从实验室走出来,好像一个凯旋而归的战士。“请原谅,让你们久等了!”牛顿一边和朋友说话,一边伸手揭开饭锅。当他看到锅里空空如也,桌上的盘子里放着吃剩的鸡骨头时,便自言自语地说:“嗨,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呢,原…  相似文献   

3.
一项小发明走向市场的步履馨亮(一)在人类的思维中,常常可以看到”英雄所见略同”的现象:你考虑的问题,我正在考虑;我想到的事情,他也同时想到了.例如,在数学发展史上,莱布尼兹和牛顿在不同国度各自进行独立的研究,却同时发表了有关做积分的论文.在文艺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何在许多物理教师都知道,中学生在学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总是爱开一个同样的玩笑:小个子A状告大个子B打他,但是大个子B却拒不认错,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反=-F,我打他等于他打我。”不知牛顿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发表什么高论,反正老师无法再用力学原理作什么解释,只能批评B学生调皮捣蛋,乱用牛顿定律欺负小同学。由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情况作出十分圆满的解释。大家知道鱼是靠摆尾获得反作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行的,观察那些高速运动的鱼类,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徐宽 《科技通报》2001,17(6):35-41
在讨论了新的惯性质量质速关系和引力质量质速关系从而证明了引力质量不等于惯性质量的基础上,将新的结论“引进”到经典的牛顿力学,牛顿理论呈现出了新的活力。这种拓展了的牛顿理论不仅可以采用所谓“经典方法”处理宇观和宏观问题,而且可应用于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6.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7.
搞发明也要站在前人肩上董玉祥牛顿说过:““如果我比笛卡尔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的缘故、”发明,也。可以站在前人发明的肩上去思考。寻找不足一个新的发明问世通常有不足之处,若能从功能、外形、材料、工艺、节能、成本、适应性、使用方便性、环境意...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霍夫曼曾深有感触地说过:“爱因斯坦的方法,虽然以渊博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但在本质上,是美学的,直觉的。我一边同他谈话,一边盯住瞧他,我才懂得科学的性质;只是读他的著作,或者读其他伟大的物理学家或哲学家,科学史家的著作,那是不大可能理解科学性质的。除了他是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外,  相似文献   

9.
真实的牛顿     
曹琪  朱诚益 《科教文汇》2010,(21):205-206
牛顿在近代科学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一般教科书中关于牛顿的介绍都是美化、神话这位科学家,使得牛顿高高在上,没有真实感。文章采用史料翔实,还原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牛顿。并详细介绍了一些重要典故,如:“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巨人”究竟是谁;是谁首先发明了微积分;牛顿究竟是造币厂长还是造币大臣;同时代科学家与牛顿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0.
校园幽默     
, 《知识窗》2012,(12)
最强祈祷没几天就要考试了,小明默默地在纸上开始写日记:“孔予啊,保佑我的语文吧!祖冲之啊,保佑我的教学吧!牛顿啊,保佑我的物理吧!阿伏伽德罗啊,保佑我的化学吧!达尔文啊,保佑我的生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