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14篇小说;《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出版,收11篇小说。鲁迅说过,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来写小说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川鲁迅这两部小说集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题为<中国小说>的演讲,只是她介绍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许多演讲或发表的许多文章中的一篇.最近发现她1930年发表在<金陵光>上的英文论文"中国早期小说的起源"以及她在北京华文学校作演讲和生活两个月的情况的有关资料.中美三所与赛珍珠有关的大学拟联合出版这些材料.  相似文献   

4.
马尔罗的《西方的诱惑》揭示了不同系统的东西方文明共同承受着价值危机的考验,都面临着生存的荒诞。《征服者》和《人的命运》以中国革命为题材,描写人类境遇,突出异国情调。他作品中的中国革命不是中国实际的真实的革命,只不过是他表现异国情调的背景。马尔罗借中国革命表达了20世纪一代人试图走出荒诞、走出危机的尝试与努力,他所塑造的中国"革命者"只不过是他思想的具体化身。这两部小说不能被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革命小说,它们只不过是马尔罗借中国舞台来演绎他自己所理解的人类境遇之作。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继承了鲁迅小说的传统,也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贾平凹具有强烈的世俗关怀精神,对中国古典文学具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小说创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汉学研究在全球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有关论文还是专著,都找不到以描写中国而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名字。本文试图就中国小说评论这一微观角度,简论一番赛珍珠在国际汉学中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以弥补这一空缺。笔者认为赛氏对中国小说的评论与国外汉学家相比较,显示出一些新的突破.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不局限于翻译与介绍;不单纯模仿中国小说创作手法;不简单依据与固守中国原有理论;对中国小说理论有焕然一新的阐释与概括。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书华从江西来到南京,跟随我学习中国古代小说,虽说他学位论文的对象是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但是,对《红楼梦》的兴趣在当时已经露出端倪。记得毕业实习的时候,他为南京师大中文系九一届讲授的课程就选了《红楼梦》。毕业以后,他到江西一所大学任教,对于《红楼梦》的兴趣更加浓厚,开设《红楼梦》课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纵跨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他的小说具有京派小说的风采神韵,但同时又以其个性独立于现当代小说之林,他笔下的民间世界缤纷多彩,蕴含丰厚,既天然纯朴,又混沌愚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又有作家灵性的文笔之美。“中国现代作家群体中,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1934年,小说以湘西边境的小城茶峒及附近山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船摆渡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当地船总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3.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于1992年出版,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关于乡土小说的第一部著作。他以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定义进行了阈定,指出了乡土小说只有在现代文明和城市的对照下才能显现出来,提出了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三画四彩"。丁帆是一位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常站在批判、解构的立场上来对待他的批评对象,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学者,因此,对乡土小说的评价自然处处也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文化视角切人,探讨“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莳的文化选择。徐莳的小说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又蕴涵了现代西方的哲学思考与艺术技巧,两者的完美融合使徐莳的“浪漫传奇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可以认为,他的创作成功实现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通俗与高雅的高度融合,获得了独特的文化意蕴与现代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自原始神话至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出现,有一个为时不短的历史空白。此间文献记载的有关“小说”的言论,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艺术;羼杂于子史中的带有故事性的材料,概非作为小说的中国神话之“流”或后世中国小说之“源”。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不是沿经史子集而是沿着民间口头创作的线索向后世小说发展的。魏晋志怪小说对中国神话的继承,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隐性源流关系,其动力出自人类自童年时代养成的“彼此谈论故事”的天性和潜藏于人类深层意识中的原始意象。使学界认可这个全新的结构,是如何撰写中国小说史和研究中国小说观念、小说文体发展、演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1)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改变了“小道”之说,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2)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诫”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3)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4)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有联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中国小说的演进作出了系统的梳理,从对古典小说的评述中体现了他的小说观,即推崇魏晋小说的简洁淡雅,在讽刺手法上重视婉曲的风格,强调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杜国进 《学语文》2006,(3):16-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树起了一块里程碑。其里程碑的意义源于小说对国民弱点的揭示和强烈的反封建的意识,当然也包括他那纯熟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现实主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这里,我想谈谈鲁迅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自觉地从中国传统小说中汲取营养的小说家。她非常推崇传统世情小说,自述《金瓶梅》与《红楼梦》"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红楼梦》";还说"《醒世姻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