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搞业余通讯报道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向各级新闻单位投稿158篇,被采用102篇。有业余通讯员问我有什么诀窍?我的窍门儿有三: 一熟悉报刊,选准栏目。每家报刊根据宣传的需要,常常开辟一些固定或临时性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读者来信”;《新闻与写作》的“当好通讯员浅谈”;北京《支部生活》的“读者论坛”等。各种栏目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选稿标准。通讯员,如果善于研究不同报刊的不同栏目,针对栏目写稿件,要比“天女散花”投稿件命中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2.
“盘点”去年刊稿的数量,令自己也惊讶:在省、市以上新闻单位刊稿138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21篇。分别被《人民铁道》评为百佳通讯员,被《中国企业报》、《经济早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被江苏《党的生活》杂志聘为特约评刊员。你要我对投稿“招数”实话实说,那就是要树立通讯员投稿的“负责观”。对事实负责。这是对通讯员最重  相似文献   

3.
通讯员手记     
对准目标“狠射门”我是个通讯员,也是个业余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些稿件被省内外报刊先后刊用,别人问我有啥门道,我说:“对准目标狠射门。”投稿和射门一样,要有不甘失败的决心和信心。记得我刚开始给一家报纸副刊写稿,寄一篇退一篇,寄两篇退两篇。不知是我的决心感动了编辑,还  相似文献   

4.
我不时给上海的城市导报投稿,深深感到这家报社待我们这些通讯员可够真诚的。首先,凡有稿件被采用,样报一次不漏地寄给作者,而且稿费也不会姗姗来迟。我写的一篇不到200字的小稿子去年10月21日该报首版“信息集纳”专栏刊用,黄准  相似文献   

5.
投稿的窍门     
投稿的窍门吴正荣我当通讯员已18年了,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采用稿件2500多件。其中,被国家级、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刊播1000余篇,其中,130多篇(次)获奖。为什么我投稿“命中率”较高?一是按“口味做饭”。广播与电视,报纸与刊物,同是新...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是我任《群众日报》通讯员并在该报“庆祝国庆一周年”笔谈会上发表第一篇“处女作”50周年。这一篇文章发表后,写作便势不可挡,接二连三的消息、通讯和短文陆续发表。它鼓舞自己前进,指引自己攀登。刚解放初,我在渭南瑞泉中学高中上学时,被报社发展为通讯员,颁发了米黄色的通讯员证,还给发来每期的《通讯往来》,指导通讯员不断学习提高。“国庆笔谈会”这篇处女作,就是自己投稿好多篇后才被选上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届国庆节,《群众日报》在报上举办“国庆笔谈会”,提出5个问题让读者、通讯员参加。我参…  相似文献   

7.
我长期在林区工作,是个写稿已40年的老通讯员。近几年来,在我们通讯员中给报纸、刊物、电台写稿的人越来越少了。最近我对本地和外地的一些通讯员做了调查,发现不少人很苦恼。苦恼什么呢? 比较普遍的是感到写的稿子常常不被新闻单位重视。满腔热情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稿子,寄出去大多石沉大海,很少有回音。有位通讯员一连给一家报纸写了10多篇稿子,每次都附上一封信,请编辑老师在百忙中给予指导。稿子一篇未发,“老师”也一字不回。后来他想出个办法,投稿时除再三恳求编辑指导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九八二年落榜回乡的初中生,也是业余通讯员。去年我开始订阅《新闻通讯》。每当《新闻通讯》一到,我总是仔细阅读爱不释手,从中吸取政治营养和新闻写作知识。去年,我向县广播站投稿一百六十三篇,被采用了一百三十九篇,荣获了县、区镇广播站“特等奖”。去年我同别人合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几年前开始给报纸、电台投稿,往往稿子寄出后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些看笑话的人挖苦我:“没那本事,别逞那能”。但我并不气馁,仍坚持每星期写一二篇稿子。有辛劳就有收获。从去年五月到十一月,我陆续在报刊上发稿十一篇,其中六篇发在省级报刊上,从而填补了我们乡新闻报道工作的空白。我也被乡里聘为乡通讯组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搞新闻报道的常把写批评稿件形象地称作“揭烂疤疤”。从1985年1月至1986年5月,在教学之余,我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被采用了311篇,其中揭“烂疤疤”的就有83篇。写批评稿难,业余通讯员写更难。弄不好,还会给工作带来麻烦。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认为写批评稿至少要注意四点: 一、出以公心。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始终坚持原则,不以个人好恶行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我所采写的83篇批评稿件,被批评者没有一个与我有“私仇”,反而有好些是我的同学同事、亲  相似文献   

11.
我们随州车务段三十余名通讯员,人人都有一位“良师益友”——《新闻通讯》。去年,我们段开展智力投资,为该段的通讯员每人订了一份《新闻通讯》。据统计,截止12月底,全段通讯员共投稿280篇,在全国十一家报刊、杂志、电台上刊用131篇,其中被铁路报刊采用80余篇,比1985年增加了38篇,在《中原铁道》  相似文献   

12.
河南油田油建公司建立和运用综合激励机制,调动了积极性。三年来,新闻报道工作年年上台阶,被评为油田新闻报道模范单位。综合激励是: 目标激励。日标能激励人的动机。从公司到每个基层单位及通讯员,每年,每季、每月都有奋斗目标。1990年,全公司稿件被报社、电视台采用的目标为200篇,在目标的激励下,结果被采用403篇,为1989年的3倍。工作价值激励。为了克服一些人的偏见,重视通讯员的劳动价值。他们一方面广泛宣传当“土记者”、拿笔杆子光荣的思想。另一方面把通讯员的工作成绩作为评先、入团入党的条件;给成绩突出者立功记奖,在宣传橱窗里展出他们的照片和事迹;给通讯员建立“成绩档案”,内装他的稿件采用、受奖、培训等情况;对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满15年以上者收入“历史人物传”光荣册。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聋人通讯员,近年来写稿采用率保持在90%以上。我之所以取得较高的采用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看准栏目再投稿”。 “看准栏目再投稿”,就是写出的稿子要选择合适的报刊、合适的栏目投。有些稿件虽然看起来投给某某报刊是合适的,但这些报刊没相关的栏目,或者已用过此类稿子,稿子就可能不被采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6月21日,河南日报《生活周刊》专页上,登出一个“小启”,是为寄稿费而寻找两位作者。我是个农民通讯员,曾多次投稿,虽被采用了几篇,但更多的稿件还是石沉大海。有时.我想,可能是没有熟人的原因吧!读了这则“小启”,我明白了,编辑是认稿不认人的,要  相似文献   

15.
我叫梁宝海,今年19岁,是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乡的新闻干事。我能成为省级报刊的通讯员,登上“模范通讯员”的领奖台,第一个要感激的,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新闻知识》。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稿的。当时,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拚命地干活;晚上,伏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一月下来投稿二、三十篇,谁知却不见采用一个字。为此,我消极、沉闷了。就在我悲伤、绝望的时候,县电台的范立勋老师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当即被其中《得奖新闻采写谈》、《新作评介》、《通讯员与成才》等栏目吸引住了,于是自费订了《新闻知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常卧病榻的荣誉军人。过去在国防施工、救护战友和抢救国家财产过程中,先后6次光荣负伤,成为终身一等残废。由于我基本失去了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部队党委和首长为保证给我以更充足的治疗和休息时间,于1987年5月中旬让我退回原籍。返乡后,我以海迪为榜样,不以功臣自居,重新拿起笔和纸,继续为社会献“残力”,自1982年8月以来,我采写的新闻稿件,先后被省军级以上64家报刊、电台采用873篇,其中有76篇被中央级报刊采用。先后49次被上级领导机关和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被11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还在全国、全省举办的“有奖征文”和“有奖读报知识竞赛”中两次夺魁,荣膺本次大赛的唯一特等奖,两次荣获一等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爬格子少说也有10余年。在这条布满荆棘的小路上,我总是苦苦追求,取得了一些成绩。我的作品已在全国10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共有2600余篇,有些被评为全国、省、地、县“好新闻”,我还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新闻工作者”受表彰奖励40余次。我还被全国近40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在10多年爬格子生活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到了“五勤”和“三准”。 这“五勤”,就是在采写中坚持“腿勤、手勤、口勤、眼勤、脑勤”。这“三准”,就是在投稿中“对象准、栏目准、时间准”。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除了有满腔热忱,还需头脑冷静,多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1984年元月份,我在一些老通讯员的鼓励下,开始向报社电台投稿。稿虽投了不少,但因贪多求快而一无所获。当年二月底,我厂工会为庆祝“三八”节,筹备首届“三八”运动会。我经过细致了解情况后,写了一篇稿件发往省电台,竟然被采用了。尝到甜头后,我结合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写了一个青年农民办商店的稿子,又分别被省电台和贵州日报采  相似文献   

19.
洛阳电话设备厂改变以往奖钱发物的奖励办法,给去年积极写稿的16名骨干通讯员每人奖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期刊物一到,大家争相传阅,按照新闻采写讲座勤练笔,照体会文章中的经验抓新闻。通过一段时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锻炼,通讯员的思想素质和新闻写作技巧均有提高。潘义忠以前投稿“广种薄收”,当他看了刊物上的新闻摄影杂谈后,注意在新闻价值和时效性上下功夫,今年6、7月份就被《洛阳日报》采用3张新闻照片.上半年全厂被9家新闻单位采用篇稿件,  相似文献   

20.
通俗活泼内容丰富编辑同志: 今年我们给五十一名厂业余通讯员订了《新闻通讯》。半年来,通讯员们通过认真阅读贵刊,增长了新闻知识,提高了新闻写作水平。截至六月底,对外投稿共三十一篇,被省、市报刊、电台采用了十三篇,初步打开了我们厂对外宣传的局面。贵刊之所以能被基层通讯员所接受,是因为它办得不落俗套、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无论是论理的还是指导写作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