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浅谈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分析地理教育对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探索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措施之一,环境与人格之间有密切联系,将对环境教育、教育环境与人格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提出环境教育应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环境教育、改善教育环境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3.
企业和企业员工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景。有效的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企业员工和国民环境意识,培养其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从企业、企业员工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及环境教育的认识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往往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却忽视环境的教育作用。本文试图从校园环境的几个方面去探讨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加强环境教育意义重大。讲述了环境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出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保证,环境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以及应重点抓好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往往非常注重课堂教学,却忽视环境的教育作用.本文试图从校园环境的几个方面去探讨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国有着深厚的环境教育传统,其中小学环境教育有着鲜明的特色,在国际环境教育界中取得领先的地位。英国的环境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环境教育融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框架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梅 《科教文汇》2009,(30):107-108
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甚嚣尘上的今天,环境道德教育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还停留在环境教育的初级阶段,止步不前,见效甚微。环境人权和环境道德教育一样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现有的环境道德教育只注重道德规范的灌输,缺乏权利意识教育。尤其学校环境道德教育更应该强调环境人权,这种意识要从早培养。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科学文明的传播者,是否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伦理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应通过强化环境伦理课堂教育,深化环境意识教育,建设“生态化”校园环境,开展环境伦理实践活动,完善环境伦理教育机制等方法和途径来加强大学生环境伦理教育,最终促使大学生环境伦理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也正在积极寻求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契合点,并把它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语文课中隐含着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为语文课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会计环境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教育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本文从我国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的影响入手,论述了我国会计教育环境的优化,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本文对三峡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当前大学生环境观念较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常识性知识了解较好,但对专业性环境知识掌握不足。而大学生的环境行为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当前在大学里应实施以环保行为为导向的环境教育,编写有针对性的适中读本和材料,并补充强化大三、大四年级的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的形式应确保有针对性、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工程师承担环境伦理责任是现实的呼唤和理论逻辑之必然。为此,向我国工科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工程师环境责任意识的教育问题。培养和加强工程师环境责任意识主要依靠科学的工程师环境伦理教育和在实践中正确的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14.
王秋玉 《内江科技》2008,29(4):76-77
对于环境来说,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必然会引起社会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会发生剧烈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以重视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教育立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我国目前环境教育滞后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环境教育立法亟待完善。日本在《环境教育推进法》等相关立法中,为唤起国民对环保活动价值正当性的自觉、认同与实践的意欲,在立法中确立了关于"社会参与"的激励原则,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值得我国在今后的环境教育立法中加以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环境教育存在学科设置单一、缺乏约束力的现状,本文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内容从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环境专题讲座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培育环境友好型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环境教育对象的非年龄性、社会性、非专业性等特征入手,探索了环境教育的若干心理特征。在环境教育范畴中,体现了环境意识的非我主导性,学习动机的正面性、学习迁移的交叉性,态度与品德的归一性。研究环境教育的心理特征,可以为提高环境教育效能提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丁爱侠 《学会》2017,(2):56-60
我国有9亿农村人口。近年来,农村地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环境科普教育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该文提出了推进农村环境科普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包括以人文精神引领农村环境科普教育,提升农村中小学科普教育水平,促进环境科普教育主体多元化以及利用自媒体作为环保科普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师范生中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对促进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普及及提高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在师范生的环境教育中存在重视不够、教育方式单一、缺乏肥沃土壤等不足。采取树立"大环境"教育观念、丰富环境教育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等措施,有利于真正将师范生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缘起和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诞生以后,国际环境教育则迅速转向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环境教育是追寻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步伐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探索,是中国环境教育发展的过渡阶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是中国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