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开心果姐姐: 您好! 快过年了,我们也放假了。应该说,这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时候,然而,我还是有件不开心的事情。每年春节,我都会收到一些压岁钱。我的烦恼也正是从这些压岁钱开始的。就说去年吧,我收到了一千多元压岁钱,可是,我一分都没拿到,全被妈妈给没收了。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8,(1):9-9
云南省昆明市一家长来信说:又快到新年了,肯定要给孩子压岁钱。我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以往给他的压岁钱都是我们帮他代管,存了银行,可孩子说他的钱要自己来保管了。我们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会不会有问题,请指教。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去年春节期间,我虽然发出去了三千多元的“红包”,但是我的儿子(12周岁)也有不少进账,收到了四千多元。于是,我就动员儿子把这笔钱上交给我,但他只同意交出一半,另一半由他自己支配。我认为,即便是按孩子的想法去做,二千多元钱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小孩子自制力不强,管这么多钱让人很不放心。因此,我坚持要他把压岁钱全部交给我,用于他下学期交学费和书费。儿子很不服气地说“:压岁钱是给我的,你没有权力收走。”请问,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到底归谁,究竟怎么处理才妥当?读者金海川金海川同志:您好,编辑部把您的信转给了我,现在由我为您…  相似文献   

5.
吕海燕 《山东教育》2005,(16):12-12
那天中午,因为下大雨,很多孩子在校买饭。放学时,刘新找到我:“老师,借我一元钱买饭!”看着他着急的样子,克赶快把钱塞到了他的手里。拿着钱,刘新高兴地说:“老师,明天一定还给你!”我记得“一定”这个词,他说得特别重。可是三天过去了,刘新一点也没还钱的意思。我笑着在心里想:这小家伙,借老师的钱还敢不还!  相似文献   

6.
64个小红包     
寒假之后开学的第一天,我刚对学生进行了“压岁钱怎么花”的教育,刘浩同学一张新版的20元压岁钱就在广播操结束后不翼而飞了。看着泪眼汪汪的刘浩,我对全班同学说:“有哪位同学如果拾到了刘浩的20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非常感激。”可是,一上午过去了.没有人说捡到了刘浩的钱。  相似文献   

7.
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见此情形,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一年中,我最期盼的事就是过年。过年时,家中的长辈都会给我压岁钱,可是通常没过几个月,我就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少存款了,那我的压岁钱到哪儿去了呢?我要去一探究竟。“神秘”消失的压岁钱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年收到压岁钱后,爸爸总会突然出现,笑嘻嘻地说“:吴同呀,不如爸爸帮你把压岁钱收起来吧。你别弄丢了。”我出于对爸爸的信任,总是乖乖地把钱交给他。  相似文献   

9.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10.
颜金成 《家庭教育》2007,(2X):22-22
新年到了,6岁的鹏鹏跟着大人走亲访友,亲戚们你给100,他给300……算起来,鹏鹏共收到了上千元的压岁钱,鹏鹏心想:有了这些钱,我可以买多少玩具枪,吃多少冰激凌啊!可鹏鹏妈妈一声令下,把鹏鹏的美妙幻想打得粉碎:“鹏鹏,乖,把压岁钱都交给妈妈。妈妈给你50块钱,你拿去花。”鹏鹏 当然不肯了,哭着闹着不肯交出财权,妈妈只好用暴力解决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一天天长大,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他一脸不高兴,好像有什么委屈似的说:“妈妈,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都换了新铅笔盒了,还是双层的,我这个用了好多年,都旧了。你也给我换个新的吧!”我看了看孩子的铅笔盒说:“还没破,能用就先用着吧。”“妈妈,你怎么连个铅笔盒都舍不得买?”看着孩子幼稚的小脸蛋我不忍心了:“好吧,妈妈去给你买。”第二天,儿子拿着他最喜欢的铅笔盒甭提有多高兴了,两只小手搂着我的脖子亲昵地说:“妈妈您真好!”可是没过两天,他又跟我说:“妈妈,同学今天刚买了一支新钢笔,你也给我…  相似文献   

12.
过年,孩子们可以发一笔大财———得到许多的压岁钱。儿子三四岁之前,他的压岁钱,我给凑个整数存在银行,而且不管他是否明白,都会一本正经地向他报账,告诉他妈妈给他存了多少钱,存期多长,到期可有多少利息等等。去年春节时,他得了近两千元的压岁钱,我经过深思熟虑,开始实施我的“金钱教育计划”。“宝宝,快把你红包里的压岁钱都拿出来,让我们数数看有多少。100元、50元、10元的分开放。”把握孩子学习的时机很重要,这时可以让孩子认识钞票的面额,并学习分类。宝宝早就能区分不同面额的钞票,很快就分好了。“现在来数…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在《江南时报》上看到过一条报道: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学生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老师。他对老师们说:“我有钱,但我没有时间来教育我的孩子,以后就请你们多花些时间好好教教他了。”宴席的最后一道“菜”,是20多位老师,每人一台高档掌上电视。这位家长的做法堪称新颖,出手也够大方。很明显,在他看来,钱是可以买到一切的,既可以使孩子进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孩子成绩“一落千丈”时,还可以用钱来买老师们对自己孩子的“特殊服务”。这是对教育多大的误解呀!我曾读过英国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著…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幼儿在春节期间里都会得到“压岁钱”,有的家长将一些“压岁钱”给了幼儿,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这笔钱,这可能会助长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坏习惯,如大手大脚乱花钱等。为了解决“压岁钱”给孩子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压岁钱的使用”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6.
律师说法     
《家庭教育》2010,(5):37-37
Q长辈给孩子的钱是谁的钱 家里的长辈平时经常会给孩子一些钱,孩子渐渐大了,也有了钱的概念。孩子问我,长辈给的钱究竟是不是他的,对这个问题,我仔细考虑也有了疑虑。请问,如果从法律上界定,长辈给的钱(比如压岁钱)是谁的?  相似文献   

17.
春节几天里,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日渐增多。如数上交,孩子不乐意;“财权”下放,家长也担心。上海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徐说:“妈妈一向对我实行‘高压政策’,每年压岁钱都只给我留下200元。今年我留了个心眼儿,把舅舅额外给我的200元藏起来。初三那天,我请同学到麦当劳‘暴’吃一顿,花‘外快’的感觉超级棒!”  相似文献   

18.
欣欣 《母婴世界》2014,(1):105-105
烧饱仗,过新年,家家封定利是钱。有个乞儿来卖唱,声声都是贺新年。阿姨抱我出街去,人人绐个利市钱。 利是,粤语地区指压岁钱。字面本意是买卖所得,也有好运气、吉利的意思。民间认为给孩子利市,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住邪祟之后,晚辈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相似文献   

19.
爆笑超市     
<正>吃花生沐沐一边看电视一边剥花生吃,小姨在旁边看手机。沐沐:“小姨,把你的手拿过来。”小姨以为沐沐要给她花生吃,欣喜地把手伸过去。沐沐:“帮我把这些花生壳扔掉吧!”陪喝药的老爸明明咳嗽,医生检查之后说:“有点咳嗽,我给他开一瓶小儿止咳糖浆。”爸爸:“能开两瓶吗?”医生:“一瓶差不多就能好。”爸爸:“另一瓶是给我吃的。我喂孩子一勺,自己就得陪他喝一勺,不然他不喝。”  相似文献   

20.
感受压力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过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请大家就“感受压力”发表自己的感想,一位中年人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因为受到“孔融让梨”的启发,吃水果的时候就拣了最大的一个梨让给大家,递给奶奶,奶奶说:“乖孙子,你吃。”给爷爷,爷爷说:“好孩子,你自己吃吧!”给妈妈、姑姑,她们非但不吃,还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孩子很是得意。到这位父亲的时候,他毫不客气咬了一大口,看着被咬掉一半的梨,孩子愣了一下,然后伤心地大哭起来。最后,这位父亲又说,“以后他再让梨的时候,是绝对不会给我的!我觉得,这就是压力,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