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杂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凌翀 《今传媒》2006,(12):63-64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web2.0时代,更加强调传播者与受众的平等参与和双向互动,网络传播区别于以往单向撒播时代的特质已经非常明显。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借助Web2.0的热潮,自2005年风生水起,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不到两年时间,电子杂志成为互联网业的又一大亮点,甚至与博客一道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绝代双骄”,一时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如果说2005年是博客年,那么,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2005年以来,电子杂志的种类和数量出现了爆炸式激增,其发行量也一路攀高。时至今日,各种电…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06,(12):52-53
<正>2005年下半年以来,一种新型电子杂志成为网民的新宠。因此,在一些风险投资商如日本软银公司看来,这是“一个超越电视的新媒体”。从2006年开始,关于这种新型电子杂志的讨论逐渐成为传媒行业和IT界的热门话题。2006年3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作为新兴电子杂志领域领跑者的POCO荣获2005年“最具发展潜力创新传媒”奖,它同时也是这个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杂志。那么与其它电子杂志相比POCO的优势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业界动向     
台湾电子杂志2006年增长80%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电子杂志在2007年将可望有机会大显身手。以台湾为例,2006年的电子杂志销售金额比2005年增长了80%,高达900多万元新台币(下同),预计今年将至少会倍数增长。  相似文献   

4.
张泉 《网络传播》2006,(10):55-55
博客之后,又一把互联网之火在我们面前点燃,电子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炫出,它肆意闯进网民(尤其是都市时尚青年)的视野,显示出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自信。可以说,2005年是博客年,2006年则是电子杂志年。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15日,杨澜的电子杂志<澜LAN>上线;2006年4月16日.徐静蕾的<开啦>开张; 2007年1月25日,陈鲁豫的<豫约>首发.三位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涉足电子杂志,似乎为电子杂志的命运提供了历史性转变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2006年所谓电子杂志元年的热闹与喧嚣之后,转眼又过了5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杂志及电子杂志行业了。  相似文献   

7.
目前活跃于网间的多媒体互动性电子杂志是指以Flash为主要载体的独立于网站存在的新型电子杂志,它采用先进的P2P技术发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内容丰富生动。我国的电子杂志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其种类和数量激增,发行量也一路攀高。据CNNIC报告显示,2006年,电子杂志有高达16.7%的用户经常使用,超过了人气正旺的博客(14.2%)。  相似文献   

8.
前言 2006年艾瑞咨询集团发布了<2005年中国数字杂志研究报告>,从中国数字杂志的发展过程、杂志分类、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数字杂志用户规模、市场规模、广告收入等方面对电子杂志市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电子杂志采用P2P技术发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内容更丰富生动.根据艾瑞市场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电子杂志用户数总数约6000万,预计到2010年,全国电子杂志用户将突破1亿,在网民中的比例将达到40%.  相似文献   

10.
常凌翀 《新闻窗》2008,(1):107-108
精美流畅的高清图片、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令人兴奋的网络视步币、极富创意的广告特效……一种名为“电子杂志”的新事物开始刷新和升级人们的视听体验。没有刊号的限制,没有纸张和印刷费用,低廉的发行成本,这一切使电子杂志被认为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把互联网之火”,让人们对电子杂志这一新兴媒体寄予了无限的遐想。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Web2.0的热潮,自2005年风生水起,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和视频搜索之后,短短不到三年时间,电子杂志脱颖而出,迅速成为网络新时尚,一时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陈卓宇 《青年记者》2006,(13):23-23
据媒体报道,2006年6月电子杂志平台智通无限签约《新财经》、《环球人物》、《文明》、《数字商业时代》、《大众电脑》、《新青年》、《高尔夫时尚》等国内23本期刊杂志品牌,在其电子杂志推送平台为这23本传统杂志发行同名电子杂志。业界普遍认为,第三代电子杂志内容产品从原初的明星照片的简单拼接,到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已经成为其发展趋势。笔者并不否认对内容原创和深度的追求可以提升电子杂志的制作水平和可读性。毕竟,电子杂志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笔者担心的是,对于这个方面的花费过多的心思可能是一个战略错误。传…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的"电子杂志元年"到2011年电子杂志平台数量的急剧缩水,电子杂志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局。赢利模式、市场培育、读者群体的培育、产业链的重构、内容建设、投资模式等都是困扰电子杂志发展的关键因素。究其原因:传统纸刊赢利模式的简单迁移与新赢利模式创新乏力,急功近利的赚钱工具而非高瞻远瞩的文化公益,不该被遗忘的读者群培育与读者资源开发,互筑壁垒与盲目扩张并存的上下游产业链受损,重形式、轻内容的功利心态与内容产业的本质背道而驰,风投撤退后的融资乏术,技术驱动强于需求本身的产业扩张形态等,正是电子杂志发展的顽疾所在。  相似文献   

13.
傅群堂 《青年记者》2006,(13):20-20
国外有人预测报纸将在2040年消亡,国内也有人在争论纸媒的“冬天”与“春天”。传统的报纸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杂志也会受到电子杂志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在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报纸在思考,杂志也在琢磨,到底往何处去。电子杂志的闪亮登场,获得投资公司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传统媒体的兴趣。不久前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携手北京国中互动有限公司共推网络数码杂志平台“摩客”,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及下载服务。2006年4月18日,上海青年报社与中国最大电子杂志发行平台北京智通无限有限公司(ZCOM)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策划推出全…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杂志是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体形式,最早的电子杂志是以电子邮件形式、定期连续地把信息发送到订阅者电子邮箱的刊物。还有的电子杂志是把传统杂志扫描后上网,供人们付费阅读;最新电子杂志则是2004年开始出现的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于一体的新型互动电子杂志。笔者在百度搜索到目前有1000多份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发展的瓶颈及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又名数字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根据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杂志市场发展趋势及广告价值探讨>显示:2005年全国数字杂志的用户总数已达2000万,总的发行量达3.6亿,广告收入已有2000万元.这种电子杂志,不同于以往的电子杂志,是一种多媒体、互动性的电子杂志.这样一种电子杂志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它的发展瓶颈及其出路是什么?本文将做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白 《青年记者》2006,(13):13-14
2005年可以说是电子杂志的元年。因为,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人们见证了网络杂志市场迅速成长的过程。整个电子杂志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据统计,各门类的电子杂志,林林总总,已经有数千本。其中,《物志》、《酷车派》、《男人志》、《PocoZine》等期刊因为内容上的成功运营,很快崭露头角,流行于网络之上。随之,大量的电子期刊发行商也纷纷加入进来,由不到10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扩大到数百家。而且为数不少的发行平台都获得了软银、IDG、风雷等的高额风险投资。从而,电子杂志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很快进入公众视野并为人们所熟知。从去…  相似文献   

17.
沈颖雯 《青年记者》2007,(18):101-101
名人电子杂志的特点分析2005年12月15日,杨澜创办了第一本个人电子杂志《澜LAN》,之后其他的名人电子杂志也陆续跟进,有陈鲁豫的《豫约》、姜培琳的《培琳秀客》、高圆圆《高圆圆.缘来是你》、秦岚《岚岚细雨》、周笔畅《明星志》、张含韵的《超级女孩张含韵》等。2007年4月,徐静蕾力邀名家写手加盟造势,其电子杂志《开啦》上线。名人电子杂志以与名人相关的独家内容或深入报道为主,针对性很强地提供给某个群体的读者,增加以名人为核心的链接和互动。名人电子杂志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为发布平台的电子杂志,是目前中国领先全球的一项新型产业,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杂志市场发展趋势及广告价值探讨》显示,2005年全国数字杂志的用户数总数已达2000万,广告收入已有2000万元。而风险投资也青睐电子杂志了,如ZCOM获得了凯雷的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样一种电子杂志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本将作出初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体育电子杂志依靠其专业性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电子杂志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短暂的繁荣后,呈现出盈利模式匮乏、发行量下降等问题;全媒体时代电子杂志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传播方式、手段都呈现出新风貌。本文通过对体育电子杂志《时尚最体育》改版前后的传播策略分析,探究体育电子杂志的发展趋势。研究对象1.体育电子杂志发展概况体育电子杂志作为电子杂志中的一种,是体育杂志在网络中的发展形态,融入了视频、音乐和特效等元素或采用P2P技术发行或以网络特刊形式出现,以体育比赛、体育事件以及体育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20.
张翠 《出版广角》2014,(9):74-75
电子杂志一直是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从风投资金的大举进入到撤资,短短几年间电子杂志经历了行业内的大起大落,广告收入仍是电子杂志短期内盈利的迫切手段与方式。文章着重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型电子杂志和原生型电子杂志这两种电子杂志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子杂志广告的经营对策和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