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能力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智力支持系统”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领域内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在国际上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系统学研究方向 ,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是在具有内部逻辑自洽和统一解释的“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五大系统能力贡献的总和。五大支持系统中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条件。它具有两个基本的内涵 :其一 ,区域的人均智力水平 ,它由区域人口的受教育的年限和区域科技创造力所决定 ;其二 ,区域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国外基于多智能体的社会学仿真文献(简称社会学仿真)的研究和评论,详细介绍社会学仿真的研究概况以及社会系统模型的特性,阐述了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模型的评价标准,总结了社会学仿真常用方法与工具,最后指出了社会学仿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2 0 0 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简称《报告》) ,作为中国科学院发布的“科学与社会”系列年度报告之一 ,是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对自然 -经济 -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晶。《报告》按国际上六大同类权威报告的编写规范编撰 ,以客观性、权威性、前瞻性、文献性为基本要求 ,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基本目标 ,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手柄为基本内容。《报告》由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报告、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报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监测报告、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负债报…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简称《纲要》)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延”、“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动态     
《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研究》课题通过评审2001年12月11日,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主持召开了课题评审会,对《我国失业预警系统与就业研究》课题(97050)进行评审,此课题由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承担,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夏积智研究员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本课题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神经网络科学、社会学等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创造性地推导了可以用若干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失业的变化,并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研制出了失业人员和失业率两个模型;首次运用德尔菲法(Delphi)解决了我国的失业率和供参…  相似文献   

6.
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1 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涉及“发展”和“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因此,要搞清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明白“发展”(development)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发展”一词最早是生物学的,用于指个体从胚胎开始到衰亡的全过程。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经济学领域,最初它被用于作为经济增长的全面描述,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了社会却停滞不前,即社会在财产的分配、就业与教育机会的分享乃至于基本人权方面的差  相似文献   

7.
布鲁斯·宾伯(BruceBimber)教授可以说是研究“社会性媒体”(socialmedia)与政治关系的技术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美国著名专家。他在获普赖斯奖的著作《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中,对技术与政治权力间的复杂关系做出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支撑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人与自然”或“自然-科技-经济-社会-人类”这一共生的大系统中来研究技术创新,就不能把技术创新仅仅视为一种经济过程.而必须把它看作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社会、人类、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整合的共生过程,这就是所谓的适用技术共生创新。它与以往传统的技术创新以及早期的适用技术创新,都有了质的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适用技术共生创新真正表征和体现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关系,代表了技术创新的根本方向和基本过程,越来越成为我们构建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和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编者絮语     
199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开始实施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中国政府特别强调了要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但至今,公民个人的有效参与还很不够。本期“发展研究”栏目我们刊登了齐经民同志的文章《公民参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科学讲求职业经济》。文章指出:作为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科学讲求职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作者还提出了为科学讲求职业经济,所应着手努力的六个方面。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与创新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是一本同行评阅的学术期刊,致力于新技术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并用以搭建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桥梁。这种桥梁的搭建由两种方式构成:一是通过鼓励实证研究,包括案例研究、计量经济学探索与历史研究等方式,以评估现存经济理论的适用性,并给出日后理论研究合理的指导方向。二是探索各领域理论适用性的测试手段以及如何更有力的将理论观点植入数据收集与实证研究之中。 本期笔者选取了学术期刊《新技术与创新的经济学》中的三篇论文简介。分别探讨了关于服务业创新的新熊彼特定义、多维度创新与生产率以及欧洲产业界的创新与生产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一词被广泛使用,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界定、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与现代化理论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转型研究,得出总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总论现代化理论,应属于社会发展综合理论。“K02和X22”作为总论“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归属类目,已缺乏科学性。建议社会学下的“[C911]社会发展与变迁”不应该是K02的交替类目,而应该作为一个正式类目起用,便于集中社会发展理论方面的文献。  相似文献   

12.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学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门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相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有必要强调它是一门经济学科。基于理解和认识其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与创造,计量经济学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推动了经济学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13.
孙建军 《情报杂志》1996,15(4):17-18
1 信息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的概念最早是由斯蒂格勒(G.Stigler)于1961年发表的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论文中提出的。这篇论文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它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机制加以研究。 1962年,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的经济学者马克卢普(F.Machlup)教授在其《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目前关于生态经济学,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模糊认识,对于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基本问题、学科基础、研究手段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生态经济学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生态经济阈值和人类福利问题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人类的净精神收益与满足这种收益所消耗自然资本损失之间的平衡;生态经济的学科基础是广泛的、交叉的和动态变化的;方法论也由单一、局部、静态到多学科、集成和动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发展观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形成鲜明对照。发展观的历史转型需要新的经济研究视角,“人本人”①对“经济人”视阈边界的拓展为发展观的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哲学范式的变革奠定了发展观转变的哲学基础。全新的人本主义发展观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确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断想冯之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北京100080)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充满智慧的观念。1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见识,是一种智慧,而不仅是科学技术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把“知识”与“见识”区别对待的。老子《道德经》认为,“为学日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杂志记载中国近代学人运用科学精神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建议和主张,今天看来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刘咸作为《科学》杂志的首个专职主编,在传播理念、内容编排、组稿发刊环节,向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运用科学社会学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刘咸时期《科学》的栏目设置、编排特点和发刊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力图展现这一时期杂志的整体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福州)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积极倡导西学启蒙教育,是近代我国系统引入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第一人”。他翻译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与天交胜”,启蒙和教育了一代国人。  相似文献   

19.
人类需要的哲学透视连珩,杨森(一)在关于人类需要的种种表述与论述中,经济学从生产和消费的方面研究需要;心理学从个人活动及其动机方面研究需要;美学从审美活动与审美动机的关系方面研究需要;社会学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研究需要。那么作为哲学认识论,如何看待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微观实验室研究把科学作为实践和文化,导引出“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的形成。“科学的文化建构”思想作为一种整体主义认识论,将超越早期SSK的“科学的社会建构”主张的极端性和偏颇性,将其带出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