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彭荆风 ,当代著名作家 ,江西萍乡市人 ,192 9年 11月出生 ,194 9年 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 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昆明军区文化部编辑、创作员、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 ,正军职离休干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4 6年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以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和根据这一小说改编的电影《芦笙恋歌》等作品享誉文坛。半个多世纪以来 ,已出版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伴随白花蛇》、《孤城日落》 ,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 ,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 ,中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蛮帅部落的后代》、《红指甲》等 2 4部著作。作品曾多次获得省市和全国全军奖。其中《今夜月色好》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届 (195 4年至 1979年 )少年儿童文学三等奖。《驿路梨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2.
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是一篇立意新、构思巧、结构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堪称上乘的好作品。笔者认为:教学《驿路梨花》一文,若紧扣“五四三二一”,就能提纲挚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五四三二一”即:五件好事、四写梨花、三个悬念、二次误会、一行诗句。下面分别作简要阐述。五件好事(驿路梨花)主要通过“助人为乐”来展现人物群像的美好心灵,文章重点写了五件好事:解放军建盖小茅屋;解放军走后,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管小茅屋;瑶族老人送粮到小茅屋;“我们”和瑶…  相似文献   

3.
课文助学卡     
初二册第六单元■驿路梨花处处开彭荆风小说背景材料1.彭荆风,当代作家。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写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文革”中遭受迫害,入狱7年。“文革”结束后,重新拿起笔写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4.
《驿路梨花》是一篇颇具散文韵味的短篇小说,在作品中表现结构上的悬念美、人物塑造上的衬托美、语言表达上的朴实美和选材立意上的新奇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值得好好品味。一、结构上的悬念美《驿路梨花》巧设悬念,使情节常常是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5.
《驿路梨花》的结尾,作者写道:“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著名诗篇《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全诗如下: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驿路梨花》脍炙人口,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更是备受师生赞赏。然而,单就文章结构而言,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倒叙的,有言是插叙的,更有的则认为它的故事情节是“朦胧”美,只要随情“意会”,无须顶真“言定”,公婆之说,不一而足。我以为从教导学的角度讲,对文章的结构不应“朦胧”地“意会”,还是顶真“言定”为好。否则,大糊涂教小糊涂,越教越糊涂。《驿路梨花》  相似文献   

7.
卢贤强 《中学文科》2007,(10):73-73
《驿路梨花》是当代作家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一篇抒情昧较浓的具有诗情画意的小说,反映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纯朴风情,读来耐人寻味,荡气回肠,使人无不为文中那“驿路梨花处处开,处处梨花真情在”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小说围绕主题选材和组材,在艺术处理方面非常高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9.
小饭,男,原名范继祖(1982——),上海人。2004年6月大学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自2001年起在上海《萌芽》杂志社实习编辑三年,后在上海一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担任编辑。2000年开始在《芙蓉》、《萌芽》、《海峡》等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作品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不羁的天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6月)、长篇小说《我的秃头老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4月, 香港明报出版公司繁体字版2004年7月)、短篇小说集《毒药神童》(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7月),主编有访谈集《成名?——韩寒、郭敬明等人成名的心路历程》(民族出版社2004年2月),合集《重金属——80后五虎将精品集》(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5月)。2003年10月创作的短篇小说《一个普通的早晨》获得《上海文学》首届全国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奖。  相似文献   

10.
彭荆风作家在谈《驿路梨花》的创作时说过,他“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心情来写作的”。正因为作家笔端饱蘸着这美好的感情,笔下的《驿路梨花》流露浓厚的抒情色彩,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驿路梨花》都可称得上一篇美文。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品味其美感。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6,(4)
著名作家从维熙,1933年出生于河北玉田县。年轻时曾当过教师,后任《北京日报》记者、编辑。18岁开始发表作品,1955至195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1979年后,他写的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获全国一、二、四届中篇小说奖;电影《第十个弹孔》获文化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奖。之后,作者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北国草》《、断桥》《、酒魂西行》《、逃犯》、《裸雪》《、龟碑》,以及中篇小说集《驿路折花》《、雪落黄河静无声》《、祭红》《、牵骆驼的人《》鼻子备…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作用之一是它的审美性,“作家永远是真善美的卫道士”①.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写得新颖别致、真切感人,给读者以众多的美的享受;不管是作品的人物,还是作品的语言,或者作品的结构,都具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挖掘、表现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是作家的重要职责.《驿路梨花》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他们都具有美好的心灵.人物的心灵美是这篇小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处处开”是彭荆风《驿路梨花》一文中的引诗,引自宋代诗人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一诗。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兄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九月,金主完颜亮率六十万大军向南侵略,兵集瓜州渡(在扬州附近,长江北岸)。完颜亮要部下限日渡江,激起哗变,被他的部下所杀,金兵仓皇北退,南宋的军队乘机收复失地,均州知府兼安抚使武臣统辖乡兵于十二月九日收复西京。这件事给诗人以莫大的鼓舞,他认为一个臣大的转变正在形成,预料次年寒食节,朝祭陵墓的使者将在梨花盛开中到达洛阳,全诗充满了欢乐的  相似文献   

14.
×××同学问:《驿路梨花》在立意和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这篇小说立意新而深。在“学习雷锋”这样一个主题面前,作者摒弃老套,另辟蹊径。作者说过:“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关键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应当写好开头和主体部分,更应当写出一个亮丽的结尾。古人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洪迈)一个好的结尾,应当是在总文的基础上,篇末点题,首尾呼应;或发表议论,抒发感情;或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或启迪联想,催人奋进等等。下面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一、升华主题法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呢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驿路梨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结尾升华了主题,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课文以《驿路梨花》为标题,结尾又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是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的,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完整有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戏剧家,1941年开始创作生涯,时任中学教员,1949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曾任《北京文艺》编辑等职,1958年在“反右派”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到张家口一农科所劳动。1961年底调任北京京剧团编剧。1979年以后创作颇丰,先后出版小说集、散文集、文论集、选集20余种,剧本多种,其中有的在台湾出版或以英文版、法文版在国外发行。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1985年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是现代京剧…  相似文献   

18.
《驿路梨花》长期被选入中学课本,现再次被选人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显然是得到了很多选编者的认可。这篇讲“学习雷锋’,进行“思想宣传”和“道德教育”的作品,究竟凭什么获得常青的生命力呢?倘若从叙述艺术方面作些探讨,也许会找到答案,同时也能增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驿路梨花》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质朴。教这样的课文,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让学生学一点构思技巧,以提高写入叙事的表达效果。《驿路梨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应当充分利用。在《驿路梨花》之前,学生读了《老山界》、《一面》等记叙文,学过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和《观察和记叙》,有了一定的记叙文的知识。学习《驿路梨花》,可以先让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提出如何评价欧洲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爱情描写问题。“四人帮”全盘否定欧洲十九世纪具有进步意义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有关爱情描写的作品,被划为“禁区”。打倒“四人帮”,春风又吹绿了祖国的文艺园地,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书又重新出版了。为了方便青年学生阅读这部作品,在这里,主要谈的是《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爱情描写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