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畲族民歌是畲族独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畲族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畲歌是畲民娱乐自己、娱乐他人、与神共娱的主要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寻觅伴侣的重要媒介,也是畲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更是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畲族民歌在凝聚畲族民众、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仍将发挥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方少数民族中信仰狗图腾的民族主要有苗族、瑶族和畲族等,狗图腾信仰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也塑造着这些民族的原始姓氏。狗图腾崇拜为苗瑶畲等信仰狗图腾的民族提供了原始姓氏,在社会的发展中,这些姓氏的演变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婚姻习俗、汉化以及部分文字的误写有关。此外,有着丰富石狗文化的雷州地名也源于当地的狗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3.
畲族民间信仰中,女神信仰占有重要地位。畲族女性始祖三公主、浙南地插花娘等,是畲族族内女神;陈靖姑、马仙和汤夫人等,是畲汉共同信仰的女神;太姥娘娘则是有待重新认识的畲族女性始祖,其文化意义或许可与三公主比肩。对畲族女神信仰作一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将有利于畲族文化艺术的纵深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闽东畲歌是闽东畲族民歌的简称,主要分布在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唱畲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也是他们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对于喜爱唱畲歌的畲族来说,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在形式上,闽东畲歌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一条"。一首民歌,少则1-2条,多则7-8  相似文献   

5.
夏旭峰 《考试周刊》2014,(66):108-109
畲家拳是畲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担负着延续畲族文化的历史任务。然而通过调查表明,畲家拳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在学校的教育传承中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畲族历史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引导与桥梁作用,使传承人走进学校宣传与传授畲家拳;同时,福安市少数民族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的作用,把畲家拳、畲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使畲家拳传承和学校体育教育双赢。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是畲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浙西南民族地区对畲话的传承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实践。畲汉双语教育、畲族文化工程和畲族居住格局对畲话传承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畲族文字是否需要创制,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畲汉双语教育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龙"自古就是汉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是汉族精神的代表。广东的畲族在其《族谱》《图腾画卷》等宗族谱籍和民族史料、民间口头流传的《高皇歌》中也大范围地出现了关于"龙"的神话,且大多与畲族的始祖传说有关。畲族流传"龙"及其神话说明了畲、汉文化的交融与吸收,揭示了畲族文化变迁中汉文化的影响踪迹。  相似文献   

8.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文化、文化消费和符号消费的视角,挖掘畲族银器制作技艺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内驱力,分析畲银技艺发展现状,提出畲银技艺发展创新策略。研究表明:畲银技艺存在汉化、机械化冲击和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应注重挖掘民族文化精髓、传承畲银手工技艺,实施深化民族文化内涵、构建畲银文创产品体系、加强品牌塑造和完善支持体系等策略促进畲银技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情洒畲乡     
浙江省景宁县是我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在这里,畲汉两族交错杂居,和睦相处,充满了浓厚的畲多风情。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它虽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依然拥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了开发畲乡教育资源,挖掘地方民族特色,景宁民族小学本看"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开展了"我爱畲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们从小了解家乡,热爱景宁,立志传承、弘扬优秀畲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檠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畲族是浙江省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博大精深的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汉族文化冲击以及地域、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古老的畲族文化渐渐遗失,以一种弱文化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边缘。保护畲族文化、促进畲族经济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下湖源村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西南2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畲族聚居村。通过对该村村民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畲话仍旧是畲民的第一交际语言,村里所有的常住畲民都能熟练地说畲话,并且绝大部分畲民都已成为双语甚至是多语能力者。但是随着畲汉通婚人数越来越多,村里会说畲话的汉族人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畲族乡文化传承和乡土历史教材的开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材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畲族乡的族群记忆建构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乡土历史教材对当地畲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影响和作用,以河源漳溪畲族乡为例,对该地区的乡土历史教材的编撰作一定的编辑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1929年夏天,史图博和李化民在浙江景宁敕木山村作畲族文化调查研究。时隔83年后回访敕木山村,从饮食、服饰、建筑和民歌等四个方面来调查畲族传统文化变迁。由于政府政策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畲族生活饮食和建筑等方面在向现代生活方式方向发展,而服饰和民歌等方面传统文化正面临传承危机和保护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文化是一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而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一体多元”结构。“一体多元”特色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战乱、饥荒、人口迁徙、民族融合等社会政治因素与赣闽粤边区自然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析客家文化中的构成因素 ,可以清楚地看出汉族与畲族等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汉族幼儿园里的少数民族幼儿,由于本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有着鲜明的差异,以及对汉语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懂,因而客观上存在着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幼儿教师应与少数民族幼儿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与密切的同步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帮助少数民族幼儿顺利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湘南学院学报》2012,(3):28-30,42
历史上,赣州地区由于中原汉民不断迁入而形成的客家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和行为模式上相应做出改变。其饮食文化的各要素都呈现出调适机制,从生存环境、族群心理和面对现代化三方面体现出赣州客家饮食的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