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戴承元  邓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1,13(3):19-22,33
《Tao杌闲评》是我国清朝初期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可惜学术界对这部小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从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对《Tang杌闲评》做了较为详细的探析。《Tao杌闲评》通过魏忠贤一生的行迹,再现了晚明病态的社会,总结出了明朝衰亡的原因。艺术上也颇有成就: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前后照应;塑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用,吸纳传统诗文的艺术技巧,体现出文人小说的新作风;叙述语言简炼,人物语言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2.
李宝嘉(1867—1906)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代表作《官场现形记》中,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揭露了晚清官场权力追逐的丑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分析小说中描写的官场丑态,探讨晚清官员腐败堕落的社会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3.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从各个场景描述了晚清的腐败黑暗,这段时间也正好是清末新政改革的第一阶段。本文将1 901-1 905年光绪朝的部分上谕与《官场现形记》小说情节进行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来解读这篇首部批判现实的近代小说。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中期,古典文学领域展开过一场对近代“谴责小说”的批判.这场批判最初是从关于《孳海花》的评价开始的,后来则比较集中到“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的《官场现形记》上,指责它为“邪恶的教科书”“晚清小说的逆流”等.在林彪、“四人帮”淫威肆虐的日子里,它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孳海花》等几部著名的“谴责小说”一起,被贴上“反动小说”的封条.《官场现形记》遭到全盘否定的厄运,除了对它本身的评价问题外,还牵涉到如何看待时代与作品的关系,如何评价作品的主要思想倾向,以及要不要批判近代文学研究中的极“左”思潮等问题.因此,正确地评价《官场现形记》和研究与它相联系的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一部小说的评价,也关系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晚清问世的一部著名谴责小说。对于这部小说思想倾向的评价,研究者中分歧较大。五十年代,多数同志对这部小说持肯定态度。六十年代中期.一些同志对作品提出了新观点,他们把《官场现形记》列为“日趋反动的改良主义思想指导下”①问世的作品,认为是“邪恶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柳青 《学周刊C版》2011,(7):200-201
《老残游记》问世不久,就广受好评,与《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一起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学课本里也把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宗,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中“白妞说书”一段选录出来,作为描摹音乐的经典篇章学习。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其“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认为其写景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十分优美。胡适先生也曾在《序》中通过罗振玉先生写的《刘铁云传》入手,对《老残游记》中展示作者思想和文字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述,认为“这部小说是作者发表他对于身世、家国、种教的见解的书”。本文拟借鉴前人见解,从思想和文学技巧两个方面,简要梳理这部小说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7.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锐利的笔锋对准晚清官场和整个封建统治集团,描绘出一幅在我国文学史上不曾有过的官场群丑图,成为“谴责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空前繁荣 ,作为一位影响很大的谴责小说家 ,除《官场现形记》外 ,李伯元的《文明小史》同样具有研究价值。《文明小史》采用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 ,最早从维新的角度 ,全面揭示了维新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 ,是一部反映晚清社会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9.
《杜骗新书》和《金瓶梅》是两部较早的暴露小说。在艺术上,两书都注重客观性、心理描写和讽刺性;晚明官场上的腐败性、新兴商人崛起的特殊性和思想化上的“异端”性,导致了暴露小说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制台见洋人》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新增的一篇阅读教材。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让学生简单了解《官场现形记》是怎样—部书和作者的情况。《官场现形记》写于1901年——1905年,全书六十回,是清末谴责小说中颇享盛名的一部。《制台见洋人》节选自《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原回目是《洋务能员但求形式,外交老手别具肺肠》。本课题目是编者加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精辟地分析了这类小  相似文献   

11.
《金梅瓶》中的两性观受到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重情轻理社会思潮的明显影响,注重权钱交换与情欲感受,体现出迥异于传统的新特色。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说,这种两性观是对传统两性文化的挑战,喻示着两性关系中新质素的萌生,同时在情欲的表层下蕴含着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生存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生活观念的变化 ,而生活观念的变化 ,也会促使生存方式的转变。《金瓶梅》中各色市民人物的行为方式、观念形态、生存方式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现实人生状态 ,同时表现出当商业观念充斥于整个社会、观念统治了鲜活的人们之时的社会灾难  相似文献   

13.
孟玉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金瓶梅》作者对孟玉楼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读者对孟玉楼这一人物形象有较为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吴月娘论     
《金瓶梅》中的吴月娘是个小事上装好人而大事上决不手软的铁血人物。在她表面的伪善下有着凶狠残忍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小说《金瓶梅》心理描写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尤其是运用细节,从细微处来省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将心理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金瓶梅》之前的中国古代小说,这一手法采用的并不多见,而《金瓶梅》在这一方面却是做得非常成功。这种表现手法似乎已成为作者自觉的行为,这是古代小说观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这五回"情节与作者探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第 5 3~ 5 7回中 ,除第 5 4回后半回外 ,其余四回半确为江浙一带读书人补入。大体说来 ,第 5 4回“应伯爵郊园会诸友”为一人所写 ,第 5 3、5 5、5 6、5 7回为另一人所补。补入者的叙事能力远不及原作者那样细腻老辣 ,且补写较为匆忙。补入的章回中至少有三大情节与原书不合  相似文献   

17.
从明代商品经济对城市市民女性的影响,传统文化,封建的一夫多妻制等对市民女性多方面的作用,市民女性主体意识的复苏,以及传统道德沦丧之后人性的迷失等方面,对《金瓶梅》中西门庆妻妾们-特别是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的心态、行为、意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在旧文化旧道德被破除的同时,新的文化道德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性复苏与人性迷失的二元背反的歧途。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潘金莲在男权主义的统治下,为了争得西门庆的宠爱,采用了种种办法,归结起来,一是礼让,二是抗争。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明代第一奇书,然而,对其作者至今众说纷纭。而“金学”界热疑的作者大都寓居过麻城,且与《金瓶梅》最早收藏者刘承禧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里大量麻城方言的采用,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说明作者是以麻城市井生活为模本进行艺术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出现的"男风"一词有男色与性爱方式两种内涵,在使用上以第一种为主。《金瓶梅》中的男风书写涉及商人、文人、官吏、道士等各个阶层,带有极强的等级色彩。男风书写不仅是对明代中期世风的表现,也是主体故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说主题的展现上有重要意义,并为明代后期的男风书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