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裴如正 《海外英语》2013,(22):174-176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这种属性在英汉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模糊数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皆有体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基于语用对等的理论,该文就英汉互译中对于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与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说明翻译中就数字模糊以及其语用功能给与考虑的重要性,以此为从事口、笔头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芬  陈建平 《现代语文》2015,(4):149-152
准确性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性,但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同样广泛存在。本文首先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存在理据,然后分析法律模糊词语的特殊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从奈达功能对等视角探讨法律模糊词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英汉谚语是两种文化的反映,在相互交流时应尽量忠实通顺地再现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应正确理解词汇,语言结构,隐含意义,做到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受到特定语言文化的影响,由于文化差异,习语翻译往往会遇到困难。语用对等强调在不同的语境下实现语用功能的等值效果。本文将语用对等理论引入习语翻译,试图解决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词汇也广泛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综合分析法律英语中的法律术语、普通词汇转化为法律词汇、古语、外来语、缩略语、情态动词等词汇的模糊性及其语用意义,并探索了法律词汇的语意对等、功效对等和模糊消除等的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语用对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翻译是意图的对等翻译,且须从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两个角度展开.为此,对等的获得必须参照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共核和文化共核,译丈语言形式和其相应的文化元素越接近这两个共核,越能取得对等;反之,则越难.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在承栽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实证为例,从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新闻报道中模糊语存在的必然性、普遍性,并结合新闻报道的语用功能来探讨模糊语翻译的主要策略,即对等译法和变异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进而探讨文学作品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 ,一般要遵循语用对等和最佳关联原则 ,大致有对应、增加、省略和变动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翻译则是语用学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结果.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所达到的等值效果,使用语用等效原则可以解决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语用失效.从语用学角度来认识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进行翻译转换,是克服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幽默语言的语用机制和独特性,并从语用学理论角度探讨了幽默话语的翻译策略,研究了在幽默翻译中如何保留隐含意义,处理好文化意象以求幽默译文的动态对等。好的幽默翻译。不仅应当译文地道,而且能够准确的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理解幽默的内涵。为了使原文忠实于译文,译者必须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有的应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有的可以忽视,从而获得动态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即提倡使用语用等值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以语用等值的理论为框架,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一个方面,即景点介绍语的翻译,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语用翻译与语境关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 ,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 ,是一种等效翻译。它强调语言在使用中的转换 ,语境为其提供语义选择的线索。在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 ,译员必须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 ,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 ,求得语境效果。正确处理和理解语用翻译与语境的关系对语用研究以及对翻译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差异常导致源语与目的语之间信息不对称,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者语用前提不对称。在很多情况下,语用前提涉及文化背景因素,因此文化背景因素处理是否得当就成为了语用前提是否对称的关键,进而影响源语和目的语信息对称程度。适当补充相关的语用前提,可使译文信息与原文信息达到高度对称。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作者通过分析翻译的交际特性,指出语用学的理论可以被采用作为研究翻译问题的工具,因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语用学本身就是在交际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将其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相联系,作者提出了语用对等的话题.同时。也从语用对等角度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两个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中在实现语用等效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公共环境下的英语标识语存在着语用失误问题,这有损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我国的形象.标识语的翻译应该坚持“语用等效”的原则,努力把握好翻译中的语用性、动态性和平衡性.“语用等效”包括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在对公共环境的标识语进行翻译时,必须准确理解原文,尊重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习俗,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从而翻译出规范、正确和高质量的译文来.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翻译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源语所要传达的意义与风格。在对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异化和归化,语用等效等方面,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角下国际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零对等"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零对等"翻译可以更好地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效果上的对等。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人们对文学翻译的研究远盛于对科技、商务翻译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科技、商务翻译均可以用对等的方式翻译,但事实上,科技、商务翻译中"零对等"现象比比皆是。对商务翻译中的零对等现象及其存在的理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汉英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用翻译理论中的语用等效的角度指出译者可采取套用习惯译法、语体转换和不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用语言等效以及社交语用等效,体现公示语的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的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