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家信箱     
江西省太极拳协会王慧钦(会员号000620)发来E-mail:我练习杨式太极拳17年了,但有两个动作我一直难以理解它的意义:一是杨式竞赛套路里的第四式提手上势,二是第七式手挥琵琶。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崔仲三答:杨式太极拳无论是传统套路,还是竞赛套路,其动作名称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动作劲力的要求。比较形象的动作名称就是白鹤亮翅。在这些动作名称中,有的注重技击手法的表现,比如搬拦锤;还有的是对劲力感觉的提示,比如手挥琵琶提手上式等。太极拳虽然有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但是,其内在的动作感觉是一致的。具  相似文献   

2.
24式简化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舒展大方,技术难度不大,式子少,动作比较简单,易学易练,很受广大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的喜爱。但是,这套拳美中不足的是,因受简化的限制,在姿势动作中左右难以均称。如白鹤亮翅、单鞭、海底针、搬拦捶等都是右式,没有左式,锻炼身体难以得到平衡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这套拳的打法上作了三种尝试:一是,正打和反打结合进行,即正打一遍,再反打一遍;二是,正打和反打连起来,即正打转反打,反  相似文献   

3.
“太极五星锤”是清末民初武术大师李瑞东先生,根据太极拳师祖杨露禅大师所传的搬拦锤、指裆锤、撇身锤、栽锤和肘底锤五种锤法,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太极拳套路,具有刚柔相济,上下相随,技击性强等特点。整个套路分为春、夏、秋、冬四路,熔太极、八卦掌、形意拳于一炉,对习练者要求有较高的腰、腿功夫,且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相似文献   

4.
《精武》2007,(12)
窿了1要头_共-一尹气嚼图49右搂膝拗步图50左搂膝拗步图51左搂膝拗步图52海底针图53海底针露霸图55扇通背图56翻身撇身锤图57翻身撇身锤黔然擎蘸亥戮…缸尹雳熬图60卸步搬拦锤李雅轩演练杨氏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五、寒肩直肘寒肩也叫“耸肩”,就象常人在遇到寒冷时把肩膀耸起一样。直肘与“曲肘”是相对立的。打太极拳有“松肩垂肘”的基本要求,或称为“松肩沉肘”、“沉肩曲肘”、“沉肩坠肘”。总而言之,是含有肩关节松沉,肘关节始终留有程度不同的屈曲,并有下垂的意思。即使做冲拳动作,如搬拦捶、指(月当)捶、栽捶等式,冲拳一臂的肘关节也不可完全伸直,而必须保持微曲,这样才符合太极拳古典理论中“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原理。用哲学的话来说,即“留有余地”。从技击角度上看,寒肩和运臂肘直无余,则易于引起僵直乏力的现象,使劲路难以通畅、往复迟重不灵,同时也易被对方采用撅臂等招法使  相似文献   

8.
浅谈太极拳的教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技术的掌握是有阶段的,学生对太极拳技术的认知需要经历“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学习过程。由于太极拳要由松入柔,还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境界。练太极拳要达到能慢能快,能柔能刚,就要有既重外形,更重内蓄的观点,进行太极拳的技术学习。   一、动作代表性学习阶段 太极拳开始学习的内容是组成太极拳动作的形态,要化动态的动作为静态的动作,将一个动态的动作化成若干静态的动作。使学生对于其动作的位置、动作的各阶段的造型有所了解,这样做除了可以说明每个拳式位置,还便于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教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太极拳教学之前,要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身体素质条件的差异,据对学生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太极拳,只是通过影视对太极拳有初步了解,学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对学习太极拳有较高的兴趣,但又怕没有基础,难以掌握好太极拳,对学好太极拳缺乏勇气和信心。因此,在教学前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太极拳的特点,才能搞好教学。一、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太极拳是每个单独动作按照一定顺序连贯组合而成,每个单个动作的名称是模仿动物形象或其它动作而定名,从动作外部造型和姿势与名称很相似,所以学生初次接触,看完教…  相似文献   

10.
陈昌棉 《武当》2012,(4):29-30
三从一、从青年时,开始学习太极拳人的青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那时候学什么都容易,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青年时代是学习太极拳的黄金时代。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也是锻炼大脑神经的运动。青年时期学习太极拳,也更有益于年轻人的身心成长。太极拳套路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个动作又是若干个上下肢动作的活动组合,故在每次练习中,先要记住动作名称,再练这个动作的组合,这就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练拳,这样,才能记住动作的名称和动作组合,然后一招一式地按步骤习练。二、从基础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很重要,各门派的太极拳又有不同的要求。故初练太极拳的人,首先应选定太极拳的门派,然后再学习该门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部曲。1.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2.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得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硬,要有意识地强调…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的圆弧形动作有其独特的动作特点以及深刻的科学和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太极拳圆弧形动作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太极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深入了解太极拳的理论至为关键,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容易为世人所理解的太极拳圆文化的理论体系至为重要,也是研究太极拳文化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刘云萍 《武当》2012,(12):26-27
陈式太极拳对动作的要求比较严密,初学者往往会顾此失彼,动作不协调,出现顾身不顾手的现象。学练好陈式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步骤与方法,循序渐进方能事半功倍,最终练好练精太极拳。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与舞蹈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平  杨明雄 《体育学刊》2000,(4):125-126
探讨了舞蹈动作的特点,太极拳动作的特性以及太极拳对舞蹈学习训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阶段,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2式和24式,简称简化太极拳。简化太极拳动作缓慢、沉着、轻松且动作圆滑、前后连贯,连绵不断。要把整套动作学完并较好掌握,需要较长时间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都比较"磨人",而部分学生由于耐心差,  相似文献   

17.
在太极拳教学语境内,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原理,通过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教学实践与反馈,将复杂的太极拳技术动作以点、线、形解读模式,通过运动能量传递为学生建立太极能量运动场,引导学生的自组学习。学生在不断理解、吸收、修正太极拳的技术动作过程中形成能量流动与转换,从混沌无序的运动情景中找到量变到质变的契合点,迁移形成太极拳运动的有序化,达到对太极拳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掌握。  相似文献   

18.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山西长治王伟斌(000415号会员)来信;学习了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式太极拳精解》收获很大,现有两个问题向崔仲三老师请教。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可否称为杨式太极拳?为什么?为什幺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和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如脚尖的翘与不翘、立掌前推与斜掌前推、实腿转脚与后坐转脚,动作不一样,是否技击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太极拳起式是引导太极拳练习进入意境和状态、由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对于统领太极拳整套套路、保证太极拳质量至关重要。起式动作不准确,套路练习的标准就会降低,质量就会下降,意念的走向和动作的规范性等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