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处理各章节教学内容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考虑和知识之问的关联分析。通过对小学各册信息技术教材解读.我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明确了每一学年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能将不同年级的知识由点串成线,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板块,从而做到了“见木见林”,从局部到整体地把握与实施教材。例如,三年级教材共有18个教学内容,但教材没有明显标识单元,也没有强调每一课的知识点与所需课时。我通过对教材由点到面的解读,将内容分为四个大的板块:认识程序、工具画图、处理图片、其他软件编辑图片。在教材分析中,我又发现所划分的每一个板块内容,其实可以联系一个信息技术学习的操作要素,认识程序(对windows窗口的认识)、工具画图(对windows软件工具的使用)、处理图片(对windows菜单的认识和使用)、其他软件编辑图片(软件的功能不同,相互弥补)。  相似文献   

2.
新学期开始不久,在3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我教学生认识"画图"软件的"工具栏",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刚开始接触电脑,许多学生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太会使用鼠标。一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  相似文献   

3.
李海军 《孩子天地》2016,(4):182-183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章《画图常用工具的使用》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完第二章《认识画图软件》后的课程,学生已经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已经窗口构成,为本次课打好了基础;学习本课为后续使用画图软件画画做好铺垫,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开始不久,在3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我教学生认识画图软件的工具栏,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栏中的工具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刚开始接触电脑,许多学生不会使用画图工具,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太会使用鼠标。一堂课下来,能完成任务的学生不多。但班上有一位学生用画  相似文献   

5.
<正>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神奇的曲线》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0课《画线》内容中的一部分,是针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的使用而开展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按照教材的布局,这课内容是认识画图后的起点教学,但本人认为如果把这课当做画图的起点教学,针对刚刚接触电脑的三年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请你认识我》原是广东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五课的内容,教材本意是想让刚刚互相认识的小朋友通过书写自己名字和制作个性化的名片等形式,加深小朋友之间的印象及感情。我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电脑程序中的“画图”软件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掌握画图程序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由于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对于电脑操作还不是太熟练,对画图软件也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我选择了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为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是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形成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中时有渗透。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涉及的有序思考、画图连线的策略,“生活中的推理”(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牵涉的列表的策略.以及“体育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图解、列表的策略等内容。下面我以画图的策略为观察点.以两道习题为载体.来具体分析学生的画图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其教学内容建立在“图片的获取”基础之上。从教材整体来看,初中教材涉及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有三大块——图片、音频、视频。掌握图片获取以及处理的基本方法将为后两种媒体加工处理方法(第7章)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主要是面向初—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圾其大概功能。重点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画图,  相似文献   

11.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丰要是面向初一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及其大概功能。  相似文献   

12.
教  材: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年  级:小学三年级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图片的选定、移动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学准备:画图软件教学设计:1.学生和教材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取消等,都不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课时内掌握,因此我把该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软件的中后段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对…  相似文献   

13.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实验本)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8课,其内容有两部分:组合蜻蜓和复制粘贴蜻蜓,旨在向学生介绍画图软件,激发学生对画图软件的兴趣,在教材中这是涉及到画图的第二次课,对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其教学内容建立在图片的获取基础之上。从教材整体来看,初中教材涉及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有三大块——图片、音频、视频。掌握图片获取以及处理的基本方法将为后两种媒体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 《图片插入和编辑》是以吉林省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Word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宣传窗的制作》的知识内容为蓝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而创编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故事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尝试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掌握本节课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每一单元结束后,我喜欢领着孩子一起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希望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对知识有块状和线状的认识。今天我领着学生一起整理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知识。第一个板块是整理知识,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画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较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画图是非常熟悉的。作为一个系统自带小程序,画图小巧易用,也非常实用。如:图片的修改,剪裁、编辑、美化、压缩等,它的功能不亚于Ptaotoshop之类的专业图形工具。而且,有关它的使用技巧,也为大家所熟知:如随意设置大橡皮擦、使用彩色橡皮擦制作彩色字、利用复制方法制作立体字、运用曲线工具画粕闭的曲线、应用文字工具插入图案和条纹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一、内容 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二、缘起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画图程序中对图形进行自定义颜色及对图块进行“翻转/旋转”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了使用绘图工具和对图块的复制、粘贴后,对画图的颜色填充和图块操作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节课主要通过自制CAI课件《小蜻蜓满天飞》的激趣导入,以实例制作、作品欣赏、作业设计、信息反馈为主要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画图教学,巩固对绘图工具的综合运用以及复制、粘贴的操作,学习对图形的自定义颜色和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因为教学内容较多,所以采用自制CAI课件《小蜻蜓满天飞》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一一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重点、难点突出,给学生形成形象、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画图知识进行电脑美术作品创作,培进行电脑美术作品创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教材:《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汉字输入与电脑画图(下篇)第八课《小蜻蜓满天飞》。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基本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画图窗口中综合处理图形操作,具体掌握对图形的复制、自定义颜色和旋转的操作。能力目标:巩固使用绘图工具制作电脑美术作品,并对图形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20.
现行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亮点,就是贴近时代生活,贴近学生成长社会环境,从德(道德品德教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法(法律知识普及)、情(国情教育)四方面人手,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安排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运用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新闻资料、人物事例、名人名言以及图片,使教材文本内容与时俱进,不落俗套。在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