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师的消极影响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消极影响,本文特指对学生造成负面效应的教师影响,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甚至把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反面。教师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偏误的认知、不良的情绪和态度、不当的言语、不当的行为。这些消极影响除了一些直接伤害学生健康之外,其余往往可能经过若干中间环节如心理暗示、情绪感染、心理惩罚、标签预言、观察学习等对学生发生负面作用。要防范教师的消极影响,就需要加强教师管理工作,实行教师问责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强化教育学意向,从源头上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分析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关键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教师自身都有消极影响。北京基教研中心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同时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师的威信。  相似文献   

3.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类似现象。教师因为某种原因情绪低落,低落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带入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情造成消极影响。尽可能地避免"踢猫"现象,将积极的情绪带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育人重担。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山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一个缺乏健康的心理,赏罚不公、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过于严厉的教师,怎能不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产生心理障碍?事实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起关键作用,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正常的心理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各种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对教师自身都有消极影响。北京基教研中心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如厌学情绪、学业不良、注意力障碍、学习焦虑、学校恐怖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师源性伤害,同时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影响教师的威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不符合教师职业角色期待、对学生及…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心理应激及其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健康地从事教育工作,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由于教育职业本性、教师劳动特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各自所处的特殊地位与特殊关系,决定了教师经常会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健康状态受到消极影响.降低心理应激消极影响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应对能力,学校管理层面的工作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瑞莲 《班主任》2002,(1):16-16
提高教师教育行为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而在互动过程中,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到另一方的行为。这就需要老师摆脱学生的消极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职业学校的扩张使得高素质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教师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满情绪以及成就感较低的情绪,而高职学生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对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变化进行研究,提出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需求的策略,以保证高职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是否稳定是检验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作为以学生为主要工作对象的教师,自身的情绪成熟程度必将直接作用于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影响教师个人职业上的成功。从长远来看,教师能否保持自身隋绪的健康状态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因此如何帮助教师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身心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是靼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育人重任。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一个缺乏健康心理、赏罚不公、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过于严厉的教师,怎能不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产生心理障碍?事实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时间被人们忽视。教师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生活,而且与学生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容易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当前,面对课业繁重、竞争压力大、社会期望高等现状,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迫切而必要。多年来,学校在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宁夏教育》2014,(4):27-27
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改正缺点和错误常用的手段。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常常收效甚微,有时因为教师批评的方式、场合选择不妥,使某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缺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观察发现,有些教师批评学生时在言语、表情、动作等方面存在着不当行为,结果批评不仅没有唤醒学生,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反而给学生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致使批评收效甚微,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郑宁 《考试周刊》2009,(14):23-23
本文旨在探讨情绪控制对心理学教师有何重要意义:1.能够提高教学效果;2.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能够提高教师的修养;4.能够提高教师与学生融洽关系的程度:5.能够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整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它是提高教学活动的功效和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特殊教育方式。它对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教育枢纽作用。同时它对调节师生情绪和追求至善人格品质也能发挥教育力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父母离婚给子女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长期的 ,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而且也会影响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甚至会导致情绪情感障碍的发生。教师和家长应采取各种措施 ,利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顺利度过情感危机 ,使其情绪和情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调适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19.
李颖 《文教资料》2010,(31):134-135
厌学,是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为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必须首先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正确归因,在此基础上.再有的放矢地实行恰当的对策,以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消极影响.增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工作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消极影响、产生的根源与措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77名江西省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状况;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