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阮籍是魏末的著名诗人,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他自幼有济世之志,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思想也发生变化。阮籍的《咏怀诗》并非全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知人论世,则其旨意可大体把握。《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的失意徨、揭露与批判黑暗现实与腐败政治、挟击礼法之士,以及“忧生之嗟”与出世之想。《咏怀诗》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那个黑暗恐怖时代的真实记录,《咏怀诗》的风格与手法给后世诗歌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在这些记录诗人政治感慨的诗中,阮籍用隐约曲折的形式表现了寓藏于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情绪往往愤激,辞旨往往隐晦。其中,《咏怀诗》(其一)写道:  相似文献   

3.
高鲲 《现代语文》2006,(5):48-49
阮籍以《咏怀诗》名世,一般提到他的《咏怀诗》,都是指其五言《咏怀诗》。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阮籍”条说:“……(阮籍)长于五言诗,代表作《咏怀诗》82首多抒写忧生伤时的苦闷,为后世传诵。……”但阮籍是否还写有四言《咏怀诗》,有多少首,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因为建国后几部通行的文学史著作都不提这个问题,只有胡国瑞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提到阮籍还有四言《咏怀诗》三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阮籍”条说:“……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此外还有四言《咏怀诗》,今存13首。……”另外质量较高的《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4.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其代表作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在这些记录诗人政治感慨的诗中,阮籍用隐约曲折的形式表现了寓藏于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情绪往往愤激,辞旨往往隐晦。其中,《咏怀诗》(其一)写道:  相似文献   

5.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有两首写到了“佳人”,但历来论者对其意蕴众说纷纭,且少有人触及这两首诗所具有的内在关联性。阮籍《咏怀诗》十九中的“佳人”和《咏怀诗》八十中的“佳人”,在内在意蕴上是一致的,是阮籍根据魏晋人特有的审美标准构建出来的理想人物。她融和了庄、屈精神,体现了个人仪态形貌之美与内在才能、气质、人格之美的统一,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体现。不同的是,《咏怀诗》十九写的是这种理想的构建,《咏怀诗》八十写的是这种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6.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7.
阮籍的《咏怀》诗是魏晋时代诗人创作完全个性化、心灵化的代表。诗人特别善于运用各种精彩纷呈的意象曲折地表达其思想感情。而最能体现诗人在残酷的黑暗现实中徘徊、苦闷、孤独无望心境的则是其中一组“失路”意象。这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在“进退失据”、无路可走的现实中仍不懈地探索人生之路的曲折追求。  相似文献   

8.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阮籍《咏怀诗》中登览描写的分析认为,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集中运用登览模式和登望意象抒情咏怀的诗人,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他对登览诗的发展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咏怀诗》应是阮籍晚年的作品,其直接动因应是曹芳被废事件。  相似文献   

10.
阮籍之诗,源于《诗经》。本文主要采用列图表的方法对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四言《咏怀诗》十三首中源于《诗经》的诗句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其特点及在表达形式和措辞用语上对《诗经》的学习情况,对五言《咏怀诗》和四言《咏怀诗》在表达上的区别以及四言《咏怀诗》与《诗经》相比所具有的特点,进行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性灵”诗派主将的张问陶,在对前辈诗学理论扬弃的基础上,既“专主性灵”,又“独出新意”,标举“天真”之说,倡导从“天真”处抒写“性灵”。艺术本体的“天真”审美本质,由创作主体的性情气质与表现对象的风神韵味“天然”凝结而成。要写“天真”,诗人的心要“空”,要“闲”;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生活知识;还要仰仗“灵感”的“神助”。张问陶对其“天真”说毕其一生躬行实践,创作的大量“性灵”诗作,充满了诗人悯民忧国的风雅情怀。  相似文献   

13.
章叶频是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并在文学革命运动中成长起来的诗人。“九·一八”事变后在《星原》第十四期上首次以红叶的笔名发表《溪畔哀歌》。在国难当头 ,他追随了左翼作家们所身体力行的诗歌大众化的路 ,在他提议下《塞原》推出《新诗歌专号》,他与塞原派其他诸诗人一道把绥远地区诗歌大众化推向了新的高潮。他不但在诗歌创作上获得硕果 ,而且在绥远地区革命文学理论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孟郊是中唐诗坛一位重要诗人 ,他精思苦吟 ,创作了五百多首优秀诗篇。其诗风主要形成了“硬派诗”的典型特征。在内容上 ,主要体现为力求散化 ,以文为诗 ,对山水描写怪异美的追求 ,以复古为革新等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当代新诗史上一位不可忽略的诗人,顾城以他的朦胧诗创作奠定了自己的地位。由于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纯净明丽的意象、轻快自然的节奏和浪漫的童话色彩,因而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诗纯真、自然、不事雕琢而自成一体。他在长期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过程中,筑造了一个花鸟般的、梦幻般的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6.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不朽的诗篇.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神话理论,但他在对神话的接触、理解、运用方面的造诣却是一般神话学者难以企及的.这最终决定了他在《楚辞》这一伟大诗歌巨著中,对神话的大量而精彩纷呈的文学表现,也决定了其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18.
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以笔下猛禽凶兽的动物诗著称。他的动物诗歌创作笔触锋利,基调沉郁,形成其独特的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风格。休斯的代表作《鹰之栖息》通过对一系列动物的特殊形象的描写,旨在引发人们对动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他凭着诗人敏锐的洞察力,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影响人类自身生存的潜在危机,并为人类的发展及其未来感到深深的忧虑,对陷入窘境的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人类中心主义”;他希望通过一系列动物诗歌创作来歌颂他所崇尚的自然界,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警醒人们应该为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浅论崔涂诗     
崔涂是晚唐诗人,屡试不第,四处飘泊。他的羁旅诗,离家、飘流、战乱、思乡、失意、叹老是主旋律。他的吊古诗,是晚唐社会造成的灰暗心理的反映。他与僧道的交往诗,是解除内心烦恼的精神慰藉。他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主,没有古体。他娴熟格律,善创意境,表达含蓄,情景相生,多为后人称道。  相似文献   

20.
D.H.Lawr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as well as controversial)writer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His works are received with high praise and furious criticism at the same time,and he suffered for it in his lifetime.He wrote poetry throughout most of his life.He was far too prolific and undiscriminating a poet.In 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collection of D.H.Lawrence’s’ "Birds,Beasts and Flowers",the author try to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D.H. Lawrence’s nature vie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