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强改进社团建设拓展素质教育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群体组织,本文从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实施素质教育四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社团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社团建设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社团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补充渠道,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三重三轻"倾向,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坚持一个方向、选好两个人物、把好三道关口"的现实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高等教育中,学生社团对培养大学生的情趣爱好,完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等方面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全文着重探讨了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党团组织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实现校园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学生组织,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挑战,发展过程中管理暴露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学生社团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品牌社团建设途径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蓬勃发展的高校学生社团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文体、社交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补充.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和引导,努力探索建设品牌学生社团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20,(2):73-76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自主活动、自我管理的学生自治组织,更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校园文化延伸的重要载体和补充。以集宁师范学院学生社团为例,深入分析大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全面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8.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组织中的生力军。是构楚完善的高校学生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认清高专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分析高专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高专学生社团与其它应该状态存在的差距以及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这对于专科院校曲学生社匠蓬勃发展,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明月 《孩子天地》2016,(6):283+285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组织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众多社团中,专业学习型社团在高校学生社团中脱颖而出,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工程学院专业社团为例,从专业社团的发展现状、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三方面来进行研究,为社团的长远发展和更好的推动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丁晨 《科教导刊》2023,(16):30-32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以及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手段。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在思想引领、志愿服务、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高校应加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深化学生社团的思想引领与育人功能,打造品牌社团文化,助力营造良好、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构建高校“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格局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In contrast to much of the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post-activist generation,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rests on a model of the student as a quasi-citizen within the university political system. As a major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engenders feelings of academic disaffection among students. This study, based on a survey of 2,122 students enrolled at three mid-western universities in 1974,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elt academic disaffection for students. Five major findings emerge from this research. First, feelings of academic disaffection are relatively high among the students interviewed. Second, when the dimensionality of academic disaffection is investigated, these students typically express disaffection concerning th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with the latter group fostering most of the disaffection. Third, the students at the three universities surveyed generally differ regarding their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functioning, their feelings of academic disaffection, and their desires for university reform, in each case with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Carbondale (SIU-C) students being significantly distinct from students at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NIU) and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K). Fourth,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authoritarian governance and an unsatisfactory academic environment at their universities tend to generate both university and administrative disaffection. Last, university and administrative disaffection result in a predilection among students for reform in the university, preferably devoid of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学生诉高校案件的屡屡发生,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只有明确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维护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在出现纠纷时,也能及时寻求全面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营销学角度分析,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大学生降低期望值;需要大学生借鉴“STP营销”理论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需要高校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需要开展“共生营销”,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在弄清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努力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Bruce  Christine  Gerber  Rod 《Higher Education》1995,29(4):443-458
A range of studies conducted since the late 1970s have sought to describ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and more recently,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These studies, using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the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have identified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which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eaching-learning 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The study reported here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learning, describing it from the viewpoint of lectures from a range of disciplin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se lectures student learning was seen variously as: acquiring knowledge through the use of study skills; the absorp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being able to explain and apply it;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reason; developing the competencies of beginning professionals; changing personal attitudes, beliefs or behaviours in 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henomena; and a participative pedagogic exper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nceptions and previously identified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高校人性化教育管理,优良学风,入学教育及宿舍秩序,辅导员工作等都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从这四个方面加以改进,推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更好的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道德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伦理的主要德性,在现代社会中举足轻重。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是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的重要反映。本文从诚信的内涵、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原因分析、加强大学生的诚信建设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诚信建设做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学生工作复杂、庞大而且关系全局,如何让繁杂的学生工作跟时代同步,开辟一种新的有效管理工作模式,促使学生工作趋于目标化、精细化?本文从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研究得到的启示来探讨评价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和工作的特点,分析在学生工作中贯彻执行力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细节,以期解决学生工作中的一些综合性难点、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就创新学生党员活动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栽体探讨新时期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员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