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第六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知识要点 1.本章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我国水能分布及主要电站;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我国主要农耕区、林区及牧区的分布;主要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及其分布;我国主要煤矿、油田、有色金属矿和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建设山西能源基地和开发西部油田的意义;钢铁工业布局的一般原则;我国主要渔场、盐场、近海油田的分布;我国各类自然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2.本章应予理解的知识难点 我国主要农耕区、牧区形成的主要原因;钢铁工业分布的基本原则;发展海洋水产业  相似文献   

2.
牧区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难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投入巨大,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极大地推进了牧区教育的发展,但牧区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牧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甘肃牧区三县的“逐学校而居”的教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其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牧区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牧民由此形成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甘肃牧区三县的作法也许对全国其他牧区能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牧区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难点。新中国成立50年来,投入巨大,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极大地推进了牧区教育的发展,但牧区教育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牧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甘肃牧区三县的“逐学校而居”的教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其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对牧区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牧民由此形成了新的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甘肃牧区三县的作法也许对全国其他牧区能起到一种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牧区经济工作是乌兰夫牧区工作中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乌兰夫领导内蒙古各民族人民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牧区经济工作。乌兰夫牧区经济工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的。乌兰夫的牧区经济建设思想是非常全面系统、精辟的。探究了乌兰夫同志的牧区经济工作思想及其对内蒙古新牧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牧区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以切实加强党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为新视角,积极探索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新模式,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基层党建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开拓内蒙古农村牧区基层党建模式创新路径是推进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和自治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发展新疆牧区教育的政策。其中,牧区寄宿制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极大地促进了牧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使牧区基础教育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制约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快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现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不仅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还会促进边境牧区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与铸牢。结合边境牧区治理实践,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可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机制法治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工具智慧化等五个方面衡量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态。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尚未形成、治理机制法治不足、牧民参政程度较低、治理智慧化水平低、边境牧区治理存在无效的风险是边境牧区治理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阻滞了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实现边境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从推进牧区治理多元协同、提高边民整体法律素质、完善民主参与机制、以科技支撑牧区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边境牧区治理绩效动态化管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牧区教育是阿坝州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阿坝州牧区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如何推进阿坝州牧区“普九”进程、改革双语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培训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推进牧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力图通过阶级斗争的革命路径改变牧区原有制度,但未收到良性的绩效;后期选择以“三不两利”政策为主要内涵的改革路径实现了牧区社会制度的变迁。革命路径受到原有制度的约束,改革路径则符合牧区的传统和实际。不同的路径选择使牧区社会局面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牧区是中国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可忽视的地区。本文通过分析评价牧区“四化”发展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加快牧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力图通过阶级斗争的革命路径改变牧区原有制度,但未收到良性的绩效;后期选择以"三不两利"政策为主要内涵的改革路径实现了牧区社会制度的变迁。革命路径受到原有制度的约束,改革路径则符合牧区的传统和实际。不同的路径选择使牧区社会局面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资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海牧区地处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发展远程教育是牧区教育发展的时代选择,本文针对牧区的区域特征,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牧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设想,旨在促进牧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盖志毅教授《新牧区建设与牧区政策调整》(以下简称《调整》)一书,于2011年11月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此作继承、借鉴了前俊与时贤的研究成果,对新牧区建设提出了一个学者中肯的建议,对牧区政策安排的历史与现状、得与失剖析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徐发财 《教师》2023,(1):51-53
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打造具有牧区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文章围绕“一校多品”导向下牧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优化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现今牧区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牧区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械较为匮乏;加之受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方式也有待创新。因此文章结合牧区学校的教学特点,从加强物质保障,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壮大师资队伍,激发教师潜力;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特色体育课程三方面提出了牧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牧区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心理调查与分析关注牧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牧区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促进民族融合和团结,本着"学习汉语,走出大山,走向城市"的理念,作者分析了牧区汉语水平低下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有些学者也曾对牧区教育现状作出调查研究,而针对牧区的汉语学习存在的问题作出调查和分析,还是十分少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本篇文章能给牧区学生的汉语学习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牧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东西跨2600公里,包括24个旗,面积7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蒙古族居多,居住分散,以牧为主。牧区这种基本特点,给牧区社会经济管理带采诸多不便,发展内蒙古牧区社会经济,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曼需要牧区政府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管理方法。本文以正镶白旗明安图镇英图嘎查社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牧区社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功能和开发前景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国家在牧区实行"双权一制"以来,牧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求业务部门要加快牧区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牧民群众也自发地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笔者力求通过总结分析牧区经营体制机制现状,探析未来发展走向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抓住机遇理清思路加快牧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马依沙牧区民族教育是青海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下,我省牧区民族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牧区民族教育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资源,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青海牧区的人口与地域特征、教育发展现状,通过对牧区远程教育发展的分析研究,论证了青海牧区发展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基本模式。旨在为牧区教育发展及社会进展,构建有高原牧区特色的远程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