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作家与时代的关系对阳翰笙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创作进行了综合评析。阳翰笙在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活动,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电影作品反映了时代的主潮,契合了时代的审美需要,是他个人创作的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报告文学领域,黄宗英和理由是拥有众多读者和广泛影响的作家。前者惯用电影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以抒写颇具电影特点的“人物特写”见长,后者则从国外的报告文学新体式中得到启示,以构置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虚构小说”取胜。在我国报告文学山“政论化”向“艺术化”方向嬗变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位作家创作特色的辨析,为我国报告文学由“报告化”向“小说化”方向嬗变的这一总体艺术趋向,勾勒出一个极粗略极初步的轮廓。  相似文献   

3.
当电影这种艺术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电影就不得不面对电影市场滑坡、电影观众大量流失的尴尬。这种尴尬使导演们在创作上作出反思与调整,而其中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注重叙事,注重电影中的情节表现。在信息高度发达、电影风格和叙事手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梳理和总结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的运用,无疑对探索电影新发展的起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张娟 《文教资料》2008,(28):184-186
新时期以来,小说和电影的握手和联姻已成潮流.小说成就了当代电影的发展,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则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和小说家的成功,然而人们对于合作后小说的价值,小说的发展趋向以及作家的创作观念等方面仍存有一定的质疑与焦虑.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0):18-19
电影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简单又直观的窗口。英国电影曾经在西方世界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光环一度被好莱坞遮盖。本文通过阐释英国创意文化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对其作用于英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作出简要分析,并结合部分电影加以说明,同时期望英国的创意文化产业政策和电影发展经验能给当代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代武侠电影中暴力武侠和舞蹈武侠的结合、场景与武侠的结合、传统武侠与科技的结合、喜剧化表演与武侠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简述了在电影市场不断的发展的今天,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们对于中国武侠电影的创新手段,同时这种创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在电影中发展与体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小说与影视、作家与影视关系的密切程度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中,池莉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她的作品屡屡被改编成影视剧。但是,当我们将池莉小说相关影视剧同原作相比较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主要以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及其同名影视剧为例,对比分析相同题材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的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8.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9.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回族文学新生力量的马金莲,她的小说创作一方面真实呈现了西海固生活的苦难而具有了苦难书写的同质化特征;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语境中,对民族心灵的变迁予以形象化记述而显示出诗性熔铸之艺韵,进而把民族文化和精神引向多元价值体系的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与考量,体现出一位民族作家应有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担当。因此,在"80后"作家中异质存在的马金莲,为回族乃至中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启示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把读者接受作为文学演进中一个基本环节与内在的动力学来看待,重视并考察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产生过程,揭示了作家、作品、读者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揭示了读者接受的勇动性方面。对文学史上作家,作品的地位,评价和影响的历史变化,从接受意识的变化方面作出了合理的的解释。接受美学引入电影研究领域,使我们对电影观众的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小说家杜鹏程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他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了党的革命文艺路线,为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忠实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地进行写作。三十多年来,他在小说领域里,长、中、短篇都写,不断地探索、创新;此外,还写了散文、报告文学、创作谈等近四十万字(未包括解放战争中散失的作品)。对于这样一位有成就的作家,认真探讨一下他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有深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穆时英的形象阐释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从普罗文学白眉到新感觉派圣手,从软性电影论者到被刺杀的汉奸作家,从尴尬的"抗日英烈"到都市文学的奠基者,从现代文学作家到隐没的电影理论家。这既与阐释主体阐释动机的不同密切相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转型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李咪 《海外英语》2014,(7):180-182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著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梦的代表之作,更为美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该文结合2013年的最新电影版本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文学艺术语言和影视艺术语言的不同倾向,通过分析原作语言和电影语言的艺术特点,从而反映出电影在再现原著场景时如何延伸和取舍,并从电影艺术的表现方式中探讨改编学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由于电影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在改编原著整体构架和细节处理的同时也限制了原著带给人的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16.
徐公美:民国时期电影教育的倡导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公美是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先驱,也是民国时期电影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电影及电影教育的实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早期电影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电影是提高教育效率最合适的工具,有效的电影教育是教学乘以电影。他提出了特殊时期电影教育的方针,积极开展电影场及电影教学法研究,大量引进国外的电影教育理论与经验以构建我国电影教育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早期电影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靠先验的情节模式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情节是当代戏剧“讽古喻今”的重要手法。分析了当代俄罗斯作家尼·萨杜尔的戏剧创作中对传统创作手法的借鉴、重新评价与发展,阐释了作家对人的本质特征及他在荒诞境遇中的命运、前途的理性思考,论述了当代俄罗斯剧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依赖、水乳交融的创作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所拍摄的许多优秀电影享誉海内外。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没有谁能够像张艺谋那样始终关注中国的女性,在他的电影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人物画廊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女性的本能需求、执着的信念、悲剧性的抗争三方面对这些女性形象作出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张艺谋的电影。  相似文献   

19.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文化产业也实现巨大的跨越性发展,尤其是电影业的发展,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充满幽默感和风趣感的小说,该小说在1811年出版,作者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但电影则是经改编并于1995年由李安执导拍成的同名爱情电影,该电影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幅直观美的画面,美妙的视听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本文主要对作品《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及电影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方式下作品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