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通过从2005年8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历时两个月的调查工作(调查覆盖重庆市9个主城区及33个区/县),调查结果显示为重庆市社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总体情况比较理想,但是,要使未成年人在社区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成长,预防或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我们还应该重视一些相关的问题。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本文结合社会工作有关知识提出了一些缓解和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是我国全体国民中十分特殊也是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各种思潮的涌入,未成年犯罪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然而未成年作为我国未来各项社会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对其采取的法律措施,势必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出既能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有力打击的同时,又有助于未成年的未来发展的法律体系,因而加大对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教育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成为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教育方面着手,分析其犯罪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矫治措施,以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社会上消极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极心理因素中的反映,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6字方针,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  相似文献   

6.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如何面对这个客观现实?在审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解读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寻求变革路径提出了策略建构.  相似文献   

7.
社区青少年是违法犯罪危险性较高的人群。一般来讲,社区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情况约占青少年犯罪的60%以上。为此,研究社区青少年犯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社会问题凸现出来,而且日趋严重,其中青少年犯罪态势严峻化就是一例。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根据我市检查机关统计,14—20岁青少年犯罪案件,2003年有118件,被捕215人,2004年犯罪案件129件,被捕237人,2005年犯罪案件154件,被捕313人,犯罪率及人数逐年增长。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态度支配下实施的,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违法犯罪也不例外。基于此,笔试图从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征入手,积极寻找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从而达到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校“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指因各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未成年人。由于成长中缺乏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而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我校“留守儿童”的类型、特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供大家参考。一、我校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留守子女基本情况及分析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我校共有留守儿童572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26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6.25%,女性留守儿童30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53.75%。(一)留守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犯罪主体结构趋于多元化,其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预防法》的施行,将对于培养我国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维护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成因入手,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尝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提出综合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构建"大德育观"教育网络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寻找其预防对策,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原因熏就违法犯罪的六个新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这些特点从社会、家庭、个人以及学校等四个方面着手归纳出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常见原因,为今后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犯罪形态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审查起诉阶段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法律制度如何设计才能将违法犯罪活动降到社会容忍度以内,已成为当前社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最优机制就是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运用效用最大化假定、理性人、博弈理论和价格理论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分析方法对刑罚效率的判断标准、犯罪的最优威慑及刑罚的最优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做好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司法机关要做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共同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的成长环境,加上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的缺失,其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主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征进行概括,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方面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健全法制、强化执法管理、完善司法保护和加强法制教育等建议,期望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8.
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净化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狠抓未成年人法纪教育、强化网络的监督和管理,是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社会德育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计划生育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下来以后,"独一代"是家庭和社会主要的关注对象,如今,"独一代"组成家庭中的新成员——独二代,是新时代又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独二代"的成长至关重要。只有深刻认识"独二代"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对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一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是未来的建设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然而,未成年人道德成长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学习成绩仍然是教育关注的焦点,学校道德教育过于注重共性,家长不注意言传身教,大众传媒的负面内容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活动场地相对缺乏。因此,应该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创新学校道德教育,创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引导未成年人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家庭、学校、社会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