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文化和文学范畴使用“市民”这个概念的时候,更多的场合是指一种生存状态,一种文化形态。研究“市民”,尤其是中国“市民”,应该从历史的演变去作一种动态的辨析。从整体上来说,近现代意义上的市民文化是近现代大工业、近现代城市化的产物,是人类步入近现代以来。在科学和民主的广阔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是顺应时代发展方向的。但市民文化也是一面双刃剑,既有正面,亦有负面,既有积极面,亦有消极面。市民文学是市民文化价值观的文学文本载体,市民文学必须是反映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必须是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文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这种女性气质的形成与当时的现实语境和现代市民价值观紧密相关,女性气质的现代市民小说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文学史所遮蔽。但同时,这种女性化气质也成为标志现代市民小说的一种文化身份,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并从而成为一种可以与主流叙事相抗衡的文学潜流。  相似文献   

3.
肖佩华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该书将“市井”作为独立的概念范畴引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类型学研究框框,从而使中国城市文学、市民文学在民族文化范畴和中国“现代性”范畴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文学史尤其是市民文学史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该专著对于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现代都市文学研究与京海派文学研究,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意义和学术上的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市民文学是指法国中世纪代表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市民阶级情感、趣味和世界观的文学。从中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市民阶级在法国产生并不断壮大,它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反映市民阶级生活和斗争的市民文学便应运而生。这种文学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在中世纪最后几百年间逐渐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市民文学的突出成就,是大量以列那狐为共同主人公的故事诗,俗称"列那狐故事诗"。它是在东方寓言和法国民间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想内容与中世纪法国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文学处于市场化的主流环境之中,市民文学是市场化文学环境中重要的文学形态之一。蓬勃生长的市民文学在体现市民阶层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的同时,也对其人文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新时期的中国小说出现了无主流意识倾向,小说创作色彩纷呈,其中王朔的小说以流畅的当代京味语言,调侃的语调,大量地运用譬喻和反讽,荒诞离奇的情节设计以及写实与谐谑的手法,来表达市民阶层的愿望,以此来消解国家意识形态,王朔小说的出现打破了正统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标志着市民文学的崛起。  相似文献   

7.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8.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张爱玲在承接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与转化,把创作深入到市井人生的里面,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生死情爱为题材,谱写了一曲现代都市传奇,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市民叙事话语,使市井文学的品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产生于12世纪以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的兴起之时。它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及中世纪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各种力量之间的复杂矛盾斗争,抨击封建阶级的贪婪、暴虐、愚蠢,赞美市民的机智、勇敢、敏锐,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表现最为明显,它是城市文学中取得成就最高、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在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模式和思维特征等方面都有鲜明表现。这种女性气质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价值观的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现实语境的软性风潮。这种女性特征彰显了被“国家/民族”男性叙事系统遮蔽的女性叙事.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作家徐小斌在她的小说里创作了一系列现代巫女的形象,她们都有凄美的爱情观、充满迷幻色彩的爱情"游戏"、独特的性爱方式。本文从情爱特征方面对徐小斌笔下的"巫女情结"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老舍小说多数以平民文化为视角,用其独特的文学手段构造出丰富多彩、魅力纷呈的"市民世界",小说中各式各样的小市民形象,不仅凝结了作者的思想态度、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更凝结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内涵。本文主要对老舍小说中"小市民"形象的几种不同人物系列进行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其背离主流政治的主题和题材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使其与其他的新时期小说家们异趣。作为"散文化小说"叙述的个案,他重接现代抒情小说传统,同时保持他的小说中对风俗画描写的独立意义。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短篇行文为他在新时期文坛上寻觅到了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都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中国文坛穆时英等现代派小说所显示的“都市性” ,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源泉、思维、情趣及审美特色 ,但也存在缺乏历史容量的涵盖、形式分寸感的控制、及与主潮疏离的局限。它成就了作家也限制了作家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池莉的小说就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究其原因,在于她对于中国市民阶层的关注与全新诠释。在她的笔下,人们看到了一群鲜活的市民群像,他们的生存状态、婚姻情感、文化遗存都得以彰显。在她的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出其对市民阶层认真的态度与独到的见解,进而完成了对传统市民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孙犁是20世纪中国重要小说作家,从学史的角度考究孙犁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即可明了:其突出意义在于对一种人趣味和品性的坚守。孙犁小说的人性立场、诗化散体,以及阴柔的风格,都是这种坚守的具体体现。这种人趣味和品性,对于当时学政治化倾向是一种有力的矫正,其历史价值不容漠视。  相似文献   

18.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英国文学的一位大师,他一生创作诸多。其成就的核心是小说,表现了劳伦斯其人和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主义表现为他对人类生活价值的期盼和对工业文明的评判,在其多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森鸥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与夏目漱石比肩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其早期浪漫主义作品更是起到了对近代日本文学的引领作用。但以往人们在论及鸥外早期作品的特点时,往往将着眼点放在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上。究其实质,对鸥外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着更重要影响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该稿就鸥外早期作品所蕴含的"才子佳人"要素以及受中国式"才子佳人小说"影响的表现和原因尝试作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