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心理学告诉我们,失落心态是指人在社交动机和人生追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和不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落心态。一些本来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新教师由于从受教育者到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挫折心理与矫治长春税务学院徐长岭大学生从人学到毕业会经历许多困难和挫折,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受挫心态.大致表现有以下几种:一、失落心态。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因一时发挥不理想或自估太高的学生中。他们由于未能进入自己理想中的校或系,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心态一般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社会类别)中社会共识、社会情绪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目前,大学生中弥散着浮躁、炫富、急功近利、忽悠、不诚信、冷漠、麻木不仁、失落迷茫等不良心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其社会心态决定着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赵芳,2012)。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并针对此采取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总体状况,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家庭的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并且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大学生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情绪是现代政党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测量标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同时,民众还存在着明显的焦虑、失衡、怨恨、失落和痛恨等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根源于社会体制不健全、民众自身素质和心态不够成熟等.为此,引导社会情绪必须着力建设社会良性发展机制,并且建立健全民意监测网络,提高全民社会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冲突。近年来,由于人民内部矛盾激化所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其本质是群众态度、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三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心态、因政府个别公务人员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心态。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青春是美好的,但对美好青春的求索却是艰辛,甚至痛苦的。本文作者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以同龄人的特定视角,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在追求美好青春中的各种心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角度分析了美的失落的原因,提出了塑造美好心灵,走出狭隘“自我”,勇敢地迎接成长道路上新的“斯芬克斯”的挑战,去寻回那份失落的美的诚挚期望。 无可奈何花落去……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存在着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分压抑、紧张,自卑、失落心态严重等心理问题。要解决教师这些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的关心,更需要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调整情绪,平衡心态等。  相似文献   

8.
“中西恋”的叙事产生于中西文化碰撞之际。在跨文化背景下,近代作家对中西情爱的书写,总不自觉地成为一种关系到了社会现实场域的寓言性创作。在近代文人王韬、平江不肖生的中西情恋的描述中,深深纠结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民族情感和文化失落的双重焦虑下那挥之不去中心幻觉与复杂暧昧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当前,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不同价值取向影响,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这些心态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有效调适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中国大陆的流行歌曲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迅速发展,蔚为大观。流行歌曲的主要接受群体为时代青年,因而歌词大多指涉爱情生活。但也有一些歌词在爱情和其他话语的表象下隐喻着某种社会心理,渗溢出别样的艺术趣味。这些社会心理主要包括:梦想破碎,精神失落;玩世心态,赌博意识;价值紊乱,自我迷失;文化自卑,西方迷恋;消解神圣,拒绝崇高;草根心态,弱势情结。把玩流行歌词的社会心理隐喻,有助于加深对不同时代青年人集体无意识的诗性解读,对诗歌和歌词创作也有一定艺术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心态如何,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心态良好,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勇气,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心态不良,则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甚至伤害学生自尊,制造精神痛苦。教育是复杂的链,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往往上下都有关联。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80%来自身边的长者,其中也包括教师。显然,教师拥有积极心态就能释放出正能量。当前,教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态包括:失落——中小学教师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提高和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冲突,必须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有传统和现实两方面,即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和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其本质是群众态度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心态的反映。从群体性事件中反映出的社会心态主要有3种:社会不公平所导致的相对剥夺心态、阶层分化所导致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弱化以及因政府办事不公而产生的社会信任缺失。因此,必须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寻求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即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和沟通渠道;调节收入分配,解决分配不公;加强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一些不良学习心态,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祛除对策。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端正心态,改进学风。  相似文献   

14.
农裔城籍心态使作家在审美取向上走向乡村生活,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更多地吸纳和采用了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带上一种因时代失落、个人沉沦、理想丧却而产生的哀愁情绪。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毕业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心态和谐是大学毕业生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中,大学生群体中容易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决定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毕业生要积极构建和谐心态。  相似文献   

16.
农裔城籍心态使作家在审美取向上走向乡村生活,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更多地吸纳和采用了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带上一种因时代失落,个人沉沦,理想丧却而产生的哀愁情绪。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对传统士人消极文化和和消极精神批判之余,其中既留有一种深深的失落,也有怀一种拂之不去的眷恋。本文试着从中国传统士人文化的角度,结合鲁迅小说文本和鲁迅小说创作的特殊时代文化环境,对鲁迅小说对待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复杂心态作出文化意义上的阐释,以期了解鲁迅小说中这种心态产生的文化原因及其表现,了解鲁迅对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思考和追寻。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晚唐重要诗人。他曾入幕扬州,扬州特殊的社会环境与他惯有的心态产生摩擦与融合:身处扬州时,虽然享受着扬州的繁华与风流,但仍无法摆脱强势文化影响的焦虑;离开扬州后,却因"长安梦"的失落,常回忆起扬州的美好,以调适其严肃人生下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形成了一些积极的社会心态,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社会心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特征,分析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成因,精心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危机是一种网络负面舆情的极化状态,它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新的挑战。社会心态和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具有内在关联性,不良的社会心态往往是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因此,从社会心态的角度对网络舆情危机加以分析,认识和把握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态和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策略,加强预防和处置工作,有助于提高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