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论争,都关涉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问题,即人学视域的问题。人学揭示出人的存在的一般特征为:人是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社会文化的存在,是自主超越性的存在、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存在,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性的存在,是具体的、个体的存在。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出强烈的人学追求,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在人学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基于知识选择的课程与生活的整合,立足本土与传统的课程与文化的整合,关注实践的课程与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人学视域中大学课程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是育人的场所,而课程是大学"育人"、"成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从人学的视角来检视大学课程就是一种应然之举。从人学视角来观照,我国大学课程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人"或少"人",基于大学造就"人"的考量,需要重构一种新的大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啸 《江苏教育》2009,(5):24-26
人学在中国的诞生表明了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文化转型时期不可回避的精神关怀和重大主题。教育人学是人学理念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基本出发点,捍卫人的权利和尊严是教育人学的基本主旨,培养现代公民是教育人学的基本追求。教育人学揭示了教育的领域是自由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学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发展中体现出重大的实践价值,而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目标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人学理论中国化奠定了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人学理论得到充分发展,在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育人为本"的新时代呼唤教育人学的诞生。教育人学是以教育中的整体人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体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区别于教育中以人为对象的其他学科,教育人学总体上属于哲学,是以教育哲学思维为主,横跨许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教育人学具有哲学本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基础性。教育人学研究教育中整体的人和整体人的教育,其主题包括教育人学的历史形态、逻辑形态、现实形态,以及教育人学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教育人学的研究就是寻求对教育中人的理解。教育人学研究是一种规范性研究,它以实践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的思维和综合的方法开展对教育中整体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又以人为研究目的的科学。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和变革,人学成为人类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是由人所从事、又是为了人的事业,离不开人学思想的规范。现代人学观的核心是:  相似文献   

8.
张香兰 《江苏高教》2008,(3):113-115
当前大学德育的人学观是"实体"人学观,它表现为人的精神与身体相分离、"人是单子式存在"和"人是物"的物性人学观。精神与身体分离的预设使大学德育忽视了环境的道德教育意义,促成主—客形式的关系结构,使大学德育走向学科化和知识化,大学德育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互分离;单子式存在的人学观致使大学德育走向灌输、边缘化和相对主义;物性人学观中的大学德育埋没了人性,遮蔽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人学问题是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厘清其历史演变的线索,可以发现人学发展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哲学人学大致经历自然本体论人学、认识论本体论人学、现当代非理性人学和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四个阶段。分析其各自特征.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从人学视角探究周恩来的教育思想,对周恩来教育思想中的人学内容加以系统梳理与整合、分析和概括。揭示了周恩来重要的人学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任务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周恩来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人的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1.
医学人文教育:质疑、困难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人文教育是国内外的热门话题,面对着“学不完”和“学了没有用”等质疑以及课时和学科发展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出路是从理论和实证上认识医学人文的价值,编写医学人文教育指南,开发整合式教学模式,培训教师并在医院营造重视医学人文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出现的片面化、工具化问题,在"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课程开发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教育为两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并为高职跨学科课程开发及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文精神匮乏,人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弊端日益突出,提出利用虚拟展览馆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分析了虚拟展览馆设计的理论,利用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Abnet的古代诗歌文化展览馆系统,并探讨了其在人文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由斯登豪斯主持的“人文课程研究”作为一项经典性行动研究案例,在教育领域持续不断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不仅使得行动研究在英国复兴,而且发展出一种以“过程模式”著称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它提出的“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作为教学的基础”等观念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5.
"人文"是中国古代的固有词汇,首指礼教文化,次指人事而与自然相对。近代国人对于"人文"的运用,在继承传统涵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与"科学"的结合堪称最大的变化。以概念史为视角,考察"人文"一词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尤其突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对人文社和中国人文科学社的个案分析,尝试说明学术团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高师院校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是保证培养、输送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必要手段。具体说来:建立健全身体保健教育是高师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前提条件;立足于生命感受的人文课程教育是高师生职业心理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学科课程与教育理论课程的有机融合是高师生职业能力综合化的必然要求;以方法课和技能技巧课为主体的实训课程是高师生职业行动能力得以提高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7.
合作活动学习刍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化课程确立了"课程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文化主体性价值理念。对学习生命而言,合作是基本存在形式,活动是基本优化形式。学习者多样合作与多样活动融合创生了体现学习生命存在整体关联的合作活动学习。合作活动学习实现条件包括内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内容,基于活动的合作,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多元化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人文方面的理论应当属于科学的范畴。人文科学是研究人及其社会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以人的灵魂、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其规律呈现为统计性的规律.其内容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其研究方法具有思辨性的特点。人文科学具有关注自我灵魂.慰藉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功能;具有认识社会,驾驭社会的功能;具有传承人类智慧的功能。人文科学是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而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的类型经历了分化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司托克斯(D. E. stokes)的“象限理论”合理解释了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态。日本大学科研定位呈现出“巴斯德象限”(Pasteur’s Quadrant)取向特点。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和产业对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机制以及日本善于吸收和应用域外知识的文化传统等是形成这一取向的重要原因。日本大学科研定位的“巴斯德象限”取向为日本大学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两难处境中开辟了中间道路,使大学“名利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