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两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甚至地球的命运。本文综述了人类面临资源环境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诞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和实施途径以及我国在改变发展模式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呼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网络生物安全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基本概念与战略内涵;梳理欧美国家作为全球网络生物安全研究的起源与主力率先布局该领域的现状,包括形成由政府机构牵头、科研院所深入的研究合力,界定具有重大威胁的网络生物安全漏洞,推进网络生物安全新学科建设落地,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网络生物安全风险应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在网络生物安全研究领域面临的美国主导全球网络生物安全议题、缺乏系统的网络生物安全研究体系和威胁应对举措等挑战,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推进顶层设计,布局新学科建设、强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以及建立安全测评体系、实施针对性风险评估与安全测评等方面,对我国开展网络生物安全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这种威胁还在不断加剧,对人类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防范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为了能够减少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本文基于GIS的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RS的采集功能、传感器的监测作用,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将上述技术结合起来,设计了针对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完成了以要素集群为主导的"一次创业",目前正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二次创业"。文章运用SWOT法,分析了合肥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出"二次创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总结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就如何突破当前制约高新区发展的瓶颈,更好的进行高新区建设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黑河实验(HEIFE)研究获重大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等。全世界人类居住的陆地有32%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4%。沙漠化的威胁,造成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面对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ICSC)于1986年组织了以全  相似文献   

6.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风险是现代生物技术潜在的"负效应",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生物风险必将不断产生并危及人类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当现代生物技术与商业利益、跨国资本、地缘政治结合时,生物风险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生物安全已成为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之一。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根本途径是生物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创新。生物安全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文章就此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生物安全文化的现状和不足,阐明了当前重视和加强生物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今后如何培育和加强我国的生物安全文化建设提出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壤侵蚀则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一旦持续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下游河道与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的威胁、破坏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水危机等这些都是土壤侵蚀产生的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我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我国的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并对其减水减沙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已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文章阐述了煤矿区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恢复的理论与技术,进而提出生态恢复研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疫病暴发成因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疫病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各国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是导致野生动物疫病频发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改变了疫源动物、媒介及病原生物的分布区和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和侵入创造了条件。人类活动加剧增大了疫病在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和疫病传播速度,加大了疫病暴发、流行的风险。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野生动物疫病重大挑战,亟待加强和完善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研究、监测、预警、干预和防控能力,服务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近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环环相扣的3个阶段:经典遗传学时代、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时代和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时代。当代生命科学空前繁荣,呈现若干新特征:原始发现层出不穷,致使底层创新井喷;系统论与还原论并重,层层揭秘复杂生命过程;学科汇聚融合,生命科学从定性描述开始实现动态、精准和定量解读;科学数据共享,成为生命科学界普遍遵循的规则;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兴起,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些特征使生命科学知识获得极大丰富、生物技术得以快速迭代升级。与此同时,中国生命科学厚积薄发,近10年进步显著,逐渐改写世界生命科学版图,并在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突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生命科学面临更多挑战。理顺各科研模块的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创建先进科研文化、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坚持开放与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生命科学的基础,使其更加卓越,贡献科技强国建设,丰厚回馈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2.
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77-1184
从大历史观角度来看,文明进步、发展模式、世界格局、科技创新、中国发展都处在重大转折期。全球创新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密集期,绿色、健康、智能引领创新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等多点突破、交叉汇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科技革命加速产业变革。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孕育兴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伙伴关系;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可能使机器从人类的工具和从属,逐步上升为伙伴。雄安新区因疏解而生、应创新而起、逐智能而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变量和增量,在未来建设中,应采取"国家创新特区"的体制,充分用好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积极探索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下的未来城市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的提出,对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面对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文章提出通过能源变革,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的电力脱碳与零碳化、燃料零碳化,以及能源需求侧的能源利用高效化、再电气化和智慧化,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核能为保障的未来清洁零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我国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70年来我国的农机工业从新中国成立时候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全球规模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机工业与世界农机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大而不强"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何实现农机工业"由大变强"的突破,根本路径是要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农机创新体系。文章以拖拉机作为农机行业的典型代表,回顾了我国农机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技术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新中国的农机工业体系进行断代划分;着重阐述了未来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探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与实践,介绍如何构建第三代农机的应用体系。最后,对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发生改变,对传统粮食安全观提出挑战。文章从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新内涵和新目标出发,构建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5个维度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选取14个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我国对于粮食数量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对于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关注程度较低。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宏观发展战略,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是必争必保的底线。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生物安全持续面临挑战。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成为国际的热点,其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我国虽然依靠科技支撑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鉴定、疫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但也暴露了我国在生物安全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弱项。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战略部署,我国应通过加快完善科技前沿布局、推进学科建设、加大专项人才培养、完善基础平台和生物安全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升生物安全能力建设,完善我国生物安全体系,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实现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6-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而且牵引和带动了航天和相关高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家安全、科技进步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大批创造性的发明和技术应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在分析国内空间科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我国2016—2030年空间科学拟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我国至2030年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空间科学计划及所包含的科学卫星任务,并探讨了支撑和保障空间科学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与能力。希望通过系列空间科学计划与任务的实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温上升,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碳中和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的指导,碳中和学应运而生。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动态平衡”——全球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技术内涵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封存和移除的全过程及相关的技术体系。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转型,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将由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四分天下”,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新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需构建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也将从当前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格局发生革命性转变;新能源将主导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转型,最终将力争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独立”。但在能源发展中,始终把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社会、建设绿色宜居地球的关键。碳中和下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