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表达了她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一部适合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评论的经典著作。艾米莉·勃朗特在生态女性主义正式产生之前就在作品中自觉或不自觉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超前性,值得探讨。她的这种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和她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经历,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家庭对她的影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表达了对自然和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这与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命题相契合。从自然、自我与爱,父权、非我与恨以及自然、爱与自我回归的三个维度出发,可以明了小说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周春红  段惠琼 《海外英语》2013,(6X):210-211
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领域,其反对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提倡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发展。艾米莉·勃朗特与托马斯·哈代分别通过《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深刻批判了欧洲父权制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塑造了凯瑟琳与苔丝的新女性形象。该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重新解读《呼啸山庄》和《德伯家的苔丝》,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剥削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又紧张的故事氛围。它狠狠批判了社会的性别歧视问题,突出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女性被男性所剥削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建立起男女平等制度的希冀。《呼啸山庄》可以说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小说,也是文学界对女性于社会关系中的第一次真正探讨。本文将基于女性生态主义视角,浅析《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探讨这部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小说《黑犬》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控制的相似之处,男性利用、控制自然的逻辑被照搬到女性身上,并进一步扩展到对任何弱势群体的压迫。因此,只有消除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才能和平共处,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可持续地发展。而他的这些观点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其小说,可以发掘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也可以体现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权话语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利用和社会对女性权利压制,要求人类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和谐。斯科特.奥台尔的小说《蓝色的海豚岛》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思想,通过描写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和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戏仿,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话语,进而通过女主人公卡拉娜融入自然、完善自我的活动,充分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井媛  王敏 《海外英语》2012,(14):176-177
丹麦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诠释了生态女性主义者所积极倡导的生态与人生智慧。小说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了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告诫人们只有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两性关系,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很少,只有一部小说和一些诗歌。但她仅有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100多年来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在过去十几年里更是引起了东西方文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研究和评论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的各种意义:《呼啸山庄》主题阐释与比较;《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研究;《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希斯克利夫形象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艾米莉.勃朗特是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人。笔者分别从《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文学著作,作品洋溢着不凡的艺术魅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诗意的语言、深刻隽永的思想主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新颖别致的叙事结构是这部作品不朽艺术魅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哥特式小说”《呼啸山庄》已经被众多学者和专家研究过,从内容到形式皆有所涉猎,且不乏佳作.但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角度切入,也许读者可以获得一些新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将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发展到四元,借用此理论,把作品里的人物分成“人性”、“兽性”、“非人性”、“非兽性”,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有全新认识和理解,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形象说理和横向比较,论述了英国女作家艾米莉的著名长篇小说《呼啸山庄》的文学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作家爱米莉·勃朗特,浪漫热烈而多情,却清楚地认识到,所信仰的至真至纯的爱情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无法生存.<呼啸山庄>作为她唯一的一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渴望浪漫爱情同时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矛盾心理.爱情与婚姻,浪漫与现实的冲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矛盾面前,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难免会犹豫徘徊.这正是<呼啸山庄>所暗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的激情与宁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由当初的遭贬抑到现在的倍受推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她精神与个性中激情与宁静的特质逐渐被理解和认同的过程.在<呼啸山庄>接受评价的过程中,激情与宁静的生成、抗衡,最终使艾米莉的个性因素成为世人认同的作品的灵魂.研究激情与宁静的个性生成、抗衡过程是我们正确认知<呼啸山庄>的文学价值、寻找创作的原动力的重要视点.  相似文献   

16.
李陈晶 《海外英语》2011,(8):299-301
Emily Bronte’s is an mysterious poet and novelist, her only powerful novel Wuthering Heights not only creates a harrowing tale of passion and tragedy with happy ending, but also shows a full picture of Victorian Age. In this romantic novel, Emily not only creates Gothic atmosphere, but also explores some major themes of love and passion, revenge, nature and culture, religion. They are violating Victorian values and tastes. Actually, Wuthering Heights is no more than an autobiography of Emily herself. Through it, Emily’s gloomy psyche, mysterious life and Victorian social criticism are better expressed.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女性作家,她以冷静的笔调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被旧社会压迫而丧失了正常人性的封建时期女性形象,轰动了整个文坛。而远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天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笔下创造了另一部举世瞩目的巨作,就是《呼啸山庄》。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对比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风格上还是情节和塑造的人物形象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而两位伟大的女作家的风格差异就成了背后原因的重要一环。文章试图以《金锁记》和《呼啸山庄》为例进行对比,从而将张爱玲与艾米丽的创作风格进行研究对比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向世人展现了两位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粗犷、自由、相互依伴的童年生活使两人彼此深爱,但此后的经历使他们的情感世界爱恨交加。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视角对人物性格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两位主人公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在近乎扭曲、变态的情感体验中不断碰撞、斗争,矛盾急剧恶化,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呼啸山庄》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但是小说出版后并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为世界文学名著之列。本文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以及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这部小说的独创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