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企业家精神与大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一词最初来源于经济领域,但“企业家”型的人在各个领域存在着,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革新精神。在中外高等教育史上,许多杰出的“企业家”通过革新为各自的大学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而推动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中国今天的大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迫切需要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来推动大学的改革与发“企业家”展。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指出:“企业家能够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和产量较小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这是历史上关于“企…  相似文献   

2.
李培森  周鸿 《时代教育》2007,(9Z):11-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人格特质,大学精神产生于大学文化主体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其外部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大学之境”、“大学之人”、“大学之事”构成了一所大学“永恒的风景”。大学精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流变过程,需要时间去锤炼.需要历史的反观。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大学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知识分子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的起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密切相关,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社区,也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摇篮。知识分子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与契合性,集中表现为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而大学精神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即内核的)一致性和传承性,同时大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所以,两方面结晶升华出来的大学之“大”,大在“大道”(宗旨)、大在“大众”(主体)、大在“大师”(实体)、大在“大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把经济学领域的企业家精神引入大学,会因为概念的含糊和组织的异质性引起人们的困惑,在大学的语境下,把这种精神解释为“创业家精神”,意思更为清晰合理。尽管如此,还应该认识到“创业家精神”可能带来经济、学术和道德上的风险。有必要把大学的“创业”看作是一项长远事业,小心驾驭。  相似文献   

6.
大学精神是一种反映大学本质的精神状态,它是大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并时时影响着大学师生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内在力量。它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精神,而是精神的升华,是大学在意义上的象征。从现实状况来看,理性精神反映大学的本质,理性精神象征大学。我国的大学最缺乏和最需要的仍然是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教师的精神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高教探索》2007,2(3):127-129
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大学之为“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精神品性是共契共通的。优良大学精神的孕育、形成与延续内在地要求大学教师要确立起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还要树立起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  相似文献   

8.
大爱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情怀,关注人生价值和社会利益,提倡大爱精神是大学使命之要求,符合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是大学精神回归和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学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不同特性,大学有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定位。大学伦理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发展应具有自由、独立、包容、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的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大学制度对大学伦理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与大学制度共同推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的培育,对当前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西大学精神的内在差异在于,我国大学强调“救国济世”,而西方大学强调“独立思想”.本文通过中西大学演讲中的一些史料,对这种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意在为我国当前大学精神的培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铸造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大学之魂”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深深地蕴涵在“育人是大学之本”和“科学是大学之根”之中,其核心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赖以坚守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根本。铸造大学之魂,对于大学办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对于大学和社会,有着独特的熏陶同化和教育引领功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存在的根本。在学生工作中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科学民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学生工作者的独立人格,是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研究,大学精神的形成是孕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胚胎,大学精神的内容是构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石,大学精神的培育是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训功能及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发掘大学校训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功能,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校训的构建方法,对弘扬大学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制度终于经过清末的萌芽发展而逐步确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主要包含自由、独立、民主及社会关怀四个方面。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对当前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市场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时精神价值的失落成为中国高校突出的问题。商业化的侵蚀、官本位的蔓延,加之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大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滑坡,使得大学的公众信任度不断下降。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危机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中国的大学要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重建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精神的承传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勃 《高教论坛》2006,(3):39-4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生命和活力,它是“大学人“整体心理状态的反映,也是大学整体校园文化的反映.大学精神的承传和培育,既可以是纵向的继承和积淀,也可以说是横向的辐射和影响.大学精神通过其信念和价值的表达得以外显,表现为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多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文化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有领导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特点、教师行为风格、师生交往方式、学生治学精神、校园环境氛围等。而大学精神主要指在大学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一贯的、持久的、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并引以为豪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文化品质,它既指大学中全体成员的言行中所渗透的一种主导意识,也指他们所具有的精神活力状况和精神气质。大学精神又是会流变的,这种流变在质变与量变方面具有两极性。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有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